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屈光状态下成人角膜Q值的分区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ah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Pentacam HR眼前节分析仪分区测量不同屈光状态下成人的角膜Q值并分析其非球面特征在不同屈光状态下的变化.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取近视患者200例以及正视成人30例,共230例.按右眼等效球镜度分成5组:正视组(30例)、低度近视组(52例)、中度近视组(58例)、高度近视组(57例)、超高度近视组(33例).利用Pentacam HR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各组右眼角膜前表面鼻、颞、下、上4条半子午线在6、7、8及9 mm直径下的Q值,角膜前表面水平及垂直子午线的Q值,8 mm直径平均Q值,比较各组角膜不同区域的非球面性特征.对角膜前表面不同子午线的Q值、不同屈光组角膜前表面的Q值以及各组角膜鼻-颞侧Q值差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垂直子午线与水平子午线Q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角膜前表面垂直子午线较水平子午线变平坦趋势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1,P<0.01).颞半子午线Q值各屈光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F=5.225,P<0.01),而正视组除与低度近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与其余3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随近视度数增加角膜周边相对平坦.各组Q值鼻-颞侧差值在不同直径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712、3.488、2.668、4.315,P<0.05),鼻-颞侧差值正视组大于各近视组,且随近视度数增加,差值逐渐减小.结论 角膜Q值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且受屈光状态改变的影响.它在个体之间的这种差异可能会影响到不同个体的周边屈光状态,从而影响视网膜的成像质量.个性化切削手术应当考虑角膜子午线的非对称性。

其他文献
患儿男,6个半月.家人发现双眼结膜囊内有小虫10d于2009年10月20日到我院门诊就诊.检查见右眼结膜囊内2条、左眼结膜囊内3条蠕动的乳白色、半透明的线虫,双眼结膜均轻度充血,裂隙灯检查角膜、前房及晶状体、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均未见异常.该患儿有宠物狗接触史.初步诊断为双眼结膜囊内寄生虫.用镊子及棉签取出2条,立即送山东大学寄生虫教研室鉴定为结膜吸吮线虫2条,分别长10mm与8mm,宽0.35ra
期刊
患者女,63岁.3年前出现右眼视力下降,未予重视,1周前患者突然出现左眼视力下降,来我院就诊.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3年,未规律用药,血糖控制不理想;否认夜盲,否认有家族史及其它眼病史.全身检查:血清葡萄糖6.70 mmol/L,其余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04,左眼0.02,均矫无助,双眼外眼及眼前节正常,眼球运动不受限.左眼玻璃体积血,眼底窥不进.右眼玻璃体团状混浊,眼底视盘边界清楚,色
期刊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中应用0.02%丝裂霉素C(MMC)对角膜内皮及后表面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连续性双盲病例研究.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行LASEK手术的连续病例33例(66眼),随机选择一眼,在准分子激光切削后在基质床面留置0.02%MMC棉片20 s,另一眼不应用MMC;对比患者术后3、6个月中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异系数以及角膜后表面前移量.采用配对t检
目的 探讨并比较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保存羊膜移植在治疗翼状胬肉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00例翼状胬肉患者,随机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n=57)或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保存羊膜移植(n=56),随访6个月,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治疗后6个月,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组有6只眼(10.5%)复发,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保存羊膜移植组有5只眼(8.9%)复发.两组相比较
目的 比较羊膜与唇黏膜移植重建烧伤眼睑球粘连分离后结膜眼表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98例102只眼因酸、碱和热烧伤引起的睑球粘连进行粘连分离,再联合羊膜(52例53只眼73次手术)或唇粘膜移植(46例49只眼61次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0.5~18年,平均(15.2±21.0)个月.在重度粘连的病例中,两种手术效果差异有显著意义(x2=8.240,P=0.016),行唇黏膜移植手术效果较好.眼烧伤后第
目的 评估Sirius、Orbscan Ⅱ及超声测厚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差异和一致性.方法 对250例(500只眼)近视眼患者,依次采用Sirius、Orbscan Ⅱ及USP测量CCT.结果 Siri-US、OrbscanⅡ及USP测得的平均CCT分别为(525.7±36.7) μm、(515.5±44.1)μm、(529.1±35.8)μm.3种仪器测量CCT高度相关:Sirius与
目的 采用Allegro Oculyzer眼前节诊断系统测量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后前房相关参数并分析其变化。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应用Allegro Oculyzer系统分析39例(77眼)近视患者LASIK手术前及手术后7d角膜后表面曲率、前房容积(ACV)、各象限房角(ACA)、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ACD)等变化。采用Wilcon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LASIK术前角膜后表面
期刊
患者男,60岁.2009年7月24号因右眼异物感、眼痒、眼红、流泪、畏光,来我院眼科就诊.检查:右眼结膜囊内数条白色线虫活动.立即用0.5%地卡因表面麻醉后,在裂隙灯下用镊子取出线虫8条,白色,半透明,长者约14mm,短者长约7mm.线虫取出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点用抗生素滴眼液.诊断为眼结膜吸吮线虫。
期刊
目的 比较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与20G传统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效率、舒适度、并发症和早期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对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在徐州市眼病防治所需行玻璃体切除术的连续病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组1接受20G传统标准三通道玻璃体手术,组2接受23G微创玻璃体手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所花费的时间,及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天、3天、1周、2周、1月、2月的最
“代谢记忆”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发病时,如果高血糖不能及时调整到正常,即使后来血糖持续稳定在正常水平,其慢性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仍然会发生发展,难以逆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现就“代谢记忆”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关系、“代谢记忆”现象的产生机制以及抗“代谢记忆”药物等研究状况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