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xu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南京工业大学拥有丰厚的校史文化资源,蕴含着立德树人功能。将校史与纲要教学融合,以课堂讲授、实践教学为抓手,能增加学生的新鲜感,提升获得感,与此同时,增进对学校的认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情感。
  关键词:南京工业大学;校史;思政课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32-0236-03
  作者简介:刘亮(1987-),男,汉族,山东济南人,博士,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校史是一所高校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本身蕴含着立德树人、资政育人的功能,本身就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将探讨南京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南工”)校史融入纲要教学的可行性、价值与意义、实践途径。
  一、南工校史与纲要教学融合的可行性
  (一)南工的创建发展是民族高等教育奋斗史的缩影
  南工的源流之一—三江师范学堂诞生于1902年,是中华民族寻求教育现代化的起点之一,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自主办学的起点之一,也是近代中西教育文化交流的起点之一。这本身就蕴含着蓬勃的生机,蕴含着近代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之后,發展的国立东南大学(1923年)、国立中央大学(1928年)成为当时声动亚洲的名校,在历届校长的带领下,课程设置合理、师资配备一流、大师云集,是当时中国人也能办好高等教育的重要体现。1958年分立出南京化工学院。另一条源流是,始于同济医工学堂师机科的1953年南京建筑工程学校。两所高校在2001年合校成为南京工业大学。经过近二十年发展,南工入选首批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支持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可以说,一部南工的历史,就是一部民族高等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历史,充分体现了中国人也能办好大学的重要特征。
  (二)南工师生在抗战洪流的中的作用
  卢沟桥七七事变后,中央大学即着手西迁,与北大、清华、天津大学的慌乱相比,校长罗家伦因为早已准备,所以整体而言,中大的西迁较为有序,避免了慌不择路。10月中旬,中央大学文、理、法、农、工、医、教育七个学院的新老学生约1500人,教职员工约1000人,连同家属共4000多人,由分批乘轮船赶赴重庆。12月初,中央大学农学院的职工把场内的良种畜禽笼置于牛背之上,然后驱赶牛、羊、猪等徒步离开南京,奔向重庆。后来罗家伦在《抗战时期中大的迁校》一文中写道:“在第二年(1938年)的深秋,这些牲口长途跋涉,已经是风尘仆仆了。赶牛的人更是须发蓬松,好像苏武塞外归来一般。我的感情振动得不可言状,就是看见牛羊亦几乎像看见亲人一样,要向前去与之拥抱。” ①抗战开始以后,南开大学被日本飞机炸得精光;中央大学却搬得精光,连畜牧场的牛羊都从南京赶到了重庆。中央大学没有因为残酷的战争一蹶不振势,反而在充实、扩展与提高的道路进一步,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保留了火种,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保存了力量。
  (三)南工革命史是中共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9年之前,南工师生一直奔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南工人为争取红色政权,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壮丽的赞歌。如,《共产党宣言》的最早中文翻译者陈望道先生就曾经在中央大学学习过。如,20世纪20年代初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是革命活动的重要阵地,谢远定、吴肃(吴亚鲁)、宛希俨等都是建党初期的共产党员,为南京地区党、团组织的建立和爱国学生运动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至今,雨花烈士陵园,依然安葬着有着南工学脉的烈士。1947年5月20日,为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中大师生走上街头,高呼“反内战、反饥饿、反独裁”,“反对征兵征粮”,“增加教育经费”,“取消特务组织”等口号,并积极准备罢课、罢教。虽然遭到国民政府的血腥镇压,但是伟大的爱国运动,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统一战线斗争的光辉一页。
  (四)南工学科建设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息息相关
  1959年,国家进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阶段,学校新建部分专业下马,电化学工艺专修学校学生转入无机化工专修科继续学习。后来,南工新建化学工程专业成立化学工程系,并成立相关研究所,新增和调整了许多教师和教辅人员。改革开放之后,由单科性化工学院发展成为化工类多学科综合性工业大学-南京化工大学。另外一个源头的南京建筑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土木建筑工程为主的多科性高等院校,隶属于国家建设部使办学规模迅速扩展,办学水平和效益有了较大提高。2001年两校合并后,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相关行业、江苏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充分肯定。
  二、南工校史融入纲要课教学的价值
  (一)充实、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说服力
  校史承载着国史国情、党史党情教育的重要功能,具有贴近历史、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特点,让学生感到可信、可亲、可敬、可感、可学。②制约纲要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就是历史人物与学生真实生活的距离,学生总是觉得太过遥远,不够贴近实际。而校史就发生在本校,就是身边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减少了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有亲近感。与此同时,同学对于学校的贡献、对于校史人物,非常陌生,而在课程中穿插校史故事,会让他们感到新鲜,同时又增强了对学校的认同。如,南工老校长时钧院士90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感人事迹,充分说明了一名教师对党组织的向往,更充分说明了高级知识分子对党组织的追求与拥护,对中国共产党信仰的信服。   (二)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三观”导向
  当下社会复杂多变,世界出于百年不遇的大变局,而世界与中国的发展又息息相关,互动互联,因此这些年历史虚无主义在网上盛行,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冲击部分学生既有的价值观,甚至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长此以往,既会阻碍青年的健康成长,又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产生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所以,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大势所趋,大势所然,势在必行。而在这过程中,包括纲要课在内的思政课义不容辞、必须迎难而上,主动亮剑。那么,讲课的过程中,既需要宏观的理论讲解,又需要生动的、感动心灵的故事,双剑合璧,双管齐下,才能药到病除。因此,生动的校史故事无疑更受学生欢迎。笔者曾经在课堂讲解革命战争年代走在历史潮头的南工学子的生动故事,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尤其是雨花英烈中的南工学子,更有学生潸然泪下。
  (三)增强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纲要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新中国成立之初,受制于工业基础薄弱,只能生产一些初級产品,类似拖拉机、坦克车之类的工业品无法制造,直接影响国家的国防建设、工业建设。因此,改革开放之前,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建设,一代又一代的南工人,勇立潮头,坚定工业报国的理想信念,践行着南工人的初心和使命,践行着南工人的爱国情、报国志。同时,奉献社会,将个人的发展与祖国同行,与社会相向。如,法学院校友周强,毕业之后,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成为一名村干部,带领乡亲们通过种植蔬菜发家致富。现在他的故事,已经成为南京,乃至江苏青年中的一段佳话。这些生动的案例,胜过千言。
  (四)弘扬“明德、厚学、沉毅、笃行”的南工精神
  明德、厚学、沉毅、笃行是南工校训,没有花哨,却处处质朴。明德,探究各自领域的事物,保持专一,达到精一,端正自己的心,修身养性,之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厚学,转义出自“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沉毅,砥砺意志,坚忍不拔;直面挫折,百折不挠。笃行,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这8个字,就是南工的文化象征,是南工坚守的精神家园,是南工人坚守的信条。通过这些讲解,无疑会增进学生的认同感、归属感,会持久影响他们的精神。
  三、南工校史融入纲要课教学的实践途径
  (一)紧密结合课程内容,把握课堂教学主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说,思政课课堂是主阵地,思政教师要守好一段渠。课堂教学需要讲明理论,尤其是讲明“四个选择”,其重要性无可置疑。同时,辅助故事,动人的故事、感人的故事、充满正能量的故事,会感动学生的心灵,会让课堂增色、添彩。如,第一章“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涉及列强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的问题,可以列举金陵大学的故事,辩证看待文化渗透利弊。再如,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可以讲陈望道的故事,可以列举雨花英烈的故事,说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如,第六章“抗日战争”,可以举例南工师生走向抗日烽火的故事。第七章“解放战争”,可以举例“520”爱国运动,反对蒋介石独裁。
  (二)结合校史资源,进行实践教学
  课堂与实践教学是纲要教学的一体两翼,缺一不可。因为,新时代的思政教学必须从“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有获得感。另外,教学的对象已经在认知特点、认知规律、思考方式、学习方式乃至行为方式等发生巨大变化,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一代”,这就使得我们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与变化。目前党中央对于思政课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这使得我们有更多的经费、硬件等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增加他们的课堂角色,增强获得感。以校史为资源,以感人的校友故事为蓝本,通过听(听讲座)、讲(演讲)、读(读经典)、走(校史馆)、唱(校歌)、演(历史情景剧)、写(写感悟)、做(在微博、微信、QQ等网络平台传播正确的历史观)8种方式构建立体实践教学模式。
  总而言之,南工校史蕴藏着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国史的丰富内涵。将校史融入课堂,融进教学将会是教学别开生面,特别出彩。第一,提升学生的新鲜感,从而提高参与度,提高抬头率,从“默然处之”转变为“激情参与”。第二,提高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情感。在触摸历史、感知校史的过程中,让他们行动、心动,深度理解中国人民“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何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何选择社会主义制度、为何选择改革开放。
  [ 注 释 ]
  ① 罗久芳,著.我的父亲罗家伦[M].商务印书馆,2013,09:204.
  ② 柳礼泉,唐珍名.高校德育视野下的校史校情教育 [J].高校理论战线,2013.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利比亚情势中,国际刑事法院第一预审分庭对赛义夫·卡扎菲和阿布都拉·赛努西提出的可受理性异议作出了完全相反的决定。通过分析第一预审分庭的两个可受理性异议决定,可以发现案件事实的区别主要在于国家是否获得被告人,这是《罗马规约》第17条第3款中规定的可以确定国家“不能够”切实进行诉讼程序的标准之一。同时,案件可受理性的确定隐含了国际刑事法院的补充性管辖原则的要求。  关键词:国际刑事法院;可受理
本刊于2019年3月(中)第8期第199页刊登作者 贾真 撰写的《互联网法院基于人工智能辅助的审理模式研究》一文,补充此文注释为“本文为沈阳师范大學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10166107),本文作者贾真为项目第一作者。”
摘要:税收法定主义是财税法中的基本原则,该原则起源于西方“无代表不纳税”的民主思潮,根本目的在于控制和规范国家的强制征税权,保护公民财产权益免受非法侵害。我国2015年《立法法》第八条进行重大修改,通过立法全面贯彻实施税收法定原则,使国家征税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此外,税收法定主义还关系到地方税收立法权的问题,也关系到财政预算的问题。从税收立法、执法、守法层面出发,在形式和实质上践行税收法定主义,
摘要: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时代的征程,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科技行政机关党组巡察全覆盖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历史选择。笔者结合实际,在通过论述巡察工作党内法律的依据和分析巡察重点任务的基础上,就新时代科技行政机关党组巡察工作的疑难问题进行初步思考和探究,力求为科技系统党组巡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科技行政;党组;巡察  中图分类号:D262文献
摘要:为进一步加强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为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能,2015年7月,全国人大正式授权最高检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公益诉讼试点工作。任务下达后,全国各地检察机关按照高检院的统一部署,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试点工作不断取得成效。笔者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为例,通过实践探索总结成效和经验,找
摘 要:PPP项目在我国大江南北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央企、民营企业、银行等作为社会资本都以不同形式参与进来。PPP项目规模宏大、特别是水利枢纽工程,单纯依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难以满足实际需要,而引入社会资本可以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为保证项目公司履约,地方政府通常要求项目公司提供担保。本文以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为视角,介绍了PPP项目的担保主体、担保范围、担保类型,借鉴了南沟门水利枢纽项目新的担保模式
摘 要:近年来,不动产权益争端也日益增多,日照利益作为不动产所有权权能的限制和衍生,具有物权的权利属性。本文从分析采光、日照纠纷的请求权基础,侵害日照利益行为的构成要件出发,以明确侵权行为之边界。在责任承担上,法院要综合衡量利益冲突,谨慎采用排除妨碍之方式,合理确定赔偿标准。  关键词:相邻权纠纷;相邻采光、日照纠纷;日照利益  中图分类号:D9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
本刊于2019年5月(上)第13期第137頁刊登《时尚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以及案例分析》一文,第一作者署名由“马茂兰”更正为“马茂岚”。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志愿者作为骨干,在志愿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的志愿者权益保障仍存在许多困难。本文立足于西南地区高校志愿者权益保障的现状,从理论基础、制度框架、现有总体框架、立法经验和主体权责意识五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权益保障;法律对策思考  中图分类号:D632.9;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35-
摘 要:法科生缺乏实践经验,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大学生法律帮教服务,使法科生得到实践机会,对被拘留人员进行帮助与教育,同时也为被拘留人员解答和疏导,共同受益,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关键词:法律帮教服务;被拘留人員;实践  中图分类号:D9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0-0076-01  作者简介:骆思杰(1996-),女,汉族,杭州建德人,杭州师范大学,本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