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医生对中耳炎的不干预治疗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12345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免疫系统战胜了病菌,耳管解除了堵塞,中耳的粘液回流到鼻子或者喉咙,中耳炎就不药而愈了。
  
  我家果果上周患了流感,发烧,在家休息护理了三天半之后退烧了,但昨天从幼儿园回来之后就捂着耳朵说疼,一量体温,又38℃多。
  我就赶紧带果果去看医生,医生用窥镜看了一下,告诉我,果果的两只耳朵确实有感染。我还以为她下一步就会开处方了,没想到她说:“回去给孩子吃布洛芬或者泰诺林,退烧止痛,观察一下她的反应,然后明天再过来让我检查。”
  正疑虑着不给开药的原因,医生立马很笃定地说:“很多孩子是可以自己好起来的,如果没有必要,我不想给她抗生素。”
  耳朵感染真的不用吃药吗?我怀着极大的疑惑地翻了很多关于中耳炎的资料——
  3岁以下儿童为高发患者
  所谓中耳炎,即当鼻子里的鼻涕太多时,便容易顺着耳管漫上来,直到被鼓膜拦截,就只好停留在这个叫做“中耳”的地方,若这些鼻涕退不回去,感冒、鼻窦炎甚至过敏的时候,耳管就容易发炎红肿,导致耳道变狭窄甚至封死。
  那为何婴幼儿比成人容易得中耳炎?因为婴儿和成人的内耳形状是不一样的。
  婴幼儿的耳管比较短,而且呈水平状,有一点鼻涕就特别容易淹过来,也很容易停留。而成人的耳管比较长,而且是斜的,鼻涕不容易“爬”上去,即便是漫上去了,也很容易退下来,所以成人是不太容易得中耳炎的。
  因为这种构造,中耳炎是3岁以下儿童最容易得的第二大疾病(排第一的是感冒),美国的统计是这样的:1岁以下的婴儿有一半都得过中耳炎,3岁以下的孩子,有六分之五都得过中耳炎。3岁之后,随着耳管构造开始成人化,孩子就不太容易得中耳炎了。
  3个症状,辨识中耳炎
  以下三点,是中耳炎的主要特点:
  1.耳朵痛
  如果孩子会说话了,他会明确告诉大人,他的耳朵痛,如果宝宝很小,还不会表达自己,他一定会因为疼痛而大哭大闹,比平时哭得多得多,而且可能会伴随着揪耳朵的动作。(当然,如果宝宝在精神状态很好的情况下揪耳朵,妈妈们可以放心,不会是中耳炎,中耳炎是会很痛的,很多宝宝只是爱抠耳朵揪耳朵玩。)
  2.发烧
  升高体温也是一种对抗病菌的免疫反应,所以中耳炎比较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发烧,但是和痛感不一定同步,有可能发烧之前就开始疼了,也可能暂时没有痛感,却已经开始发烧。
  3.经常在感冒或者鼻窦炎之后发病
  因为感冒和鼻炎才会产生鼻涕过多流入耳管的情况,所以感冒中后阶段是中耳炎高发期,如果宝宝感冒了一周左右之后,突然表现异常,哭闹严重,要记得检查耳朵。
  还有一些中耳炎导致的症状,有可能有,也有可能没有——
  食欲减退:耳朵感染会让宝宝在咀嚼和吞咽的时候感到很痛;
  睡眠困难:平躺会加重耳朵的疼痛;
  腹泻或呕吐:导致耳朵感染的病菌也可能会影响肠胃;
  脓液流出:脓液流出说明鼓膜已经破裂,只有极少数宝宝在鼓膜破裂的时候不感觉疼痛;
  气味:耳朵会飘出非常难闻的恶臭;
  听力障碍:中耳的积液会影响听觉的敏感;
  平衡感变差:耳朵也是人體的平衡器官,如果出了毛病,平衡感也会出问题。
  北美医生建议:谨慎用药,等其自愈
  大多数的中耳炎其实是可以自愈的,发现这件事的时候我也很震惊,免疫系统战胜了病菌,耳管解除了堵塞,中耳的粘液回流到鼻子或者喉咙,中耳炎就不药而愈了。
  鉴于北美医生对于抗生素的谨慎态度,符合以下两种情况的孩子,很可能得到和我们果果一样的待遇:回家吃退热止痛药继续观察48~72个小时——
  6~24个月之间,只有一只耳朵轻微疼痛,并且发烧39度以下;
  2岁以上,有两只耳朵轻微疼痛,并且发烧39度以下。
  美国儿医学会(AAP)对于下面三种情况的中耳炎小患者,才会考虑用抗生素——
  小于6个月的婴儿,因为免疫系统还比较弱;
  症状比较严重的孩子,如高烧(39度以上),出汗,萎靡,心跳加快等;
  2岁以下,两只耳朵都有感染的孩子。
  之所以对抗生素这么谨慎,有3个原因:
  容易让致病菌产生抗药性;
  抗生素会杀死肠道里的好细菌,导致宝宝拉肚子;
  引起中耳炎的可能是细菌也可能是病毒,而抗生素对病毒是无效的。
  如果宝宝因为中耳炎用了抗生素,一定确保用满一个疗程(大都是7天),哪怕宝宝已经明显好了,也要继续服用直到疗程结束,这样才能确保致细菌全部杀死。少量的抗生素只会筛选出有抗药性的细菌,下一次再用这种抗生素就不太灵了。
  如果宝宝用了抗生素,病情依然没有在48~72个小时内好转,医生会考虑换一种抗生素。
  2种方法,缓解耳朵疼痛
  要知道鼻涕留在耳朵里,可不是省油灯,里面的病菌大量地繁殖,结果就是脓液越来越多,还出不去,就对鼓膜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这个时候就会觉得耳朵痛了。而以下这两个方法对缓解耳朵疼痛有很大帮助——
  1.止痛退热药物
  泰诺林和美林(布洛芬),这哥儿俩应该是婴幼儿疾病的万金油了,注意,6个月之前只能服用泰诺林,美林要6个月之后才能服用。服用一定要按指定剂量。可以只服用一种,也可以两种药物交替服用。
  2.鼓励孩子多喝液体
  因为吞咽的动作有助于中耳的液体排出,减轻对鼓膜的压力。
  频繁易患者,考虑手术
  因为先天构造的原因,有一部分孩子格外容易中耳炎,频繁的中耳炎不仅非常痛苦,而且可能会影响听力,所以有必要考虑一种叫做“耳朵插管”的手术,需要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进行。
  具体做法就是在鼓膜上切一个缝,放一个小管子进去,中耳和外面就通气了。脓液再不会积压在中耳,而且通风也不利于耳内的细菌滋生,就不会总严重发炎了,是一种预防频繁中耳炎的好办法。
  最后说一下果果中耳炎的结果:当天晚上看完医生回家吃了点美林睡觉,第二天虽反复发烧,但没有耳朵疼的症状。结果,医生用窥镜一看告诉我,果果耳朵已经不感染了,估计过不多时就会完全退烧。晚上一测,确实退烧了。惊喜来得太快让人不敢相信,小小的生命,总是比我们想象中更坚强。
  Tips外用滴剂靠谱吗?
  在国内,提到治疗中耳炎要用外用滴剂,一般是抗生素 类固醇药物的混合。
  这种疗法是要分情况的,大多数中耳炎只是中耳积液导致了疼痛,鼓膜还没有破裂,这个时候往耳朵里灌药是没有用的,还有鼓膜挡着呢,药物是进不去中耳的。
  只有当那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也就是鼓膜破裂,脓液流出的时候,才会用到这种疗法,也需要把耳朵里的脓液全都清洗掉并且吸出来,再滴药,药物到达中耳,才有效果。
  所以孩子吵耳朵疼,还是先到大医院看看到底是到什么程度,别着急往耳朵里灌药。
其他文献
为引导儿童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预防和控制疾病,降低传染疾病的发病率。近期,中国儿童中心学前启蒙“家园共育好儿童一家长工作坊”举办了以“人人洗手、手筑健康”为主题的健康讲座。  本次活动请来的家长助教是专业防疫医生郝大夫,在她妙趣横生的带动下,孩子们纷纷伸出小手跟着学习,并通过游戏活动很快就记住了“七步洗手法”口诀和健康小儿歌。  通过这次“人人洗手、手筑健康”家长工作坊活动
题目(2018濱州)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2,BC=4,点E、F分别在BC、CD上,若AE=5,∠EAF=45°,则AF的长为.
9月16日,贵阳市筑城广场,科学的魔力尽情燃烧。  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身临其境的VR科技、精彩纷呈的前沿科技成果、精彩万分的科普达人竞技,还有各种有奖游戏。这个周末,贵阳市民好好的享受了一回科学的盛宴。  科普嘉年华 让科学传播更有趣  全国科普日活动始于2004年,是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和实施而举办的,定于每年9月的第3周,面向大众举办各类科普活动。  今年是全国科普日
【摘 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使他们从小就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学习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科技创新”主题活动的开发可以从“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挖掘创新点”“找准学科结合点,有机渗透科技创新教育”“面向社会日常生活,开发活动主题”“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这几方面进行。  【
[摘要]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立高校政府投入模式的沿革,发现中国公立高校政府投入存在模式不科学、政策导向失衡两方面的问题,借鉴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EFCE)对英国公立高校的投入模式,从投入产出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社会公平角度出发,建议中国公立高校政府投入构成应该有明确的划分,适时建立公立高校政府投入中介机构,在合理的成本分析基础上建立以投入为基础的公式拨款机制,改革公立
前不久,一位华裔教授在开除一名中国留学生后,写下长长的一封信,这封信发表于某杂志,流传于网络,发人深思。这位教授在信中这样评价这个学生:“你是我见过的最自相矛盾的学生。你人格分裂,这是病态!”这位华裔教授所说的“人格病态”,是指一些学生一味追求外表的荣耀、浮夸的“成绩”、快捷的“成功”,却根本不在学业和事业本身下功夫,舍本逐末,自欺欺人。华裔教授的批评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关于“精致
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引起全社会关注。群殴、羞辱以及烫烟头等恶性举动令人瞠目结舌。然而,治理校园暴力事件不能仅仅针对个人进行“口诛笔伐”,还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教育、疏导和整治。为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
[摘 要] 地理学习动机对于学生学习地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内部动力,它起着激发、维持学习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着重研究了新疆库尔勒尉犁中学学生的学习动机状况。结果显示该地区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整体较低,不同学生群体的地理学习动机存在明显差异。此外,本研究针对如何培养和激发高中生地理学习动机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新疆;高中地理;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 G63
My Mother  My mother is an engineer. She is kind and easygoing. She often helps the poor people and the old people. She also teaches me to help others and wants me to be a helpful person. She is a har
[摘 要] 个性化是信息化社会人才竞争的基本战略。但是个性化是如何形成的,一对一教育、导师制教育能培养个性化吗?为什么宇宙万物都是个性化的,同一个太阳普照大地,连两片一样的树叶都找不到?本文将在势科学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信息相互作用机制,探讨人才个性化的内在规律和基本路径。  [关键词] 势科学;信息相互作用机制;个性化;现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