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学生个性发展的钥匙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1047973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学生的习作过程是学生个性学习和创造活动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从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看,习作是学生最直接的个性化创造实践活动。一篇习作就是极具个性特征的精神产品。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尊重作文的本质特征,采取个性化习作训练的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一、以人为本,循序渐进
  小学作文个性化训练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从作文的早期训练开始,就自始至终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具体地说:从一年级写话训练到中年级的正式开始习作再到高年级的“篇”的练习,都要注意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和训练。在长期一贯的训练过程中,为了提高训练的效率,巩固训练的成果,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生为主体。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小学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
  (二)自主性学习。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学生作文大都内容相近,写法相似,小孩说大人的话,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何谈能有所创新。基于上述现状,新大纲中对学生习作的要求作了适当的调整。
  (三)评优激励,激发学生写
  “评优法”的实质就是激励,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是需要激励,通过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写好”的自信心。
  二、多种渠道,持之以恒,发展个性
  事实上,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落实大纲对作文的要求,仅限于课内训练是不够的。我们要把作文教学放在一個大的语文学习的环境中,我们必须广辟训练的途径,丰富训练的形式,才能拓展学生个性发挥的空间,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一)注重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注重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多渠道积累写作素材。
  新课标非常重视综合性学习,笔者在写作训练教学中也尝试中用综合性学习,这综合性学习体现在“沟通”上。
  1、通作文训练与各科教学。如自然课中的小论文写作,音乐课中的歌曲欣赏。劳技课中的手工制作等都可以让学生诉诸笔端。
  2、课堂作文训练与课外、校外、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热点话题”论坛,如“话说环保”、“我看上网”、“二十年后的畅想”、“我自立我自强”写作话题等,促使学生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感而发。
  3、沟通课内与课外阅读,教师要开展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办文学小报,诵读比赛、读书会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作品,触发学生的审美想象与情感,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
  4、沟通师生心弦,教师要营造和谐的写作心理场合,不以权威自居,不以学生的评判者自居,写什么。该怎样写,尽可能启发学生自由讨论,促进自我感悟和发散思维。
  (三)选择多类型的训练形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喜好,让学生有权选择自己“乐于采用的训练形式”。现行教材中安排的训练形式多为命题或半命题的写人、写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我们完全可以在保证教材规定的训练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表达需要,进行多种类型作文的训练。 小学阶段的习作训练主要有两大类:纪实和想象。我主要尝试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读书笔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心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语句,或是精彩片断,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写作积累词汇、语言。
  总之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闪光点。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充分展示其个性才能;要善于利用学生的个性优势,培养其自信心和自尊心。教师要以独特的教育风格和个性,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起示范作用。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个性化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风格和个性,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个性就像一把钥匙,它能开启或封闭学生个性发展的大门;教师个性的影响力,形成特定的教学氛围,贯彻于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的作用。
  【作者单位:东海县石梁河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种植活动中的教师,常常在做一位观察者,为的是能更好地和幼儿一起“对话”、“交流”、“分享”,支持其发展。那么,如何来理解教师的观察职能?教师观察的作用是什么?教师该如何确定观察的角度和内容?从观察中获得的信息对教学策略的制定有什么作用?只有对这些问题有深入的思考,教师才能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注入更多鲜活的生命力,才能引领幼儿获得真正的发展。  一、怎样理解教师观察的作用?  观察片段:在开展种植系列“
深秋的一天,小蚂蚁黑黑跟伙伴们吵了架,生气地离家出走了。  黑黑在野外孤独地走着,他一边走还一边哭。  一只蜜蜂飞过来,关心地问:“小蚂蚁,你怎么啦?”  “我没地方住,冬天会把我冻(dòng)死的!”  “到我家去吧,”蜜蜂热情地说,“我家里贮(zhù)存了很多蜂蜜,吃蜂蜜能获得热量,我们就不怕冬天的寒冷了。”  黑黑高兴起来,他跟着蜜蜂来到蜜蜂的家。黑黑和蜜蜂一起每天都吃一点儿蜂蜜,他真的感到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是单纯指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这就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白自己从课堂中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在促进内化
【案例】一个星期五的早晨,我还是像往常一样进教室上晨会,突然班长小秦举手说:“许老师,我的数学书被小杰扔到多媒体的箱子里了,那个缝那么小,怎么也拿不出来!”说完,委屈的泪水就涌出来了。我一听,眉头就皱起来了,心想昨天小杰刚因为和同学打架被教育过,怎么今天又惹事了?  到了下课的时间,小杰乖乖地跟在我的后面,一副想走又不想走的样子。到了办公室里,我故意先批作业,不理会他,五、六分钟后,朝他看了一眼。
课改提倡在科学课上真刀实枪地做科学,让学生用较长的时间主动探究,而小学科学课堂只有40分钟,那导入环节是否必要呢?开门见山直接亮出问题不是更节省时间吗?  记得五年级上《形状》,我是这样开始上课的:  出示正方形、六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纸筒。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形状与承受力的问题。你认为哪种纸筒上面能放的东西最多,承重力最大?  过了半天,才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一直到最后气氛都比较沉闷。实践证
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数学教学,将教学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对数学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笔者认为,基于“生活教育理论”视野下的数学教学,生活是基础,实践是关键,创造是目标,也是数学教学的升华。这样,真正把以实践能力与创造意识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给数学教学觅寻一片本真的灵动天地。  一、“生活教育理论”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1、关注生活
新课程从自己的目标定位出发,强调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鼓励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合作交往与动手实践。小学英语教学内容题材广,生活意识浓,多是以主题为纲编排学习内容,如学校、家庭、朋友、运动、爱好、职业、数字和动物等系列话题。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输入的很多,但是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时,学生仅能说出最常见的几句话,如How old are you? What’s your favourite f
打击乐器的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常见内容之一,它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帮助提高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多声部织体表现力的敏感性,培养幼儿基本的合作能力。但由于幼儿大多好奇心强,自制力较差,经常是拿起乐器就喜爱敲敲摇摇而忘记了教师的要求。因此,打击乐要比舞蹈、唱歌等其它教学活动更难组织,它尤其需要教师帮助幼儿建立必要的常规。  一、建立常规,提高幼儿控制力 
去儿子班听了一节语文课——《放飞蜻蜓》。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解,使得陶行知先生的形象高大、丰满起来。陶行知先生不愧是一代教育大家,遇到问题能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引导孩子们。在他润物细无声的教导下,孩子们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给放了。  语文课注重的是文章的文学性和思想性。但从一个科学老师的视角出发,我觉得文中两处地方值得商榷——  其一,文中多次提到了“蜻蜓的尾巴”,如“尾巴一撅一撅的”,“尾巴是一节
学法指导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最优途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具有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地学习的能力。学法指导要努力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  要谈第一课时中的学法指导,有必要先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我认为第一课时必须要抓好字词教学,强化初读效果。在引导学生在读准、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为精读感悟做好充分的准备。本文具体谈谈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