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九年级化学的复习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63991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是九年制学生刚接触的一门学科,学生刚开始兴趣比较浓,但是学到后面就觉得有点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关键就是缺乏知识的整理和迁移运用,同时在学习时对知识点把握不牢固,导致对所掌握的知识点混乱或者含糊不清,在组织知识的逻辑性上缺乏方法,很多同学就是死记硬背。这样就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忘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等。为此,我浅谈一下九年级化学的复习方法。由于本人学识有限,仅供同行参考、补充和指正。
  
  一、要求学生熟练常见元素符号、化合价以及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元素符号、化合价以及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这些基本知识对我们化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必须熟悉常见元素符号的写法,同时还要知道怎样通过化学式找元素的化合价。怎样通过化合价书写化学式。这样我们就能够准确的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特别是牵涉到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对这些知识点必须牢固把握。必要时还要求学生记忆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如:O2相对分子质量32,KMnO4相对分子质量158,KCIO3,相对分子质量122.5。像这些常见的物质,我们记住其相对分子质量,在考试时就不用逐个计算,同时还可以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书写也不容易出错。那么我们怎样去掌握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呢?
  
  二、归纳总结学过化学方程式以及相关反应类型,然后从不同的反应类型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
  
  九年级化学上下册中我们学过的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还原反应、置换反应以及复分解反应。同时理解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以及有关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那么怎样才能够理解和熟记化学方程式呢?
  1.强化理解化学方程式质和量两方面的含义。从而深层次的搞清楚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什么?它与文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只有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内容,然后通过一定量的相关训练,学生做起相关方面的题型来才能够得心应手。
  2.熟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在复习时我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配平的原则以及步骤,至于配平的方法我认为在上课时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传授给学生,学生在配平的时候可以随机的采用任何方法,不管采取什么方法,配平后都要满足质量守衡定律,达到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的目的。关键是要复习上课时讲到的口诀“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写好化学式,记得要配平;短线改等号,条件要注明;气体和沉淀,箭头要分清。”,从而加强学生怎样完整的书写化学方程式。
  3.举例总结复习利用化学方程式以及溶液中相关的计算。
  (1)、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的计算;
  (2)、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杂质的计算;
  (3)、化学方程式中有关过量的计算;
  (4)、溶液中的相关计算。
  4.从不同的反应类型总结并整理学过的化学方程式以及相关反应的现象。同时总结学过的有颜色的物质,并加强学生记忆,特别是反应中的有关气体、沉淀以及很多有颜色的物质,必须要求学生重点把握。比如:H2,CO,CO2等气体的性质;cu(OH)2蓝色沉淀,Fe(OH)3红褐色沉淀:CuO、C黑色固体,Cu红色固体等等。加强有关推断题的讲解,这样学生在相关推断题目中就会有明确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以上的复习和举例,学生就能够掌握什么是元素,元素是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的基本构成要素,化学式又是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构成要素,从而就可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以及怎样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等的基本思路。于是就会把相关的知识点在题目中应用。更重要的是能够加强知识的迁移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加强,同时也会自觉的去总结学过的相关物质的性质,那么怎样去总结去理解呢?接下来我就谈谈物质的分类。
  
  三、宏观物质和微观物质的分类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就是物质,同时学生也知道我们主要学习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学生还知道物质的性质是由物质的结构决定的。为此我在复习时就让学生清楚什么是宏观物质和微观物质,重点就是它们的分类,同时总结九年级化学中我们学过的物质,这样就更加牢固学过的知识点。
  1.知识结构:
  (1)宏观物质的理解
  通过以上知识结构,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学过的每一种物质的类型。主要从以下几点复习:
  第一、明确混合物和纯洁物的概念和区别,比如:空气、溶液等就是混合物,没有专门的化学式;氧气、高锰酸钾等是纯净物,有专门的化学式。
  第二、要搞清楚每一种纯净物的性质,所以我们同样要搞清楚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和区别,知道什么是单质?什么是化合物?是由什么元素组成?联系原子机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搞清楚它们化学性质的差异。
  第三、针对化合物的分类,在理解氧化物概念的同时重点复习酸、碱、盐的相关知识,复分解反直发生的条件,以及相关的训练。
  (2)、微观物质的理解
  微观物质是构成宏观物质的基本粒子,通过以上知识结构我们都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就是分子、原子和离子:在复习时我主要是要让学生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定义:分子、离子是怎么形成的?原子为什么不带电?构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还有就是相对原子质量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同时还要详细讲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宏观物质和微观物质的理解,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物质的分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就是要理解九年级学过的相关物质,尤其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物质,比如:空气、O2、H2O、碳和碳的氧化物等等每章的内容。
  
  四、根据学生实际和考试大纲要求,熟悉课本,合理分配时间。抓住单元重点。强化训练。巩固复习
  
   我认为在复习过程中不能盲目求成,要扭住难点,突出重点,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一定的训练,使知识点连贯。
  1,加强学生对学习过程中分组实验的巩固,比如: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步骤,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此,我重点复习以下几点:O2的制取;H2O的电解;CO2的制取;C还原CuO;金属活动顺序:溶解度;酸、碱、盐的通性。
  2.巩固复习走进化学实验室注意事项,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和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3.加强环境化学的复习。主要有以下几点:绿色化学:酸雨的形成和危害;空气中的污染气体;节约用水和怎样防止水体污染;CO2温室效应CO中毒的原因;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金属的腐蚀和防护: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知识。
  
  五、学生自主复习,自我总结、完善、巩固和提高
  
  最后适当保留时间,给学生自我复习,自我完善、巩固和提高。由学生阅读、消化整理知识、巩固和扩大复习成果。教师则重点加强辅导,查漏补缺,提高后进生。
其他文献
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也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本文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初中数学课堂“动”起来谈谈一些体会。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使我们的实验教师能够认识到: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育任务是什么?对教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以怎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并得到更好的发展?而教师能否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清楚自己所承担的课堂教学的重要职责,以自身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不断获得教学的高效益,将是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及有效评价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囊括了小学
高中数学新教材尽管已经在其它省试用了几年并取得了最初的认可,但在贵州,今年是第一年进行试用,所以在高考选拔制度未改变的情况下,仍有一些教师无视新教材的变化,教学方法上没有作相应的调整,还是按照自己多年归纳、总结好了的知识体系进行讲授,与当今提倡的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那么,如何科学、合理、正确地使用新教材,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经过近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学生在课堂上怎样学,一直是研究者探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经过了改革和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笔者拟就这些问题作分析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求教于同行者。
教材分析:《学会合作》一文是六年級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演讲稿,通过两个典型事例告诉读者“只有与学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一个是交响乐团的演奏,说明合作需要高度的协作精神;一个是瓶口逃生实验,说明合作还需要自我牺牲精神。这两个事例从不同侧面启发听者体悟“合作”的真谛,列举恰当叙述清楚、生动。  教学目标:1、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两个事例的的侧重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听到学生感叹地理难学,据了解有相当多的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困难仅次于了物理,居第二位。普遍感到地理难学,学不懂。2006年秋季开始,我们泰州地区开始使用了鲁教版新教材,尽管新教材在知识难度上比以往教材有所降低,但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仍相当突出。这无疑是制约地理学科教学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那么,造成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作为地理教师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实验是整个生物学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有效手段。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实现生物知识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整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下面以香烟浸出液对蚕豆细胞分裂的影响为例,说明其过程性。  (1)课前准备——生物实验活动为知识教学作准备  在讲授有关知识前,即
一直以来,初中物理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特别是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仍然需要从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上全面考虑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以便更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而不应仅仅局限于适应升学的需要。因此在初中物理教
【摘要】课堂教学的审美化,就是从课堂教学的内容、结构、语言、板书、仪态等因素入手,发掘出它们所蕴含的美的特质,尽力把它们的综合效应发挥到极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美的内容;美的结构;美的语言;美的板书;美的环境    在课堂教学当中,有意识地发掘或注入大量的美学因素,使教育对象在轻松愉悦的审美快感中,产生兴趣,求取真知,变厌学为乐学,进而会大幅度地提高语文教学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是学生心中的难题,也是教师觉得棘手的教学课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