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区三日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rnadohear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天:拥堵的“生命通道”
  几乎是从地震那一刻,因为双流机场短暂关闭,所有进出成都的航班毫无意外地紊乱了。尽管机场、航空公司一再表示将重点保障飞往成都的航班,本刊记者预订15:20的航班,一再改签后仍然延误到了晚上近9点方才抵达。
  救援力量的迅速反应令人意外。和政府、媒体的应急反应速度相媲美的是诸多企业。在全国多数城市均有网点分布的北京神州租车公司,为本刊此次前往灾区无偿提供了一辆采访用车,仪表盘上的里程数竟然是36。
  只是,除了让本刊记者在下飞机后得以迅速赶到四川省政府设在成都世纪城广电大楼的新闻中心外,这辆车再未能发挥更多作用。此时,舆论已开始热议通往灾区道路压力陡增的窘况。
  晚上11时的新闻中心,记者们围堵着四川省委宣传部官员,索要“媒体采访证”。本刊记者瞥了一眼现场官员手上的统计名单,放行进入灾区的媒体用车是190余辆。
  第二天早上本刊记者搭车进入震区,因为采取了交通管制,成雅高速一路畅通。途中接到同行反馈信息,昨晚连夜赶往灾区的车辆依然被堵在前方的荥经县境内,动弹不得。
  雅安前往震中芦山的318国道因塌方阻断,成雅高速的多营出口被封闭,所有车辆均得绕道荥经,经由唯一的“生命通道”荥天路,绕行天全、飞仙关等地进入芦山。
  “生命通道”也走不动了。从荥经出口开始一直拥堵。不得已,本刊记者一行只好下车,在荥经县城租用摩托车一路奔往芦山。
  第二天:受偏爱的县城
  进入芦山县城,各种指挥机构、志愿者组织等的车辆,将芦山县城迎宾大道几乎填满。矿泉水在街道两旁堆积如山,到处是往来穿梭的救援队伍。
  芦山新县城是汶川地震后新建的,多数办公大楼没有倒塌,但墙体出现裂缝,内部墙体垮塌、剥落严重,是否已成危房尚需鉴定。
  芦山县人民医院外表完好无损。走进医院内,也有墙皮剥落,但不影响使用,一楼大厅成了各地捐赠药品的最大集散地。
  同样完好的还有汶川地震后新建的芦山中学。地震发生时,雅安多地的高三学生正趁着周六补课,教室没有出现垮塌,学生有序撤离。
  芦山老县城垮塌较严重。经历汶川地震后,这次大地震让老旧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并造成死伤。
  县城百姓被集中分片安置,芦山体育馆、新芦山中学等地是灾民最大的聚集地。帐篷奇缺,每顶帐篷大多挤了四五户、一二十人。
  此时,县城灾民的基本物资条件明显好于其他地方。
  餐饮企业眉州东坡在芦山体育馆开辟了一个大露天餐馆,一餐可免费供给上千人。成都军区联勤部在马路另一侧开辟了露天热食供应站,到23日中午时,已有上千人在细雨中排队进餐。
  来自北京、成都等地的志愿者冒雨站在路旁,搀扶老人优先从绿色通道通过。不少市民也站在路旁帮忙维持秩序,大声提醒着行人注意避让来往车辆。
  第三天:走出废墟的人们
  31岁的年轻父亲汪建有一个9个月大的儿子。他的家在震中龙门乡古城村,地震时仍在床上睡觉的儿子被掉落的砖头划伤额头,所幸并无大碍。
  他和邻居十多人聚集在一起,抢出锅灶,在已成危房的路边支起几根竹条树干,将彩条布搭在上边做成简易帐篷。男女老小十多人挤在一起。
  整个古城村还见不到几顶帐篷,汪建头三天晚上都是在这里度过的。23日早上,芦山飘起细雨,本刊记者在外走了不到两小时,裤子、鞋全部湿透。在芦山体育馆住帐篷的灾民,将被褥直接盖在帐篷布上,几小时后被褥全都浸湿。依然守在路旁窝棚里的汪建,不知震后的第一个雨天是如何捱过的。
  年过六旬的环卫工人李德平、李全芬夫妇,在21日清晨像往常一样,开着垃圾车进入芦山县城,开始清扫。地震后的街道异常脏乱,拥挤的车辆行人,让清扫更为困难。
  他们在城外的家也被震塌了,在危房旁支起的简易窝棚,就算是他们的新家。李全芬曾试图走进废墟翻寻家什,抽出一口锅,发现早已被砸扁。他们其实也难以生火做饭,一来没有柴米油盐,二来从震后第二天清晨 7点起,就要开始忙活,直到傍晚。
  李德平说他们带着干粮。不知道已经几天不生火的家里,干粮又从何而来。
  13岁的小姑娘吴海鸥学习成绩很好,从小学到如今上八年级,她得过第一名、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很多奖状,几乎贴满了家里的一整面墙。
  她家在荥经县天凤乡凤槐村,这里距离震中芦山县龙门乡不过四五十公里。村中很多房子在地震中被震裂了,她家也不例外。
  吴海鸥的家就是一间房子,中间用一堵墙隔成两个房间。地震时,这堵隔墙被震塌,砖头散落一地。好在家里没人,只是把仅有的几件家具砸坏了。
  吴海鸥的爸爸顾不上家里的危房,在地震后第四天就跑到芦山县城的工地打零工去了。她17岁正在上卫校的姐姐,一个人跑到县城去当了一天志愿者,生涩地学着去照顾病人。
  吴海鸥长相小巧,安静可爱。她回到已成危房的家,小心地把贴满一面墙的奖状一一撕下,整齐地摞在一起。墙面已经开裂,妈妈怕她出危险。一向听话的吴海鸥这次却很倔强,她告诉妈妈:“这堵墙要是也垮了,那我真的是啥也没有了。”
其他文献
中国一些考生每年在国家和省市公务员招录考试考点之间四处奔波、参加考试。参加“巡考”的人主要是各大高校的学生,他们把考公务员当成毕生追求,不达目的,巡考不止,有些考生甚至一年参加数十场公务员考试。  候鸟式父母  中國自古崇尚叶落归根,但有这样一群老人,为了子女“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生活。他们甘当子女的“后勤部长”,虽能享受天伦之乐,却面临文化差异、生活不习惯、语言交流困难等问题。他们有一个共
在上海,每天上下班路途过长的人,会被戏称为“欠了路债”。张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家住上海宝山,上班却在浦东张江。张伟每天早上6点半就要出门,公交换地铁,地铁再换电车,一路颠簸两个多小时才能到公司。下班之后,这样的过程还要倒着重复一遍,有时候遇到加班,张伟到家时已是晚上9点多了。  每天在拥挤嘈杂的环境中无聊地煎熬近5个小时,对张伟来说是一件比上班更加痛苦的事情。从2004年第一天上班开始,张伟就酝酿
曾国藩一年的合法收入,也就是工资加养廉银不过一万八千多两。而他请客吃饭,给京官送礼,以及给户部的部费钱,每年加到一起,起码得三万多两,远超过他的合法收入。这些钱都是从哪来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同治七年底那一万四千两别敬的开支来源。  那一次北京之行,包括一万四千两别敬,曾国藩共花费了两万两。这笔巨款的来源,曾国藩在信中说得很清楚:“已写信寄应敏斋,由作梅于余所存缉私经费项下提出归款。”  “缉私经
2013年5月中旬,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公司、北京中贸圣佳两家拍卖公司先后发出公告,要拍卖钱书书信手稿,遭到钱书遗孀杨绛反对后,两家公司陆续宣布撤拍。  在保利撤拍的3封信中,有两封被通信人、上海古籍出版社前社长魏同贤指为伪造,对此保利方面表示:“相关拍品已撤拍,不予回应。”  这为近年来文物和艺术品拍卖市场乱象又添一新例。“20年时间,从零到现在的几百亿,市场发展迅猛势必带来很多问题,比如人才问题,
我是一家规模较小的服装厂大烫工(熨衣服),由于是蒸汽熨烫,车间里的温度要比室外高三四摄氏度。每天一上班衣服便湿透,还不能光膀子干活,万一被蒸汽烫伤,厂里是不负责任的。  从早上7点上班,到晚上6点半(活多的时候9点)下班,每年夏天厂里都有热晕倒的工友,为此,工友们几次要求厂里在车间安装空调,老板总是一句话,不就热这几天嘛,扛扛就过去了。工友们非常失望,可又无可奈何,再热也要干活,不然就得卷铺盖走人
胡适得到了美国民众欢迎,自然引起日本人的惊恐与愤恨。特别注意收集资料的胡适,在日记中保存了一份1940年10月31日《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内中转述了东京英文《日本时报》的评论。这篇评论对美国国务院在幕后支持胡适大使于北美各地巡回演讲极表愤怒,指责胡适以大使身份到处演讲,是刻意激起民众对日本的仇恨,并将美国引入和日本可怕的战爭之中。  对于这篇恨意咄咄的文章,史家余英时评论说:“这至少说明,在日本
朋友们来参观我的新家时,总称赞我家装修:古朴中透着现代生活的精致与舒适,且都是真材实料。大家都以为我花了不少钱,殊不知,我家装修亮点,都源自奶奶的旧家具,并非花大价钱置办。  我的童年是跟随奶奶一起长大的,记忆里,奶奶的房子里朴素雅致,高大的家具古香古色。两年前,90高龄的奶奶走了。奶奶住的老房子闲置下来后,爸爸决定卖掉它。  在新主人搬进来前,我最后走进奶奶家。房间里余下的物件,已不像奶奶在时井
裁员风波、业绩下滑、传言收购全球风电老大维斯塔斯,2012年开年以来,这些场景戏剧性地发生在了中国风机制造企业身上。  5月3日,中国最大的风机制造商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锐”,601558. SH)解聘了350名应届毕业生,约占2012年招聘总人数的80%,涉及到客服、研发、市场、管理、项目等多个部门。  而在2011年7月,国内另一风机制造商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老宏看见网上有关网贷平台优易网卷款破获的各种报道后,就预感到,投进去的100多万元或许要打水漂了。“注册资金1000万,也有抵押担保,交期数据量也大,服务也好,为什么到最后要卷款跑路呢?”老宏很是沮丧。  老宏是笔者认识的一位P2P投资好友。事实上,他是P2P(个人网络借贷)行业的第一批吃螃蟹者,投资经验非常丰富。2007年,P2P网贷进入中国金融市场,2009年,观望研究许久的老宏出手进入。  
千辛万苦,代价巨大,中国人终于在小康道路上有所斩获,GDP世界第二,大陆居民储蓄余额超过40多万亿元。  深植国人心底的“徐霞客之梦”,渐渐苏醒。人们越来越想认真看看身处的这个世界,越来越想体验祖国大好山河。人群熙攘,从各个景区大门,蜂拥而入。人们看到了什么?  旅游内需被绑架  国庆期间,四川九寨沟成为上不去、下不来的“死胡同”,数千游客滞留到晚上10点,数万游客在管理者的冷漠应对之中伤心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