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及骨代谢与组织工程骨的构建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lda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感染、肿瘤等疾患常常造成骨组织缺损,引起功能障碍.其临床治疗可采用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异种骨移植等方法,但这些方法由于供源有限、免疫排斥 、感染等原因,故均有其局限性.骨组织工程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骨组织工程技术及产品应 用于临床,修复患者骨缺损.植物神经纤维随支配骨的脊神经和骨滋养动脉进入骨组织,通 过分泌包括神经肽在内的多种多肽类生物活性物质影响骨的营养和代谢状态以及血管的发生 和长入.我们在总结血管、周围神经系统和各种肽对骨代谢的影响后,为寻求一种生理环境 下更接近体内自然状态的组织工程骨愈合方式,提出了组织工程骨的神经化构建观点,对组织工程骨神经化构建的方法、现状、前景与研究思路进行了叙述.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分析1999~2001年<中国创伤骨科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前身)和2002~2003年<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所刊载论文及其引文,以了解该刊的发展状况,供对本刊的专业水平和刊物特色进行评估时参考.方法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包括专家论坛、临床论著、临床经验、综述、实验研究、讲座、病例报告等栏目共568篇论文的基金论文比,总引文量,引文语种,引文类型,普赖斯指数及自引率等.结果568篇论文中
目的 介绍后入路固定侧前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方法.方法对 5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采取后入路 AF固定后,探查并侧前减压.结果 37例 AF固定、撑开恢复脊柱序列后脊髓仍受压,患者伤椎椎体前高与正常椎体前高比值为术前 0.49、术后 0.95、随诊 0.81, 伤椎椎体后高与正常椎体后高比值为术前 0.89、术后 0.98、随诊 0.95, Cobb's角术前 26.2°、术后 3.4°、随
现代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向是有限切开、直接或间接复位、生物学固定.治疗方法包括关节镜辅助手术、经皮螺钉接骨板微创固定、环状和组合式外固定器应用、临时跨越式外固定支架固定、内固定与外固定器的联合使用或上述方法分期进行治疗.注重骨折治疗的同时,也注意关节韧带、半月板等组织的保护和治疗.对于开放性高能量双髁骨折可分期治疗,强调早期的关节面恢复,重点保护软组织,可行肌皮瓣移位修复保护创面,植骨可在二期进行
2004年3月20-28日,《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总编辑裴国献教授、编辑部主任顾立强教授、临床编辑朱立军博士及罗炯编委等一行四人,应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的邀请专程赴瑞士AO总部访问,并参观了瑞士、德国三家创伤骨科中心。
期刊
期刊
目的 研制一种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系统,评价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研制各种型号经口咽前路寰枢椎复位钢板和复位器等配套器械.选 12具新鲜成年颈椎标本,分别进行三维运动范围实验和螺钉拔出力实验.与其它内固定方法作比较分析. 结果生物力学测试表明,三维运动范围,该钢板固定和 Magerl+ Brooks固定在各个方向上均无显著差异( P >0.05).其抗屈伸、侧屈和旋转均强于其它三种内固定方
对于胫骨Pilon骨折,内固定还是外固定架更有优势?本文综述的研究没有提供结论性的证据:二者的临床和功能结果相似,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不明确.有些证据表明外固定架比内固定的愈合时间延长,畸形愈合和骨不连发生率更高,但由于外固定架多用于严重损伤的患者(高分度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所以难以对这两组进行直接的比较.
目的 设计一种操作简便的新型髓内钉--斜面型自锁髓内钉(SLN),并测试其生物力学特性.方法本型SLN通过斜面结构的原理将轴向推动力转化为横向推动力,从而实现通过髓内钉尾部的运动控制横钉的收缩运动,进一步通过横钉的髓内把持作用实现带锁髓内钉的功能.在制成原型钉后,以10根股骨为标本制造股骨中上端骨折模型的实际操作,验证该结构运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通过X线片检查髓内固定情况.模拟单腿负重的受力力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