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训练中疲劳性损伤的防治

来源 :解放军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a_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疲劳性损伤也称过度使用性损伤,是由于反复进行某一项运动或长期从事某一项工作而发生的积累性损伤.在军事训练中,由于官兵在短期内集中进行训练,经常反复进行某一项目的高强度训练,容易出现骨关节和软组织的疲劳性损伤,而且多发生在下肢.在平时的军事训练中,官兵发生疲劳性损伤的情况远多于其他急性损伤,且这种损伤多发生在负重行军、长距离跑等耐力性体能训练过程中.由于疲劳性损伤发生缓慢,症状和体征在初始阶段不明显,因而易被忽视,导致损伤逐渐积累,造成不良后果.
其他文献
结核病仍然是全球威胁人们健康的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15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960万例,其中死亡患者150万例[1].WHO
寒冬刚过,春天再次踏着轻盈的脚步走来.春暖花开,满园春色,给人们带来勃勃生机和活力,带来无限希望和美好,激励我们奋发向上.5年前,《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破土而出,在以王
抗结核药物链霉素开启了人类医学史上药物临床试验的篇章,70年来肺结核化学治疗史上浓墨重彩地记录了抗结核药物联合化疗方案的演变、抗结核药物短程化疗方案的产生、缩短药
由于直接面视下的督导服药(DOT)的结核病患者督导管理模式存在着无法获得患者直接服药反馈、未能覆盖所有患者、信息不能实时更新及感染控制风险较大等薄弱环节,使移动互联网
近50多年来,结核病缩短疗程的研究未有过停止和懈怠.从20世纪50年代的长疗程治疗时代,到20世纪70年代短程化疗时代,以及20世纪80年代起进行的超短程化疗研究.今天,进一步缩短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信息化(informatization)”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
某部一位领导关心部属时,常把“健康是一种责任”挂在嘴边,因此深受部队官兵敬重.由此,笔者想起几年前看到过这样一则消息,有着“健康总理”美誉的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先生就
目的 分析天水市肺结核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天水市的肺结核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天水市2009-2014年肺结核疫情资料,共收集6年登记的肺结核患者14
目的 分析恒温扩增荧光检测法检测痰标本Mtb复合群核酸的应用前景.方法 选取2015年5-8月在四川省三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就诊的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90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