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职教为什么崛起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营职业教育力量的崛起,或可为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某种借鉴
  从人称中国高科技产业中心的中关村出发,向北行驶8公里,就能达到位于上地七街的北京某研修学院。
  在这所据称占地近300亩的职业培训学校里,密密麻麻地伫立着一排排楼房,仅教学楼就有10座,几乎是每一个专业就占一座教学楼。
  负责华中市场招生的老师王芳(化名)骄傲地告诉以学生家长名义前来咨询的记者,该研修学院目前有在校生3万多人,而2013年这一数字还是1万多。短短两年时间里,这所学校的在校生人数增加了2倍。
  这所学院的疯狂扩张只是中国民办职业教育的一个缩影。
  人社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共有各种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8891所,仅民办技工学校的数量就有600多所,占技工学校总数的21%。而当年职业学校的数量是13227所。
  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有民办中等职业学校2343所,在校生189.57万人;截至2012年,民办高职在校生212.28万人。
  民间力量在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领域的崛起,或可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某种借鉴。
其他文献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100名住院病人中,发达国家有7名、发展中国家有10名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可见,全球医院感染防控形势严峻。如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近日,《瞭望东方周刊》专访了从事多年感控工作的上海长征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张群。医院感染防控,手卫生最重要  《瞭望东方周刊》:哪些行为可能会带来医院感染?  张群:从患者角度来说,高龄、重症、长期住院以及机体抵抗力差的人群感染的可能性较大。从医
“看着车窗外的万亩梯田和云海,我觉得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  皖南宣城最近出现了一条“网红”公路,网友称之为皖南“川藏线”。这条“网红”公路东起安徽宁国青龙乡,西至泾县琴溪镇,全长两百多公里。  本刊记者实地探寻发现,皖南“川藏线”的走红,源于“新时代”网民对旅游体验的新诉求、新探索,更得益于近年来全社会对于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和保护。党的十九大为中国展开了一幅天蓝水碧、生态文明的美丽画卷。在这幅美丽
这次麦当劳更名,虽说主要是资本层面的需要,但从市场反应来看,“金拱门”似乎成为洋品牌本土化命名的“试金石”。麦当劳从诞生之日起就凭借标准化生产,迅速在世界各地建立起庞大的商业帝国,在满足食客对“美国文化”想象的同时,又以“本土化”的柔软身段融入不同社会中去。此次更名,可以看作麦当劳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本土化的象征:让自己彻底变成而不仅仅是“像”一个本土企业,能冲进三四线城市,甚至能和满大街的“沙县小吃
城不在大,有名人就行,街不在老,有故事就好  名人故居,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荣光。  笔者喜欢看故居,在青岛看过康有为、老舍等人的故居,在北京看过李大钊、郭沫若、茅盾、齐白石、梅兰芳、纪晓岚等名人的故居。看了故居,对他们的生平更为了解、对他们的作为更为理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套用这句话,笔者要说,城不在大,有名人就行,街不在老,有故事就好。因为这些名人先贤身上,往往凝聚着人
十一岁的春天,父亲让我上了他的船,到太平洋去捕鲸。  刚开始,大人把我绑在桅杆上方,其实是在瞭望台下的木桶里。我躲进木桶,练习瞭望。我沒有输给上面瞭望的大人,很快就发现了鲸鱼喷出的气息,然后用唱歌的音调,拉长了声音,好像鲸的呼吸一般,用最大的力气叫道:  “布罗——嘶——吼——”  鲸鱼喷水的现象,英文叫作“布罗”(blow)。然后,我伸长了手臂,指向看到的方位。  于是,下面的人会从甲板仰头看着
游客在“水立方”嬉水乐园内消暑  2018年8月5日,周日,北京,最高气温达到35℃。这一天。地处北五环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以下简称水立方)游泳馆里。最多时有841人同时在馆。这已经是水立方游泳俱乐部成立的第六年。最近,连日暑热高温。每逢周末,全天游泳人数超过2000人次。  10年前的8月,2008年北京奥运会游泳比赛在这里举行。游泳比赛第一天,就有三项世界纪录被打破,第二天又有5项世界纪录被
2018年年初,阿里巴巴集团官微发出一条招聘公告《我们在寻找机器人“饲养员”》。招聘启事显示,这位“饲养员”要为机器人“制定食谱科学喂养”,其实就是将常见的问题输入给机器人;教机器人说话,解决用户的问题;帮助机器人搭积木,也就是搭建机器人成长模型;最后是带机器人去交朋友。据说机器人“饲养员”工作无须打卡、薪资福利优渥、成就感直接超越大熊猫饲养员。  杭州有个90后小伙子海桐,已经“喂养”了机器人一
教学班级:浙江永嘉桥头中学初二年级某班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阿长与山海经》(板书课题)。这篇文章回忆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1:阿长。  生2:保姆阿长。  师:嗯,保姆阿长。题目写着“阿长与山海经”,其实文中与阿长发生联系的事物还有很多,不只是《山海经》,对不对?  生:是。  师:好,我们来一一梳理。(生七嘴八舌)  一男孩:阿长喜欢切切察察。  师:
迟子建2017年在西班牙图书馆  官场生态、候鸟保护、傻子与尼姑的爱情……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黑龙江省作协主席迟子建的小说《候鸟的勇敢》。以候鸟迁徙为背景。讲述了东北一座小城里的浮尘烟云。  出生于中国极寒之地,在遮天的原始森林中长大,在写作路上已跋涉了三十多年的迟子建。这些年来一直保持着灵性而诚恳的写作。  她作息规律。喜欢纸质阅读,喜欢世俗生活。在写作《候鸟的勇敢》时,她每天黄昏去居所附近的公园
去了一趟日本,遇到一位老友。“我經常看你的文章。”他说,“你写旅行团,团友之中有很多特别的职业,像做阿拉伯文翻译机、一块钱机器圆球内的小玩具、量度船只长短的专员等,但是怎么怪,还是怪不过我认识的一个女人。”  “她是干什么的?”我忍不住即刻问道。  “遗体屋。”  “我知道日本人叫‘屋’,也是代表了‘人’或‘商店’的意思。什么叫遗体人?”  “从死亡到葬礼,她一手包办,为尸体化妆、修补。”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