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来源 :精准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HANGQ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死亡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2月10—26日武汉同济医院住院的老年COVID-19患者85例,依据转归分为死亡组(33例)和治愈组(5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患者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高敏肌钙蛋白I、IL-6水平明显高于治愈组(Z=-6.530~-4.367,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治愈组(Z=-5.305、-5.049,P<0.05);死亡组肺部实变影的比例高于治愈组(χ2=13.222,P<0.05).死亡组qSOFA评分≥2分及CURB-65评分≥3分患者比例高于治愈组(χ2=6.245、45.11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URB-65评分≥3分、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老年COVID-19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URB-65评分≥3分、高D-二聚体水平及淋巴细胞计数下降可能会增加老年COVID-19患者的死亡风险.
其他文献
Objectives: To present our experience in delivering endovascular therapies for emergent vascular traumas with various vascular structures. Methods: Between September 2013 and February 201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due to penetrati
目的 比较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对平均70岁以上患者随访1月内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和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Off-Pump CABG(试验组)与On-Pump CABG(对照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及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衰竭4项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13项随机对照试验1
目的 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及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HHA)的疗效进行评估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75岁)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HHA组85例和THA组77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以及术后1、5年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术后5年内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TH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个月VAS评分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等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8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斑块积分值分为低积分组(A组)、中积分组(B组)、高积分组(C组)3组.检测3组患者血压、空腹血糖(FPG)、体质量指数(BMI)、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血清25-(OH)D3浓度等指标,分析血清25-(OH)D3与颈动脉斑块积分及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B、C组血清25-(OH)D3分别为(16.87±2.89)、(14.90±1.
补中益气汤是《脾胃论》中的代表方剂,具有补中益气、调补脾胃、升阳举陷等功效,历代医家运用此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现代医生更是在多领域广泛运用,现将近年来临床医生在治疗各系统疾患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疏肝健脾解毒方治疗乳腺癌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利用分子对接验证靶点和有效物质间相互作用,探讨该组方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挖掘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的基因表达谱(GSE83591)数据获取乳腺癌差异表达基因;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疏肝健脾解毒方中郁金、柴胡、茯苓、白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的活性成分,筛选条件为: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基于TCMSP数据库获取疏肝健脾解毒方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再将药物与疾病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经环甲间隙入路和经带状肌间入路显露甲状腺上动脉对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我院行甲状腺双叶全切除术并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26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经环甲间隙入路(环甲肌组)和经带状肌间入路(带状肌组)各6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甲状腺上动脉清晰显露率、术前与术后第1天血清甲状旁腺素浓度差值、声音嘶哑发生率、音调改变发生率、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甲状腺上动脉清晰显露率及术后第1天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率、音调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妇科常见疾病,虽为良性病变,但却具有侵袭性、转移性、复发性等恶性疾病的特征.在EMT的浸润和发展过程中,内膜细胞间、内膜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间均存在黏附和解黏附的关系.CD44v6是与细胞黏附密切相关的关键因子之一,MMP-9是分解ECM的关键因子,CD44v6和MMP-9与EMT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具有协同作用.本文就CD44v6、MMP-9在EMT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胃癌的患病率、死亡率居于消化道肿瘤首位,其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胃癌预后良好,进展期胃癌预后较差,因此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是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胃镜检查联合胃镜下取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仍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金标准.多项研究提出,内镜活检存在漏诊误诊情况.本文主要针对胃镜下活检误差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提高早期胃癌检出准确性的措施.
目的 探讨IL-17F基因1507位点多态性与儿童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以2014年6月—2018年6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和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的360例EV71核酸阳性患儿为感染组,并选取相同时期350例健康查体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多重耐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检测受检者IL-17F基因1507位点的多态性.结果 感染组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399、6.722,P<0.05);重症组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轻症组(χ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