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影响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央地政府间博弈分析

来源 :财政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h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构建了央地政府间的博弈模型和分析框架,研究了不同类型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信息不对称下一般性转移支付同时存在税收替代和税收激励两种效应,随着地方生产性公共支出影响经济产出的程度不同,一般性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净效应有所不同,且存在净效应呈中性的情况.第二,生产性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存在着反向影响,民生性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影响呈中性.第三,法定税率、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偏好、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方式等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收支行为的效应.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分析锦州市2015-2020年期间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结合气象和地形等自然要素,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综合考虑,研究分析了城市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GDP、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城镇居民用电量、地区生产总值GDP等对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SO2、NO2、PM10、PM2.5、CO和O3)的影响,对各种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维度分析,进而针对性地提出城市空气预防管控措施,希望可以给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2020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中央政府被要求更严格地落实“过紧日子”的预算压减政策.本研究以部门预算结构和策略研究为基础,构建解释中央政府部门应对预算压减的策略模型,并选择对19个中央政府部门公开预算信息进行分析,重点论述突发疫情对部门在预算编制环节落实预算压减政策的实际影响.研究认为,突发疫情刺激预算压减政策的持续落实,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央政府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和行为逻辑,但是未来预算压减政策需调整或明确长期目标,以正向引导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可持续.
产业政策是政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其实践形式将对企业的创新策略与经济表现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使用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专利数据进行研究发现,选择性与功能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以研发补贴衡量的选择性产业政策主要诱使企业激增“短平快”的非发明专利,以教育、科技、交通和公共安全支出表征的功能性产业政策则显著激励高创新价值的发明专利.分样本回归显示,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企业专利活动的扭曲集中体现于各省市“五年规划”重点行业;拓展检验发现,功能性产业政策显著提升企业发明专利的授
土地财政的货币效应命题在土地财政与金融风险之间搭起一座理论的桥梁,对于系统、深入地认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采用部门资产负债表法对土地财政的货币效应命题开展理论分析,并利用2009-2017年中国276个地级市土地财政数据,使用P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的货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财政的直接货币效应表现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支对货币供给的“扰动”效应,实现了货币转移功能;另外,土地财政的资本化效应起到为信用货币增信的功能;最后,土地财政的间接货币效应表现为货币创造功能
在时代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认识到党建工作与人力资源融合的重要意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体是“人”,党建工作的主体与其相统一,这对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有效开展党建工作,整个建筑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所以该种工作形式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建筑施工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本文首先对建筑施工企业党建与人力资源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以及实际价值进行阐述,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其次,探究当前二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促进建筑施工企
进入21世纪以来,精神障碍疾病的患病率不断提升,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一种疾病,引起社会公众对该群体的关注与讨论.本研究以多元福利理论为视角,采用实地研究法,探寻苏州市XX区17个康复驿站的精神障碍患者社会支持情况,研究各福利主体间的互补合作关系,为促进社会工作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领域的实务发展、提升精神障碍患者群体的生活质量、帮助精神障碍患者恢复社会功能提供有益探索.
随着资本认缴制的确立,公司实践中出现了不诚信股东恶意约定过长出资缴纳期限拖延出资,损害债权人利益的现象.为解决畸长出资期限下债权人保护的问题,不少学者提出了股东出资加速到期制度,并从法技术层面提出了多个实施方案.本文着眼于公司资本制度的功能导向,跳脱出法技术层面对加速到期制度可行性的探讨,关注加速到期制度背后的利益博弈,分析加速到期制度的成本与收益.同时,本文对公司法制度框架进行系统性分析,理清“债权人保护功能”在公司法中的地位,并综合考虑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对于法政策选择的影响,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探究加速
本文以2008年雪灾为事件冲击,运用2006-2009年小微企业面板数据和强度DID模型实证分析应急突发事件对小微企业税负的影响,并分析地方政府行为在其中的作用.结果 发现:(1)经营所在地2008年1-2月受雪灾影响的小微企业税负稳中有降,缘于地方政府灾后实施了“稳经营”和“促发展”两类目标政策,且“减负”效果在出台上述政策“组合拳”的地区反应更明显;(2)灾后地方政府通过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增信任”,既有利于小微企业减税政策“应享尽享”,又有利于提升小微企业税收遵从度;(3)受灾城市历史税收目标与辖区小
优化要素配置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营改增”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利用倍差法考察了“营改增”的要素配置效应.研究发现,总体上,“营改增”政策显著降低了企业要素配置扭曲.机制表明,资本要素抵扣范围调整刺激了资本要素持续投入,有助于减轻税负压力,但是增加了要素配置扭曲风险.反事实检验发现,由于劳动要素未纳入抵扣范围,没有证据显示劳动扭曲明显改善.采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发现,流转税税负与要素配置扭曲之间呈“U型”关系,进一步表明企业为了减轻税负而不断扩大资本要素投入,将会偏离最优要素配置.
现今,我国对于公共教育方面重视程度不高,对其的财政投入略显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些明显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国内外政府在本国公共财政支出中教育方面的投入,依据公共产品理论,从高等教育以及义务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出发,对财政教育支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最后对我国公共财政的教育支出存在的总体问题进行阐述讨论并尝试给出对策建议.结果说明我国现行的公共政策对于高等教育投入能力及政策已超过合理的比例,本文指出可以通过提高财政教育支出的总量,依据各层级的教育支出水平,对教育支出结构进行优化,以增加财政投对义务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