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来源 :经济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tor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京津冀地区13座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18年工业及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工业产值等相关数据,基于两阶段Super SBM模型,采用ArcGIS空间分析、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分析京津冀地区工业及工业行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剖析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8年京津冀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不断提高,空间格局由“中心高,四周低”向“高值区带状集聚,低值区分散”转变,城市间工业碳排放效率差异减小。(2)工业行业间碳排放效率差异大,不同行业碳排放效率空间格局差异显著。
其他文献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是体现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以欠发达地区快速增长城市郑州为例,基于POI数据,采用DBSCAN和核密度分析方法,分析郑州市现代服务业空间聚集特征;结合问卷数据,探讨郑州市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现代服务业总体及分行业,呈现典型的“中心—外围”嵌套布局特征。郑州已初步形成多个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在一定程度上与发达地区一线城市类似,但是各聚集区集中于母城。现代服务业总体及各分行业空间聚集水平区域差距明显,主要体现为市辖区差异和“母城—新城”差异。形成上述
城市专利质量是衡量一个区域创新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构建包含城市专利结构质量、法律质量、技术质量、运营质量的城市专利质量指标体系,基于2001—2018年全国279个城市数据,使用动态因子分析法测度并评价城市专利质量。通过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区域差距指数、全局莫兰指数以及LISA散点图、条件收敛方程等工具研究中国城市专利质量时序与空间演进特征。研究表明:(1)相比专利数量,专利质量能做出更全面科学的评价。(2)从时序维度看,中国城市专利质量呈缓慢上升态势,可提升空间较大。(3)从空间维度看,中国城市专利质量空
以张家界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测算1998—2018年旅游地成长与高级别景区形成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旅游地成长和高级别景区耦合阶段及水平,揭示旅游地与高级别景区形成的耦合路径和作用机制,为区域更好地利用旅游地成长规律和有效开发高级别景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耦合协调度从1998年的0.395提升至2018年的0.912,实现了从失调阶段向优质协调阶段的转变。(2)张家界区县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具有较为显著的区域差异,表现为永定区与武陵源区的耦合协调度远高于慈利县和桑植县。(3)耦合路径主要
村镇聚落是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自然—人文景观系统,具有显著的地域分异性和相似性。文章基于中国村镇聚落的发展现实,梳理并界定村镇聚落的概念和空间范围,识别村镇聚落空间分异要素。在借鉴已有区划成果的基础上,以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禀赋、地域文化、外部驱动力、人口、经济和产业等要素为划分依据,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区划思路,运用空间—属性双重聚类法、综合指数法和专家经验评判,将中国划分为5个村镇聚落大区、12个村镇聚落区和48个村镇聚落亚区。各个村镇聚
基于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样本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揭示中国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差异性事实。研究发现:(1)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在逐年缓慢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创新的不断提升。东北、华北、华南、华东、西南地区为中度耦合协调,华中和西北处于低度耦合协调,仅有东北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城市规模和耦合协调度成正比,不同城市规模间表现出较大差异。(2)耦合协调度在地区间的差异占整体差异的48.7%,尤其是华东、华南与西北、西南、东北之间。城市规模间
引入演化经济学的共同演化视角,在旅游业与城镇化共同演化关系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2001-2017年长三角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等方法,研究旅游业与城镇化共同
美丽中国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美丽中国既要富强民主文明,也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章应用区域发展理论和耦合协调模型,探讨2013-2017年美丽中国5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
在分析环境规制对产业链区际分工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格局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SDM)模型,并以长江经济带化工行业为例,实证本地与邻地的分工效应,主要结论:(1)从空间格局来看,长三角地区具高环境规制与高分工水平耦合特征,而云贵川等上游地区则具低环境规制协同性与低分工水平,上中下游区域空间差异大。(2)从空间关联来看,短期内加强环境规制引致产业链区际转移,“污染天堂假说”成立,且本地与邻地分工水平均呈下降特征,但邻地降幅低于本地,长期来看,影响呈倒“U”型特征,本地临界值为1.7850,邻地为3.302
财政分权提高地方政府的自主权,政府可利用信息优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善低收入群体的多维贫困。文章利用2010—2018年的CFPS数据测算我国的多维贫困指数,并使用GMM模型探讨财政分权的多维减贫效应。研究发现:(1)我国多维贫困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西部地区多维贫困指数和下降幅度最大,东部地区最小,中部地区居中并与全国贫困水平基本一致。(2)财政分权有利于减缓多维贫困水平,财政分权可通过生产性财政支出与服务性财政支出促进多维贫困减缓,且服务性财政支出的减贫作用大于生产性财政支出。(3)分区域来看,东中西部
现阶段,中国双向海外投资发展进入新时期——中国不再只是全球主要的海外投资目的国(IFDI),还成为了全球重要的对外投资来源国(OFDI)。在此背景之下,文章分别从投资动因,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投资与区域发展等三个研究主题对现有中国双向海外投资的研究进行综述,并着重对比分析三个研究主题下两类不同海外投资——海外对华投资和中国对外投资研究关注点和实证发现的异同。文章主要发现如下:(1)中国对外投资动因不仅具有主流海外投资(海外对华投资)的一般性还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具体体现在中国对外投资并不完全是在优势建立后的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