薄煤层采煤机行走部改进设计

来源 :煤矿机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htyyu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薄煤层采煤机行走部在使用过程中频繁出现故障的问题,分别从行走箱壳体、行走轮组件、导向滑靴三方面对行走部进行了改进设计.现场使用效果验证了改进方案的正确性,改进设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行走部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其他文献
针对旋转架结构刚性差、加工过程中由于装夹变形和热变形引起的内孔精度超差问题,设计了专用装夹工装.应用表明,使用该工装能有效消除加工薄壁孔时工件抖动及装夹变形,保证加工精度要求,而且该装置结构紧凑,安装使用方便,极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介绍了全断面矩形掘进机步进行走原理,指出在煤矿掘进巷道安装硐室时需要在掘进机后平台上研发加装防滑抓地机构.详细阐述了防滑抓地机构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解决了向前推进时后平台提供不了推进所需的摩擦力和反推力导致向后打滑的问题,使得掘进机截割部能够被向前推进,实现了掘进机在安装硐室时的爬机前行.最后针对在煤矿井下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陕煤集团某煤矿井下原煤运输系统的多条带式输送机存在超负荷运行以及部分设备老化、故障频发的情况,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针对煤矿井下运输系统现状,对7条带式输送机提出了2种提速、提量的升级改造方案,通过经济技术分析对比,确定了最终的改造实施方案,并提出了方案实施产生的问题和合理性建议.
以矿用液压支架联接头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olidWorks建立液压支架联接头的三维实体模型,基于ANSYS Workbench对液压支架联接头受拉力时进行力学分析、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得到液压支架联接头在各阶频率的振型变化和共振频率.结果 表明,联接头在头部受力时最容易发生变形,液压支架联接头在频率为3200 Hz处更容易出现共振现象.针对结果进化优化设计.该研究为液压支架联接头的综合性能分析和优化提供了参考.
为了研究矿用车载式剪叉升降台的可靠性,建立剪叉机构三维模型,对其进行静强度校核和分析,求解在循环加载方式下剪叉机构的平均等效应力和变形.将强度计算结果与材料S-N疲劳寿命曲线结合,预测额定负载下剪叉机构的疲劳寿命和损伤分布.结果 表明,所设计的矿用车载式剪叉升降台的结构满足静强度要求,其寿命预测值远大于设计寿命.预测寿命的载荷敏感性可以为矿用车载式剪叉升降台的设计和维护提供理论参考.
针对现有高扬程潜水泵提升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使用要求设计了一种三卷筒结构的提升装置,通过方案分析和设计计算验证了该提升装置能够满足使用要求.该提升装置解决了高扬程潜水泵传统提升装置存在的电缆线与钢丝绳缠绕、泵体与井内壁发生碰撞以及劳力较多、操作复杂等问题,具有结构简单、制动迅速、安全可靠等优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采煤机破碎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密封失效、齿轮和轴承损坏、油池高温的问题,导致破碎机经常不能正常使用.矮型采煤机由于机身矮、配套刮板输送机电缆槽高度低,存在碎块飞出,造成操作人员受伤、电缆夹板和电缆损坏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研制了一种无动力破碎机,采用自润滑轴承,取消传动系统,解决了上述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
通过对90°弯曲刮板输送机在国内外诞生、发展的历史回顾,分析了其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适应性,与现常用对接式交叉侧卸刮板输送机进行对比分析,指出90°弯曲刮板输送机的结构缺陷和对工作面条件较差的适应性限制了该类刮板输送机的研究与发展,而对接式交叉侧卸刮板输送机对工作面条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根据上湾煤矿8.8 m超大采高工作面围岩稳定性控制要求,对顶板支护、煤壁片帮防治和漏矸导流等关键装置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 表明:通过采用φ600 mm大缸径立柱和分级泄液大流量安全阀相互配合,实现了对顶板控制和缸体安全的统一;优化设计的伸缩梁与三级护帮板非随行式机构降低了响应延时,减少了煤壁及顶板的空顶时间,降低了冒顶、片帮事故的发生概率;L形防漏矸装置有效杜绝了因移架和相邻支架缝隙过大造成的漏矸伤人风险.通过优化设计的围岩控制关键装置为8.8 m安全回采提供了可靠保障.
立式刮刀卸料离心机易损件多、润滑系统指示程度低、回油管互换性差及整机智能化不完善.提出通过更改易损件结构、同时加强耐磨防护、优化润滑系统配件等措施降低配件维护率,提高润滑系统直观显示程度,提高互换性,为适应今后智能化选煤厂对单机设备智能化发展需求提出智能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