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析生动语句 助推语言积累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自然的声音》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单元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本文语言灵动丰富,描写细腻传神。作者不仅用耳朵去听“声音”,更用眼睛去看“声音”,用心去感受“声音”。对于文中那些优美生动的语句,学生要朗读体悟,更要积累背诵。这同时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一、擦亮词语,感受表达之美妙
  师:谁来读这一组词语?请四个同学“开小火车”读一读。(出示词语: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叽叽喳喳、唧哩哩唧哩哩。生读)
  师:这些都是拟声词。谁来读一读下一组词组?(出示词组: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轻快的山中小曲、热闹的音乐会、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生读)
  师:“呢喃”是什么意思?(出示字典中的词义)请和你的同桌做一做“呢喃细语”的动作。
  (生做动作)
  师:同学们看“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这个词组。你们参加过大合唱吗?大合唱的人——(生:很多)声音——(生:很大)从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声音有什么变化?
  生:声音越来越响亮了。
  师:是的,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把声音的不同之处读出来。(男女生合作读)
  师:谁来读一读下面这个句子?(课件呈现: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生读句子)
  师:请你看看这几个词“淙淙、潺潺、汹涌澎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是三点水旁。
  师:它们都和水有关。那它们会是怎么样的水呢?请你读一读整个句子,猜一猜。
  生:“淙淙”表示水的声音轻轻的、小小的。潺潺的水比淙淙的水要流得快一点儿,也要多一点儿。
  师:是的,“淙淙”指的是干净的水轻柔地流着,“潺潺”指的是水缓缓地流着。那“汹涌澎湃”指的又是怎样的水呢?
  生:很快、很多、很急。
  师:同学们,想去听一听这样美妙的水声吗?(播放动图加音频)看,这就是淙淙的水声,这就是潺潺的水声,这就是汹涌澎湃的水声。有了这样的感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几句话。
  (评析:描写声音的词句是本课最有特色、最需要感受和积累的部分。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拟声词的生动形象,在比读中感受偏正词组描写不同声音的准确妥帖,在音频辅助下感受拟人手法描写声音变化的美好奇妙。)
  二、联系生活,体会用语之精准
  师:之前大家已经发现第3自然段是围绕“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来写的。到底哪些词语最能说明水是音乐家?请你把它们圈出来,圈3~5个词语,待会儿和同学交流。(生研读圈词)
  生:我圈的是“打击乐器”“敲敲打打”“唱着歌”。因为音乐家总要会一种乐器,只有敲敲打打才会发出声音,而且音乐家肯定会唱歌。
  生:我圈的是“山中小曲”和“大合唱”。音乐家不会连一首歌都不会唱吧!
  师:是呀,而且唱的歌风格还不一样,既会唱轻快的山中小曲,又会唱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生:我圈的是“音乐会”。一个音乐家应该举办音乐会吧!
  师:是呀,不举办音乐会的人怎么称得上音乐家。陈老师也找了一个词,和那位同学找的一样,也是“打击乐器”。你们知道什么是打击乐器吗?(出示图片)玩过吗?这是架子鼓,来,我们一起来做做打架子鼓的动作。(生做动作)
  师:同学们,一个音乐家应该会玩很多乐器,除了打击乐器,还有像琵琶一样的弦乐器,也有像萨克斯一样的管乐器。那为什么作者说雨滴喜欢玩“打击乐器”呢?
  生:雨点落在地面上或者窗户上发出的声音就像是打击乐器发出的,而不像吹出来的。
  生:雨滴落在地上,滴滴答答的,像玩打击乐器。
  师:让我们去看一看。(出示动图)你看,小雨滴多么像在玩打击乐器!
  (评析:课文中“打击乐器”这个词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从字面上理解这个词很容易,但要从中领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却是不简单的。好在学生对乐器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环节从生活入手,让他们回忆这种乐器的样子、敲打的动作以及发出的声音,再和小雨滴的动图做比照,学生就能领悟写法的妥帖。)
  三、复沓诵读,体味内涵之丰富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这美妙的声音吧!老师想和你们对读,我读蓝色部分,你们读红色部分,准备开始。
  师:下雨的时候,他喜歡玩——(生:打击乐器)小雨滴——(生: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生: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师:(出示动图)小雨滴来到绿柳树上,绿柳树发出了——(生: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声音)小雨滴来到松树林中,松树林发出了——(生: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声音)小雨滴来到桑树叶上,桑树叶发出了——(生: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声音)
  师:所以作者说——
  生: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师:(出示动图)小雨滴来到瓦片上,瓦片发出了——(生: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声音)小雨滴来到屋檐上,屋檐发出了——(生: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声音)小雨滴来到玻璃窗上,玻璃窗发出了——(生: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声音)
  师:所以作者说——
  生: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师:这声音多美妙呀!想听一听这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声音吗?听——(播放音频)
  师:多么清脆,多么悦耳,小雨滴越下越大——(播放音频)就像是一场热闹的——(生:音乐会)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评析:课文写雨滴的声音,用了一句概括性的话:“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样的写法很简练,但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不够具体。把描写的对象还原成“绿柳树”“松树林”“玻璃窗”等,再运用多媒体播放雨的声音,美妙的感觉就变成了真实的体验。在这样的体验中朗读课文才能入情入境。)
  课上,学生对于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有着真实的体验和感悟,并且通过朗读和背诵,积累了文中优美隽永的语言。可见,虽然散文行文自由,但教师只要抓住情感的内核,敏锐地发现结构的逻辑,就能聚焦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把作者真挚饱满的情感通过优美诗意的文字传递给学生,并让学生在情感的冲击中生成语感,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教学片段]  这是一位教师在教学《秋天的雨》第4自然段中出现的一个小小插曲。当孩子们饱览了“缤纷的秋天”,品尝了“香甜的秋天”后,教师带着他们走进了“忙碌的秋天”。  师:小动物听到了秋雨的声音后都在准备过冬了!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个秋天对于小动物们来说是个怎样的秋天呢?  生1:我觉得是个急急忙忙的秋天。  生2:我觉得是个劳累的秋天。  生3:我觉得是个快乐的秋天,因为大家都可以收粮食了!  
例:看得很清楚(一目了然)  1.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  2.东西很多,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  3.注意力非常集中( )  4.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  5.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  6.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 )  7.两眼明亮有神( )  8.常听到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9.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  10.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  11.
从小,我就想当一名宇航员,驾驶宇宙飞船,在蓝天飞翔。  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甜美的梦(这“甜美”是点睛之笔。既點题,又概述了这个梦的特点)。我梦见我的背上长出了一对雪白的翅膀,我成了一名“小天使”(用简单几笔,勾画出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天使形象)。于是我兴高采烈地扇动着小翅膀,慢慢地飞出窗外,真的飞上了蓝天(既照应了上文,又为下文做了较好的铺垫)。  飞着飞着,我低头向下一看,呀!楼房像积木一样小了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最负盛名的中短篇小说作家。从1880年发表他的成名作《羊脂球》开始,在短短的十年间,他以惊人的速度,创作了30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羊脂球》《遗产》《项链》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不过,在1880年以前,莫泊桑虽然写了大量作品,但是一篇也没有发表。到他三十岁的时候,他写的手稿,已经堆到了一人多高。可是,他依旧默默无闻进行写作。这期间,他经历了无
【摘 要】开发《西游记》整本书阅读课程,可从三个方面着手:聚焦名著特点,明晰课程目标,感受人物形象,体悟写作手法;以“成长与磨炼”为阅读母题,设置多元化的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活动,开展课程评估,用多种形式展示阅读成果。  【关键词】《西游记》;整本书阅读;阅读课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教师应以整本书阅读课
8月19日,湖北;8月28日,安徽;9月15日,江苏……从8月初开始,国家工商总局组织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宣讲团第二组,奔走在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的10个省市,从琼岛海岸到秦淮河畔,他们度过了30多个日夜。宣讲团成员通过23场宣讲,把怎样推进改革进行了条分缕析的解读,将改革的理念和破解瓶颈的举措传递给社会各界,被各地称为一场“及时雨”。  作为宣讲主题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最先从南粤广东开始启动,20
周末,女儿从学校回来,一个人在自己屋里偷偷写什么东西。我进去,女儿立马用手捂上,还生气地对我说:“妈妈,你没礼貌,为什么不敲门?”我连忙致歉:“对不起哦,你在做什么?”女儿不肯松开手,让我立即出去。没办法,我只好退出女儿的房间。  我人是退出来了,可心还留在屋里,我很好奇,女儿到底在搞什么鬼?我在门外静静听了一会儿,发现女儿在唱歌。因为跑操喊口号,女儿的嗓子有些哑,一直没好。听着她有些沙哑的歌声,
【摘 要】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对《语文作业本》进行了重新编写。新编的《语文作业本》立足教材,落实语文要素;立足学生,引导展开学习;重视实践,体现能力发展。一线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要把《语文作业本》成为教学准备的重要资源,成为课后题可操作化的教学助力,成为诊断学情、评价学习的关键依据。  【关键词】语文作业本;统编教材;思维;能力  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对
山东省坊子区三马路小学始建于1919年,学校创建之初,王尽美、庄龙甲等早期共产党员就曾在此开展革命活动,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筚路蓝缕之功,这所具有悠久光荣传统的学校今年喜迎九十华诞,此际,记者走进该校,聆听师生们在秉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精心演绎创新教育的凯歌,心中充满了欣慰与激动。    让每个孩子脸上绽放花朵    走进三马路小学的教室,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里的课桌安排与众不同:这里的学生
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卒章显志”。  “卒章显志”中的“卒”,在这里是“完毕”的意思,“章”是指文章,“显”是表现、表明的意思,“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这四个字连在一起,意思就是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这种结尾方法就叫“卒章显志”法,和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说的“篇末点题”是一个意思。  卒章显志法有什么好处呢?  卒章显志法是一种很常见的写作方法,几乎所有文体都会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