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 肾上腺髓质素与肺动脉高压

来源 :国际呼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riving_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肾上腺髓质素是一种新发现的降压肽,广泛分布于体内多种脏器,具有调节动脉血压、细胞增殖等作用。肺脏是肾上腺髓质素生成和代谢的重要器官。肺动脉高压时血清中肾上腺髓素浓度明显升高,其mRNA在右心室表达增加,外源性的肾上腺髓质素能扩张在体和离体的肺动脉,降低肺动脉压,增加肺血流量,认为肾上腺髓质素在肺动脉高压的代偿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有望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

其他文献
肺淋巴管平滑肌增生症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女性发病,因肺囊性变致呼吸功能进行性下降,从发生症状至死亡通常在10年左右。本文对该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疗措施以及预后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核因子-κB是一类能与多种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基因启动子部位的κB位点发生结合并增强基因转录的蛋白质。体内外实验发现,核因子-κB活化与TNF、IL-6、IL-8、ICAM-1、VCAM-1等基因的过度表达有关,后者在急性肺损伤的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糖皮质激素、抗氧化剂、水杨酸盐等药物可抑制核因子活化。
腺病毒是近年来开发出来的新型病毒载体系统,具有容量大、易于纯化、安全性高、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应用腺病毒介导多种肿瘤相关基因对肺癌进行基因治疗已有几例临床试验报道。这种新的治疗肺癌的方法,在某些方面优于化疗、放疗、手术等传统治疗方法。这一划时代技术向临床的引进,可能使肺癌的治疗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传统的抗微生物药物由于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而使肺部感染的防治变得越来越困难。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使得疫苗的研制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概述了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肺结核菌的疫苗研究的进展,指出新疫苗的问世给肺部感染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系一种非损伤性的影像诊断技术,70年代以来已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和受到重视。现就其诊断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在肺癌的诊断、分期及其在疗效判断方面的应用情况作一简介。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免疫损害宿主主要的并发症,发病机制复杂。本文重点讨论了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肺泡微环境中粘糖蛋白、表面活性蛋白及表面活性磷脂的变化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
β2受体激动剂对膈肌的作用颇有争议。有认为能增强膈肌收缩力的;有认为对收缩力无影响的;也有认为反而降低收缩力的。但其中占主流的是认为其对膈肌有正性肌力作用。
肿瘤标记物的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实践证明肿瘤标记物对肺癌的诊断、预后、疗效评价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就近年研究较多的肺癌标记物的临床应用及进展做一综述。
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渐进性进展至后期病理改变呈不可逆变化的疾病。本文简述了近年来肺气肿病理基础的研究进展及早期已经或将来可能进行的预防治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肺气肿缓慢形成的病理变化中可能有可逆期存在的观点。
肺癌的发生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始注意到慢性反复感染,即生物因素的致癌作用。已报道一些病毒与致癌作用有关,本文就这一领域近年来的发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