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水沟”对脑梗死大鼠脑动脉血管平滑肌中Ca2+-ATP酶及钠钙交换体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上海针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t19880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电针“水沟”穴对脑梗死大鼠脑动脉血管平滑肌Ca2﹢-ATP酶及钠钙交换体表达变化的动态调节规律.方法 1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后3组在造模后又分为3 h、6 h、12 h、24 h 4个时相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入线栓外,其余操作同模型组.电针组在造模后即刻针刺“水沟”穴,电针刺激20 min.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梗死侧血流量的变化,然后各组动物均按时相处死,分别分离和剪取梗死侧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和后动脉各8 mm.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中Ca2﹢-ATP酶的相对表达量;应用RT-qPCR法检测血管中钠钙交换体1(sodium calcium exchanger 1,NCX1)及钠钙交换体3(sodium calcium exchanger 3,NCX3)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大鼠脑梗死后24 h内,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各时项血流量均明显下降(P<0.01);电针组大鼠在3 h、6 h、12 h时脑血流量高于模型组(P<0.05).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3 h时Ca2﹢-ATP酶下调(P<0.05),各时项NCX1及NCX3 mRNA表达量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3 h时项Ca2﹢-ATP酶表达量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3 h、6 h时项NCX1 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3 h时项NCX3 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结论 电针干预能增加脑梗死及其周边区域血供,明显抑制脑动脉血管平滑肌上Ca2﹢-ATP酶表达量及NCX1和NCX3 mRNA表达的下调,从而达到减轻脑动脉血管平滑肌内Ca2﹢超载,进而维持细胞内外Na﹢、Ca2﹢稳态,这对于抑制缺血后血管平滑肌痉挛,保持血管功能和状态的正常,从而增加脑梗死区周围血流灌注具有重要作用,但电针的干预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脾虚痰湿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脾虚痰湿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纯音气导听阈、鼓室声导抗图、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ETDQ-7)评分及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0.5 kHz、1 kHz、2 kHz的纯音气导听阈均下降(P
目的 观察针刺强刺激八髎穴联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对流产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89例稽留流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予口服米非司酮和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强刺激八髎穴.观察两组孕囊排出时间、宫腔残留物大小及血流信号、阴道出血时间.比较两组完全流产率.结果 观察组孕囊排出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且观察组宫腔残留物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孕囊排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中药贴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70例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经口吸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中药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小气道功能检测指标及血常规、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和CD4﹢T细胞亚群(Th1、Th2、Th17、Treg)检测结果.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4%,优于对照组的77.1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GA)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急性GA湿热痹阻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观察组予针刺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整体症状量表(TSS)评分、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滑膜厚度、关节液深度.检测血尿酸、关节液尿酸、24 h尿尿酸排出量、血沉、血清及关节液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
目的 观察火针围刺对斑块状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免疫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斑块状银屑病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卡泊三醇软膏外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局部火针围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炎症因子(IL-17、IL-23、TNF-α、TGF-β)和Th17/Treg平衡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治疗组为97.5%,治疗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患者慢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对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70例痉挛型脑瘫便秘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观察组予穴位埋线治疗.两组均予物理治疗、推拿治疗、头针治疗等常规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粪便性状、每次排便所用时间、排便难度和排便次数的变化.比较两组便秘的临床疗效和康复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粪便性状、每次排便所用时间、排便难度、排便次数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
目的 观察温针灸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超声表现及血清趋化因子配体19(CCL19)、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的影响.方法 将6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联合叶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关节压痛和肿胀个数、晨僵时间、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血清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腕关节滑膜厚度、滑膜血流信号分级及血清CCL19、ANGPTL2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对阳虚质人群督脉皮温的影响.方法 将78例阳虚质的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自拟阳虚方贴敷干预,对照组采用自制安慰剂贴敷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阳虚体质量表积分、督脉腧穴(身柱、至阳、脊中、腰阳关)及督脉平均红外皮温变化,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阳虚体质量表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组各检测穴区督脉腧穴(身柱、至阳、脊中、腰阳关)及督脉平均红外皮温均较治疗前上升,且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质量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刺激百会穴和听宫穴对梅尼埃病内淋巴积水(EH)模型豚鼠耳蜗积水程度、耳蜗螺旋神经节超微结构及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水通道蛋白2(AQP2)浓度变化的影响,探究电针治疗EH的适宜频率,并分析其关键起效机制,为临床运用针灸治疗梅尼埃病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将健康雄性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2 Hz电针组、100 Hz电针组,其中每组8只用于检测耳蜗积水程度、血浆cAMP、AQP2浓度变化;另外每组5只用于检测耳蜗螺旋神经节超微结构变化.采用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DDAV
2020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将疼痛重新定义为“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或类似的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慢性疼痛尤其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刺镇痛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疗效最确切的干预手段之一.检索近10年针刺干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文献,通过分析文献探讨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该文发现针刺主要通过感觉维度、情绪维度、认知维度和社交维度干预神经病理性疼痛.痛情绪、痛认知和痛社交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