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典诗学继承与发展问题的对话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huti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潮流已成不可阻挡之势。但究竞应该怎样从传统中寻找力量和资源,究竞如何“推陈出新”,在理论上却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如今古典诗学及其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已从个别“事件之争”到“概念之争”,发展到关乎文学全局的“思潮之争”,在此背景下,文艺学如何对待传统的问题,也以理论所特有的方式悄然影响着当下文学的生存状况和发展方向。在相关问题上,杜书瀛新著《从诗文评到文艺学》力图超越既有传统、自创一家之说,是一部探讨如何重写中国文论史的“标新立异”之作,尤其在传统的继承与发展问题上,该著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深刻地概括了中国古典诗学实现其现代转型的宏观历程和发展态势,具有正本清源的理论价值和救弊纠偏的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司马迁著《史记》,在全书编纂的总体设计上,以“本纪”列在其他四种体裁之前,这一安排,突出地体现了其深邃的历史哲学和强烈的信史精神。十二本纪“包举大端”,提纲挈领记述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各项大事,构成了全书的主干,其余篇章,或表,或书,或世家,或列传,都与本纪相配合,因而显示出华夏民族自文明初始至其当代历史演进的大趋势;又因有本纪作为总纲,其他篇章中的记载都围绕此展开,紧密联系,因而使这部内容丰富复杂、上下贯通漫长年代的巨著,成为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再者,本纪所载,既重在凸显政治设施的得失,彰明其盛
莎士比亚戏剧通过医学现象建构出以科学性和审美性为核心的符号体系,深刻体现了启蒙理性和审美主体性之间的对立统一。特别是通过解构或重构医学现象承载的以逻辑性为编码规则的莎剧符号体系,使被释放的生命主体性意识与符号体系的逻辑理性发生强烈碰撞,从而呈现出审美现代性内涵,并体现着独特的审美变化规律。以医学现象为载体的莎剧符号体系不仅深刻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逻辑对人的迫害,同时,也表达了莎士比亚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强烈反抗。这也表明,莎士比亚通过医学现象隐喻社会异化的戏剧符号美学与现代主义戏剧美学存在着重要关联。
作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种共识,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民国时期已经初露端倪。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国外大学开始与中国大学或其他研究机构交换研究生。1935年,清华大学与德国远东协会和学术交流中心签署了研究生交换协议,并制定了研究生交换简章。从1935年到1937年,中德双方至少成功地进行了两次研究生交换,总计互派了14名学生。交换过程总体上比较顺利,但有一些小的变数和波折。清华大学与德国大学的研究生交换,虽然规模小、时间短,但它开辟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途径,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
文章将德勒兹的生成思想运用于教育管理学研究,尝试提出“建构教育管理的生成之维”的命题。这是指赋予教育管理以“生成性品格”,既是为“生成”而管理,也是“生成”地去管理。对于教育管理而言,走向生成是历史与逻辑发展的必然,是其自身嬗递之中所内蕴的品性,也是基于现状反思而应当选择的变革路径。文章最后以艺术教学管理为例,来探讨如何在教育管理中建构生成之维,以期促进教育管理在理论与方法上的革新,开启新的论述空间及实践可能。
期刊
期刊
明鲜关系史上,有过一个特殊的群体——从小被送到中国宫廷、长大得势后又被大明皇帝当作天朝使臣派遣回朝鲜的朝鲜籍宦官。这些朝鲜籍宦官与朝鲜贡女同病相怜,利益相关,集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通过遥控朝鲜国内的依附势力,在一定程度上对明与朝鲜的封贡关系产生了影响。他们的特殊身份以及相异于常人的社会心理,一方面促使他们利用自身精通双语、熟悉两国国情等优势化解了两国间的诸多矛盾,巩固了明鲜关系,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一些恣意妄行,也或多或少骚扰了朝鲜社会的稳定发展,并累及两国关系。
理性政治被认为是现代政治的主要形态。自马基雅维利对政治与道德的区分,到以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为代表的近代欧陆唯理主义建构起相应的哲学理论体系,再到康德发展出理性的政治法则,黑格尔将绝对理性精神运用于国家理论,继而由密尔从批判性的视角为之提供理论支持,现代理性政治形态得以奠定其政治哲学理论基础。作为启蒙之核心与共识的理性精神,是现代政治获得生存与发展动力的关键所在。然而,也正是在奉理性为至上权威的启蒙思想的影响下,理性精神面临被滥用的危险,从而使现代政治遭遇理性主义的意识形态之难。理性政治所呈现出来的
秦洪彬,吉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毕业于北京画院,系著名画家王文芳先生入室弟子,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获“让世界充满绿——迎奥运全阳书画联展”金奖、“海峡两岸书画展”银奖等奖项,先后出版发行《秦洪彬画虎》《秦洪彬工笔精选集》等。
“自然”是老子独创的一个概念,它的主要内涵是自己如此、“自成”或自己成就自己。老子各种具体思想皆是其“自然”思想的辐射或体现,“自然”则是老子各种具体思想的聚集点。老子提出“道”的概念是为了引出“自然”和“无为”,提出“德”的概念是为了将其坐实,提出“无为”是为“自然”的实现提供行为原则和基本方法。老子写作《道德经》是为了维护或实现天地万物和社会人生的“自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天下苍生的“自化”和社会的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