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集体思维:超越课堂中的群体思维和个体思维

来源 :教育研究与实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shinoY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体思维和个体思维是课堂教学中两种常见的思维方式.群体思维着眼于课堂整体,重视教师权威及其对课堂教学的控制,容易导致忽视学生的个性与主体性;个体思维聚焦学生个体差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主张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易使教学异化为个体化、竞争性的学习过程.这两种思维的对立和紧张本质上反映了课堂教学中“集体统一”与“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应将个体与集体有机统一,构建课堂集体思维,在师生、生生集体的多维互动和对话交往过程中实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新形势下,在线直播教学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师生的言语互动是在线直播教学重要的外显行为.为进一步提升在线直播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质量,本研究以ITIAS师生互动编码系统
王亚南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在办学治校中形成了独特的德育思想.他以改造民众为德育信念、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德育鹄的,主张以道德理论知识学习、社会主义劳
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出发分析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其大致经历了层次定位、类型探索、学制确立和独立建制四个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构
本文将阿玛蒂亚?森构建贫困指数的思想迁移至教育领域,利用PISA 2018数据计算了“学困指数”与“学优指数”两个指标并检验了它们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一所学校的
乡村教师两级化现象、“离农”问题愈发严重,青年教师缺乏自我认同,年长教师也遭遇职业危机.通过田野调查发现,乡村教师群体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语言符号、行为模式四个维
新《档案法》明确赋予了公民利用档案的权利,并设置了“投诉”这一救济途径,这是新《档案法》在公民权利保障方面的重要进步.但新《档案法》对“投诉”这一救济途径的具体内
通过梳理自清代至当代官员、文人、史学家、档案学家的观点和行动,分析自古代到近代对文书档案价值定位的变化,以及民国到当代档案整理方法变迁背后的影响因素,认为今天清代
美是事物自身具有的客观属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产物,审美是人的内在需要,审美体验不仅是对事物美也是对行为美的愉快感受,亦是审美主体对自我需要满足时的意义领悟.儿
在动荡的社会变革中,王亚南萌生了教育救国的思想,丰富的教育与工作经历,促成其教育救国向教育强国思想的转变,使得教育强国思想成为王亚南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与旨归.新中国
在商场里卖电冰箱的朋友跟我说了一件令他郁闷的事:他卖一种1万元的高档冰箱,为了促进销量,他打算再送一个500元的电饭煲作为赠品给成交客户。本以为成交客户会很高兴,可客户对赠品并不在意。为什么?原来,在大多数成交客户看来,一个1万元的商品只送了500元的赠品。我告诉他,这是因为所有成交客户心里都有一个价值判断逻辑,我们称之为:比例偏见。  这种比例偏见在日常消费中比比皆是,比如:我们在A商场,看到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