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加强井下采矿工程通风节能的策略及其措施

来源 :能源与节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yue0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保证采矿工程中井下作业环境的良好通风,提出了一种针对井下采矿工程的通风节能方法.设计中,引进了恒阻锚索,进行了恒阻锚索与切缝孔施工技术参数的设计,并设计了矿井留巷内支护结构;结合一定的技术手段,对顺槽重新进行了支护,确保此结构可以继续为下一区段使用.以此种方式,达到井下采矿工程的节能要求.在此基础上,引进节能技术,进行井下采矿工程风压流通路径的规划,实现井下采矿作业的良好通风.此外,为了验证所提出的策略及措施在实际采矿工程中的可行性及通风节能效果,按照设计将其应用到一采矿工程项目当中.实际应用证明所提出的策略及措施能够进一步提高采矿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使采矿工程满足井下作业通风需求.
其他文献
为促进TA32钛合金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在温度为930~960℃,应变速率为10-3~10-4 s-1条件下对其超塑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A32钛合金在温度为930~940℃,应变速率为3×10-3 s-1时具有较好的超塑性,最大伸长率可达343.18%.通过超塑性研究,得到最优超塑成形工艺参数为:成形温度940℃,应变速率3×10-3 s-1,在此工艺参数条件下,采用超塑成形/扩散连接工艺实现了TA32钛合金双层结构零件的制备,并采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对零件成形精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零件成形精度高,
针对T型管在内高压成形过程中壁厚增厚较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不同区域差异化润滑方法.通过对T型管内高压成形理论进行分析,推演出3个区域:胀形区、引导区和底部区,进而提出了中间环形差异化润滑(IADL)和中间半环差异化润滑(ISDL)两种润滑方式.综合有限元模拟及实验方法对比分析了传统均匀润滑、IADL和ISDL对T型管内高压成形的壁厚分布、支管高度以及减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润滑,采用差异化润滑会使T型管成形效果更佳,避免了底部起皱,并极大地减少了管壁增厚几率,提高了支管高度,降低了管坯减薄率.
为了解决生产过程中毛坯残余应力和加工工艺导致的轴类零件产生弯曲变形,影响零件的使用精度,以及轴类零件在生产过程中的矫直工艺参数制定等问题,从而有效避免矫直过程中产生矫直损伤,提高矫直效率,对矫直工艺原理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矫直工艺参数主要为矫直下压量,分析了矫直下压量与残余弯曲量的关系.以汽车等速万向传动中间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传动中间轴矫直过程的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同支点距下的矫直下压量范围及残余弯曲量,对不同的初始弯曲量进行分段,不同初始弯曲量匹配不同的矫直下压量;针对传动中间轴的初始弯曲量及其分布进行了
通过反向挤压工艺将添加了0.2%稀土Y的7075铝合金铸锭挤压成棒材,随后进行固溶和回归再时效.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和电子背散射衍射等技术研究了稀土Y的添加对经过回归再时效处理的挤压态7075铝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分析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Y的添加可以细化合金的晶粒尺寸,提高合金的再结晶程度;Y的添加会影响合金中合金元素的析出与第二相的组成,形成大尺寸的富Fe和富Mn夹杂物.与7075铝合金相比,经过固溶和回归再时效处理的挤压态7075-0.2Y铝合金的硬度为123.20 HV,下降
为了获得超声滚挤压最优加工工艺参数,以42CrMo钢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4因素5水平的超声滚挤压试验.以正交试验数据为基础,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灰色关联度优化问题,获得最优工艺参数为转速300 r·min-1、进给速度15 mm·min-1、振幅25μm、静压力600 N;通过主效应方法分析工艺参数对42CrMo钢表面粗糙度、表面残余应力、硬度和灰色关联度的影响规律,同时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工艺参数和灰色关联度间的二阶回归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对优化结
采用等径弯曲通道挤压(ECAP)和旋锻(RS)复合工艺在室温下对纯钛进行大塑性变形,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纯钛室温ECAP和ECAP+RS复合变形过程中的织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室温ECAP变形道次的增加,原始基面织构逐渐向锥面织构和柱面织构转变,且织构强度减弱.室温ECAP变形过程中晶粒取向的变化主要以晶向绕TD轴的旋转为主,晶面旋转幅度较小.RS变形使得ECAP形变织构发生根本改变,柱面织构基本消失,形成以锥面织构和基面织构为主的形变织构,且织构强度显著增加.纯钛室温ECAP+RS复合变形过程中
为有效解决工作面液压支架电液控制推移步距协同度差、控住精度不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推移逻辑控制阀,并结合阀组控制方式对推移控制模式进行了局部改进,在现场进行了工业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种精准推移控制技术后,工作面支架、推移千斤销轴间隙明显减小,移架控制精度有效提高,实现了推移步距的一致性.
为了进一步提升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和效率,实现煤矿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分析了中国煤矿智能化开采的现状,对煤矿智能化开采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可以为认识煤矿智能化开采提供一定的参考.
为解决某型号游动双耳托板自锁螺母因装配不一致导致的寿命短和失效快问题,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自锁螺母与托板装配的全过程,优化了装配方案,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先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模装配过程,再用DEFORM-2D/3D软件MO模块模拟托板成形过程.对关键参数进行了正交试验设计,采用极差分析法得到最优的工艺参数组合.结果表明,托板成形预折弯为关键工序,采用优化方案:增加芯棒支撑,设置预折弯角度为30°、预折弯半径为4 mm、冲压速度为5 mm·s-1时,成形形状理想,对螺母的锁紧效果
山西A矿围岩不稳定,主要是因为断层多,岩层软,支护措施强度不足.采用软件COMSOL进行巷道围岩应力分布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巷道最大应力为1.9×108 Pa.巷道加固措施为顶板采用锚喷+U型钢支护,底板为增加混凝土厚度,采取混凝土+网片支护措施.采取加固支护措施后,深部位移量减少了57%,浅部位移量减少了57%.研究结果对其他煤矿采取相关支护措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