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冷表面结冰抑霜的可视化研究

来源 :低温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75758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在自然对流条件下,研究磁性冷表面上的结冰结霜现象以及不同冷面温度下磁场强度对结冰速度,霜晶形态的影响规律.实验发现磁性表面上水滴的冻结,霜晶的形态与非磁表面是完全不同的.表磁为250 mT的磁性表面水滴的冻结时间较非磁性表面相比明显延长.不同冷面温度下的水滴冻结时间与磁场强度呈多极值关系.即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存在延迟冰晶冻结的最佳磁场强度.当场强超过一定值时,磁场反而会加速冰晶的冻结,且水蒸气在不同表磁的磁性表面上凝结、冻结时的液滴形状也不相同.最后从理论上分析了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其他文献
为系统性研究倾角对相变储能器传热速率的影响,对定壁温边界下重力作用PCM熔化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基于热量输入方向与重力方向的夹角γ定义通用坐标,建立可视化实验与数学模型,对熔化时间、液化率、固液界面演化等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随着夹角γ增大,熔化时间先大幅减小后轻微增加;当夹角γ为0°时,PCM熔化过程为纯导热且时间最长;当夹角γ为120°时,PCM熔化时间最短,相对纯导热工况,熔化时间缩短了89.52%;当夹角γ为90°时,熔化时间缩短了84.44%,同时也较易实现,可将其作为工程应用时的判断基准.
为研究海洋环境中波浪特性对矩形沉箱水动力荷载的影响,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ow-3D建立了波浪-矩形沉箱相互作用的三维数值模型.首先对新建模型的计算精度进行了验证,然后基于此模型系统地研究了波高、波浪周期及水深对沉箱波浪荷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波高增大、波浪周期增长及水深的增大,矩形沉箱所受波浪荷载逐渐增加.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海洋结构物的水动力荷载分析提供参考.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沙一段)具有低熟油勘探潜力.利用岩心、薄片、测录井、地震、地球化学等资料,分析沙一段沉积相特征及控制因素、暗色泥页岩生烃潜力,建立沙一段成藏模式.结果表明:沧东凹陷沙一段沉积相类型为湖泊和辫状河三角洲,南部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北部为湖泊相,沉积相类型与空间展布受构造活动和海侵的影响.沙一段暗色泥页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海侵可以促进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的形成和低熟泥页岩的早期生烃.沧东次凹沙一段多形成自生自储型岩性或构造—岩性低熟油藏,南皮次凹以下生上储型断层低熟油藏
洪水庄组是华北中元古界主力烃源岩之一,生烃潜力巨大,物源和沉积环境存在争议.根据微量元素及碳、氧同位素资料,分析京西坳陷周口店地区洪水庄组地球化学特征,明确物源特征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京西坳陷洪水庄组物源具有多源性,陆源贡献主要分布于洪二段和洪三段.洪二段页岩明显富集高场强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严重,反映碎屑物质可能来自华北中元古代岛弧背景下的大陆岛弧长英质物源区.洪一段沉积期,京西坳陷处于半潮湿气候下,盐度相对较高,在弱氧化—弱还原的浅水环境下形成白云岩;洪二段沉积期,气候潮湿,海侵导致
为解决 Δlog R方法应用于沉积环境较复杂的陆相页岩气储层精度低的问题,以四川盆地D地区X组陆相页岩气储层为研究对象,分析陆相页岩气与海相页岩气储层在测井响应上的主要差异原因,将去铀伽马曲线计算的相对黏土质量分数作为电阻率校正因子,在低成熟度环境下拟合声波时差转化系数,建立一种加入电阻率校正因子、优化声波时差转化系数的改进 Δlog R模型.应用结果表明:改进 Δlog R模型能够大幅提高 Δlog R模型的预测精度,且具有较好的推广性和适用性.该结果为四川盆地D地区陆相页岩气储层总有机碳质量分数计算提
应用传统试井解释方法无法综合考虑低渗复合气藏非达西渗流和应力敏感性特征,难以获取真实储层参数.分析低渗气藏非达西渗流和应力敏感性的微观机理,完善渗流运动方程,建立内区常规、外区低渗的复合气藏斜井渗流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M atlab编程求解渗流数学模型,选取等价压力点研究斜井压力分布;绘制井底压力动态曲线,根据曲线特征划分流动阶段,并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应用非达西模型进行试井解释,并与常规方法对比,检验模型的先进性.结果表明:非达西渗流使井底拟压力动态曲线后期逐渐发生上翘,非线性增强导致上翘幅度增
针对弱连接并网风电场电压稳定性易受风功率波动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模型预测控制(MPC)的风电场电压协调控制策略.首先,建立自适应调节层,根据风电场无功补偿能力以及有功预测信息对并网点电压进行预测,实现对并网点电压的自适应调整.其次,建立无功分配层,通过计算风电机组在无功补偿中所需要的无功容量,根据不同风电机组的无功裕度对其无功出力进行分配.最后,根据跟踪控制层的反馈信息对电压控制的误差进行修正,从而达到对弱连接并网风电场无功电压的有效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无功电压控制策略实现了对无功输出的自适应调
基于液氢高效存储、运输和利用对低温高效绝热的需求,以真空多层材料为主要研究内容,总结了液氢温区真空多层材料的绝热性能测试数据.根据液氢温区的获得方法将多层材料绝热性能的测试方法分为基于低温液体蒸发的湿式量热法和基于制冷机的干式量热法两种,并从结构形状、温控方式、量热方式和测量范围等方面综述了这两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多层绝热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
为了获得深度过冷液氧,梳理了多套深度过冷方案,并对各方案建立了热力学模型,讨论了各过冷方案对于大流量边过冷边加注下冷却工质、抽空/制冷功率消耗等影响.结果 表明:对液氧进行深度过冷时,常沸点温度与三相点温度相差较大,需分温区进行过冷方案讨论.对于78-90 K温区,建议采用常压液氮浴可经济方便地满足过冷需求;对于66-78 K温区,采用常沸点液氮浴+负压液氮浴相结合的两级过冷方案较为可行.对于55-66 K温区,采用液氮浴+氦制冷相结合的过冷方案较为经济可行.
针对液氮在内径为20 mm,长度为700 mm的不锈钢圆管预冷过程进行实验研究.观测管路预冷过程中沿程不同截面的温降特性,并讨论管路流向、液氮流量及入口压力等因素影响.实验发现,随着预冷进行,管路沿程的沸腾换热模式略有差异;管路下游存在膜态沸腾向过渡沸腾及核态沸腾的转变,上游则并不明显;相比于水平管路,倾斜管路上游的预冷时间更短,下游的预冷时间更长,壁面再润湿温度更高;增大管路入口液氮压力可以缩短预冷时长,一定程度减少液氮消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