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乙烷消去反应的实验条件探究溴乙烷消去反应的实验条件探究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seekerw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反应的机理入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反应物的剂量、加热速率、反应温度及不同碱的影响等方面对溴乙烷消去反应实验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消去反应;产率;快速加热;反应温度;反应剂量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8-0044-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C
  
  普通高中各版本的新课标化学教材——《有机化学基础》(选修)均涉及了溴乙烷与KOH(或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的反应,但很多老师反映难以成功,也有些老师因省去了气体的水洗装置,或是因为水洗不充分,也能致使混合气体中含有乙醇蒸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中)褪色,从而以为实验取得了成功。由此笔者对该实验进行多方面的研究,找到了合适的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法。
  
  1 反应机理
  
  大学教材《有机化学》[1]中指出,卤代烃的消除反应(高中教材称之为消去反应)属于双分子消除反应(E2),它与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很相似,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SN2反应中亲核试剂进攻是α-碳原子,而在E2反应中亲核试剂进攻的是β-氢原子。因此,消除反应和取代反应是相互竞争、相互伴随发生的。
  在该教材的第207页叙述了卤代烃的消除反应和取代反应的影响因素,指出反应物中α-碳支链增多、亲核试剂的碱性增强、升高温度、弱极性溶剂等均有利于消除反应的进行。从结构来看,溴乙烷容易发生取代反应而不易发生消除反应,在《基础有机化学》[2]中提到,溴乙烷于55 ℃时,在乙醇钠的乙醇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的产物的百分比为99 %,而消除反应产物仅为1 %。
  由此可知,溴乙烷与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发生的主要是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的比例很小,因此要从反应温度、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浓度及反应物的充分利用上,提高乙烯的产量。
  
  2实验探究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从不同种类碱的影响、加热升温的速度、反应的温度等方面对该实验进行反复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的装置(图1)。
  
  (*说明:试管1~7各均为3 mL 0.001 %的酸性高锰酸钾,当一支试管中溶液完全褪色后,更换另一试管。)
  现象分析与结论:
  ①上述实验条件下,溴乙烷需80 ℃以上才能发生明显的消去反应,从酸性高锰酸钾的褪色速度看,比较适宜的反应温度大致为90 ℃~110 ℃,在该范围,温度越高,产生乙烯的速率越快。如果加热速度过慢或冷凝效果差,溴乙烷在65 ℃左右就有可能完全蒸发进入洗气瓶,导致实验失败。
  ②从实验中酸性高锰酸钾的褪色情况及各次实验后洗气瓶中被冷凝油状液体的体积可知,该装置的回流效果比较好。若能加快加热的速度,洗气瓶的油状液体会更少,反应效率更高。
  
  3 研究的结论
  
  从以上研究可知,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设计成课堂实验是可行的,但由于该反应生成乙烯的转化率很低,加上中学实验常规仪器的限制,反应生成乙烯量较少,所以笔者在自己的反复实验的基础上,建议大家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实验进行改进:
  3.1增大反应物剂量
  虽这一方法容易造成反应装置的复杂化,无法用试管作反应器,但能确保实验的成功,所以这是本实验改进中最有效的方法;
  3.2减少反应物挥发
  ①适当增加玻璃导管的高度,以增加冷凝回流的效果;②快速加热反应物,减少溴乙烷在消去反应发生之前的挥发与水解。但要注意过长的导管会增加气体的残余,可能会影响实验的效果。
  3.3提高反应温度
  ①快速加热反应物,使反应物迅速达到适宜的反应温度;②尽可能增加碱的量,以提高共沸体系的沸点。
  3.4增加反应体系的碱性
  ①增加氢氧化钾的量,确保使氢氧化钾能在沸腾下仍能达到饱和,以增加溶液的碱性;②可用醇钠或醇钾代替氢氧化钾,但不宜使用氢氧化钠。
  3.5 若为验证实验,在现象明显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酸性高锰酸钾或溴水的浓度
  在上述各种方法中,增大反应物剂量,并快速升高温度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此外,也可尝试用沸点较高、α-碳原子上有支链的卤代烃代替溴乙烷,这样上述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但它容易偏离教材的主题。
  虽然溴乙烷与氢氧化钾的醇溶液发生的消去反应,因其难以发生,在有机合成中是没有实际利用价值的,但对于α-碳原子有支链或β-氢原子比较活泼的卤代烃而言,消去反应是比较容易发生的,如:(CH3)2CHBr、 C6H5CH2CH2Br等。消去反应作为卤代烃的重要性质,在高中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的。因此,普通高中各版本的化学新教材均安排这一内容。溴乙烷作为简单而典型的卤代烃,各教材将其作为这一重要知识的载体,符合了知识的教育性需要。但对于该实验的操作,实验者还需要细心把握。
  
  参考文献:
  [1]章烨.有机化学[M]. 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6:291.
  [2]刑其毅,裴伟伟,徐瑞秋等.基础有机化学(上册)(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91.
  [3]秦丙昌,张贺飞,陈传战.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反应的研究[J].化学教学.2002(6):13.
  [4]王祖浩.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机化学基础》[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62.
  [5]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机化学基础》[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1.
其他文献
据英国大学联盟网站2019年6月7日消息,当日,英国大学联盟(Universities UK,UUK)表示,英国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体系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生赴英国高校就读。然而,就“将一段时间的海外学习、工作或志愿服务作为学位的一部分”而言,英国的大学落后于其他国家。这种局面正逐渐改变。  从英国方面来看,英国学生流动总数总体呈温和增长态势,且欧洲和全球英语圈国家仍然是英国学生流动的主要目的地。然而,
摘要:对“物质的分类”进行了初、高中衔接教学研究:在知识与技能上,复习并巩固化学式书写、复分解反应条件、物质的五大类别,拓展并提升氧化物的类别和类别通性等基础知识;在过程与方法上,建立类别、元素和化合价的分类角度,培养基于类别通性进行应用的能力。学生访谈和问卷测查,以及将授课效果与常规授课进行对比,都表明实验班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方面比对比班有明显进步。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物质分类;化学教
摘要: 基于2017新课程标准理念,参照其中的教学案例设计,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一种“手掌”模型的创新表达方式,以“SO2的性质和作用”教学内容为例进行阐述,以期帮助化学教师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更为生动、直观的认识,从而指导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化学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落实和发展。  关键词: 化学核心素养; “手掌”模型; SO2的性质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9)1004606
2018年1月2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访问喀山联邦大学基础医学和生物学研究所期间,主持召开了电话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俄罗斯联邦教科部部长奥莉加·瓦西里耶娃、莫斯科大学和圣彼得堡大学的校长以及各主要教育机构的领导者。  普京在会上表示,联邦大学合作网络项目旨在加强各联邦大学在不同学科领域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  2016-2017年度的联邦预算为该项目提供了520亿卢布资金,各大学所在地方提供金额和
据美国教育新闻网2016年5月1日报道,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发现,学生在使用自己的电脑或者其他类似电子设备时成绩会有显著提高。过去数年,“一人一机项目”(one-to-one laptop program)在经济上的合理性一直被质疑。然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该项目,教师提高了课程质量,学生提高了成绩、课程参与度和热情,师生关系也得到了改善,更重要的是,学生熟练运用技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今天我来分享一下我校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与得州丰田公司合作的产教融合的案例。  社区学院作为提供就业人才的主力军,往往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做好了就业准备的毕业生。毕业生实际获得的技能不足,并且他们对制造业存在很大的误解,他们认为制造业所提供的工作是非常没有前途的。至少有一半的毕业生会说:“我应该选择其他专业或者我应该选择其他学校。”即便他们选择了另外的专业或学校,他们在毕业时往往也没能做好准备。在美
摘要: 从“功能”“构成”和“过程”3个角度,提出了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分析标准。结合化学优秀课“钠及其化合物”教学情境,分别分析教学情境的功能特征因素、构成特征因素和过程特征因素。从功能角度提出教学情境应重在激发学生的高水平思维,从构成角度提出教学情境的逻辑发展应促进学生知识的  有效建构,从过程角度提出应努力使教学情境无痕化推动学生的认知发展。  关键词: 教学情境; 情境分析; 钠及其化合物 
摘要: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影响数学学习的质量与数学成绩的提高。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计算;能力培养;小学数学;兴趣  一、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前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计算教学充满兴趣,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计算能力。单纯的计算是枯燥而无味的,学生们不愿意去做,甚至对计
摘要: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有自己的主张,对事物有独特的见解,作为班主任,要能够换位思考,适时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被信任、被关爱;同时学校教育也要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做好家校沟通,让父母之爱,成为鼓励、沟通的桥梁。本文以笔者的亲历事件为例,谈一谈高中阶段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点滴感悟。  关键词:沟通交流;家校联合;情感关爱  中图分类号:G635.1
摘 要:项目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应用有助于深化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是一个将项目学习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研究案例。该教学案例凝聚了笔者对Excel数据处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成果,在项目学习中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开阔了认知眼界,也培养和提升了学生在项目学习中所具备的各种能力。希望该教学案例的设计思路与实践成果对高中信息技术一线教师有所启发与帮助。  关键词: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