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切除时结扎支气管残端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qx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条体重11~20kg的成年杂种犬,先后接受了3次两侧多肺叶切除术(共90个)。在新鲜离体的支气管上制作残端模型75个(次),共处理处支气管残端(以下简称残端)165个(次)。残端用结扎法、Sweet's法及器械法关闭处理。记录处理残端所用的时间。分别对术后即刻,术后7~10天的残端,及离体处理的残端模型进行耐压实验。发现结扎法与器械法处理残端所用时间明显短于Sweet's法(P<0.01);结扎残端无论在术后何时均能承受比其他两种残端更高的压力(P<0.01);术侧胸腔有余肺组织者其残端无论用何种方法处理,都能耐受比胸内无肺组织者更高的压力(P<0.01)。表明结扎法处理残端更安全可靠、简单方便、经济省时;同时表明残端周围组织,尤其是术侧胸腔中膨胀良好的余肺组织在残端的愈合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还提示活体上处理残端与尸体上处理残端是有差异的。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报道62例胸部肿瘤病人围手术期作血浆儿茶酚胺(CA)、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血清电解质测定和观察结果,以探讨术后心律失常的机理。血浆CA含量包括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均于术中开始升高,术后1~2天达高峰,较术前有明显差异(P<0.001)。PaO2术后1~4天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01)。除钾离子外,血清电解质术后均低于术前水平。结果表明:开胸术后心律失常与术后血浆CA升
1例主诉活动后气短3年的病人经核素扫描和肺动脉造影,诊断为慢性肺血栓栓塞。在体外循环下进行血栓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术中取出高度机化的血栓。病理检查证实了上述诊断。术后病人症状明显减轻。6个月随访显示心功能由术前的Ⅳ级(NYHA分级标准)改善到Ⅱ级。结合此病例回顾了有关文献,对慢性肺血栓栓塞的诊断和治疗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期刊
应用自动化图像分析仪对50例食管鳞癌进行细胞DNA定量分析,结合临床资料,发现肿瘤分化越差、外侵越严重,DNA含量越高。淋巴结转移组DNA含量高于非转移组。二倍体或近二倍体组1、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异倍体组(P<0.01)。表明DNA含量的测定可从核酸代谢的分子水平揭示食管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同时可作为估计手术预后的客观定量指标。
我们1962~1990年间为14例自发性食管破裂病人进行外科治疗。14例一期修补,其中7例在破裂后26~432小时,平均148小时修补,2例死亡;10例(83%)存活;2例颈部食管外置、贲门结扎,二期结肠代食管术,1例死亡。并强调,应根据病人全身情况,而不是根据破裂后的时间来选择手术方式;并对缝合方法、覆盖缝合口的组织的选择及术后处理等进行探讨。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