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物物”进行交换的餐馆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o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班牙马克里小镇,远离闹市,没有几家饭馆,因为这儿居住的大多是土著人,他们喜欢待在家里吃饭。
  因此,小镇上的生意门可罗雀,仅开的几家饭馆也是惨淡经营。
  有一家叫“开心快乐”的餐馆,老板叫可特,是从巴塞罗那过来的生意人。他小时候来过这个地方,觉得这儿的旅游资源丰富,开家饭馆一定可以生意红火,可是事与愿违,他也面临关门的危险。
  2015年3月,可特重新整顿后的餐馆开业了,他打的旗号竟然是:不用金钱交换,而是可以通过“物物交换”获得丰盛的饭菜。
  “物物交换”,是原始人才用的交换方式,就是你如果想吃饭,不用给钱,将家里有用的东西淘过来,抵偿就可以。
  可特疯了吗?许多家老板聚集在一起纷纷议论,不知道可特想干什么?
  可特与自己的老婆,另外又召集了两个女孩子,就这样饭馆开业了。
  土著人依然笑得十分开心,因为他们不喜欢在外面吃饭,没办法,我就是喜欢待在家里。
  土著人的孩子接受了新思想,他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本来大人們就不给钱,于是他们将家里有用的瓷器、花瓶偷了出来,到了可特的饭馆里,竟然有一个女孩子对古玩有研究,马上根据品质决定了饭菜的质量。
  孩子们乐坏了,一传十,十传百,没有几天工夫,饭馆生意火爆。
  大人们坐不住了,家里老婆做的饭,质量不咋样,于是尾随孩子前往,品尝后觉得物有所值。
  老人们一辈子吃苦,老了,也要见下新世面,自己珍藏了许多种古董,不行就拿出来,换一顿饭吃也可以。
  在许多人不知所措的时候,“开心快乐”超市也开业了,也是“物物交换”。
  接下来,连锁反应接踵而至,可特在小镇上开了许多家商店,全部是“物物交换”。
  古董商们也跑了过来,原来在西班牙,可特才是古玩的珍藏大家。
  可特的经营模式真可谓是一支奇兵,不消半年时间,便赚了个盆满钵盈。
  “物物交换”,看起来是回归原始,怎么可能带来效益?你有设想了,就要大胆去做,“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编辑 花咖)
其他文献
在封建社会,登科出仕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没有考取功名的白丁难有一番作为。但在晚清时期,却有一位叫徐寿的“白丁”,他毅然放弃科举另辟蹊径,自学成才创造了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成为公认的近代科技巨匠。  1818年,徐寿出生在无锡的一个地主家庭,自幼聪明伶俐,尤喜工艺制作,以“少好攻金之事,手制器械甚多”闻名乡里。但由于父亲早逝家道中落,母亲督促他收敛心性勤习诗书,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徐寿谨遵母命
大王乌贼是世界上最大的无脊椎动物之一,也是海洋里最聪明、最会保护自己的大型神秘动物之一。  大王乌贼和抹香鲸都是深海中深潜的王者。体长18米,体重2-3吨的大王乌贼与体长达20米,体重50吨以上的抹香鲸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大王乌贼和喜欢过群体生活的抹香鲸一旦相遇,抹香鲸通常会千方百计将其弄死,然后分食之。  大王乌贼的眼睛足有脸盆大,在海底能准确判断出抹香鲸的位置,然后选择溜之大吉。  科学家拍
盲目地跟從
期刊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黄叶萧萧,西风疏窗,那一句淡淡的“当时只道是寻常”饱含多少幽怨惆怅,足令落花无语,流水难言。时光如水,逝去的不光是韶华,还有韶华中的人、事、物。  1912年冬天,刚刚中学毕业的周瘦鹃和年轻美丽的务本女校的学生周吟萍相识了。多年后,当两人都已至白发暮年,恐怕谁也没想到,这一次的相识,最终涅成那句“当
黄叶风中纷飞  苍凉地歌舞  小草在路边干枯  蜷缩着身子,打量着  散漫的脚步  田野一派沉静  红红火火的光景  要等待明年了啊  那村庄,那小河  笼着薄暮  仿佛一幅安详的画图  停步——放眼  寥廓的天地间  小路静默地绵延  向着那岁月的深处  夜来听雨  夜来听雨  说不清什么样的心绪  曾经的相遇别离  追寻和进取  回首恍如一场梦  一出戏剧  ——默默无语  人生行旅  几多酸
苍山,听起来很美,是我故乡的名字。那里不产酒,更不藏酒,但家家必有两口窖。一口是祖传的井窖,用来贮藏红薯;一口是临时搭的棚窖,用来贮藏白菜。有了这两口窖,便如同藏了至宝,过冬才有底气,日子才算殷实。  记事起,老房后山就有一口井窖,张开大口在山野静寂着。母亲天天嘱咐年幼的我别靠近,说窖里住着长虫。我最怕长虫,便躲得远远的,避开了被窖吞下的危险。不知祖上哪辈开掘了这窖,年年秋季经父亲清理干净后,就被
黄土地像被千军万马踩踏过,铁板一般,又经风刮日晒,简直要赶跑最后一滴希望。这就是我们的庄稼地,我们就在这里活。  轭和绳索在耕牛的脖子上“嘎吱嘎吱”响,耕牛脖子上的皮褶子朝后压了一层又一层。耕牛左右两侧的长绳,自木轭至铁犁,紧绷得简直要冒出火花,不时地吱吱尖叫,弹出一小股一小股的尘土。我曾经害怕这两股长绳会被挣断,伸手摸了摸它们,抚慰它们的紧张和艰辛,手指头却被烫了一下,慌忙缩手——这样的一根长绳
我并不是一个喜欢去商场购物的人,却很喜欢看人家的橱窗,尤其是在那种并不繁华的林荫道上。在徐徐的微风吹拂中,悠闲地沿着街道走,一家家慢慢品味路边橱窗里的展示,想象这样的布置,出于店主什么样的心情,或有着怎样的故事,就好比一幕幕人生的小电影,瞬然定格。  它们是导演,也是舞台;而我,既是观众又是编剧。  名牌服饰店的橱窗里永远有美丽精致的模特,她们一律有着冷艳的眼神与高傲的姿态,睥睨天下看破红尘般,有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无事生非的人和事。而无事生非所导致的悲剧,常常令人唏嘘不已。  莎士比亚写过一部名为《无事生非》的话剧,其中讲述了十五世纪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克劳狄奥和希罗互生爱慕,终于走向婚姻殿堂。可在婚礼上,心生嫉妒的王族约翰无事生非、捏造谗言,致使克劳狄奥上当受骗,以为希罗是不贞洁女子而当场侮辱她,差点置希罗于死地。无事生非之害,由此可见一斑。  无事为何会生非?关键就在于无事
一直以来,人们都被蓝色的神秘和美丽所吸引,尤其那被誉为理想之蓝、绝对之蓝的“克莱因蓝”更是几乎主宰了整个艺术世界,成了一道孤绝而闪亮的风景。人们沉浸和迷失在蓝色的明净和空旷之中,却始终没有忘记这位缔造“蓝色狂想曲”的男神——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  1928年4月28日,伊夫·克莱因出生在法国尼斯的一个艺术之家。他的父亲喜欢具象艺术,母亲喜欢抽象艺术。但他偏偏从小就没有表现出对艺术特别的兴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