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sAg阳性孕产妇LTA基因多态性与HBV母婴传播的关联性

来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bwq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淋巴毒素A(LTA)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新乡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进行分娩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是否出现HBV母婴传播将其分为研究组(n=49)和对照组(n=101),比较两组产妇外周静脉血LTA基因2239704位点基因分布差异,分析两组新生儿临床结局.结果 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LTA基因2239704位点基因型分布实际分布和理论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TT基因型、T等位基因分布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校正产妇年龄、分娩时孕周、分娩时体质量指数(BMI)及分娩方式等一般性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携带LTA基因2239704位点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是HbsAg阳性产妇HBV母婴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T基因型与GT/GG基因型产妇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窒息、溶血性贫血及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TA基因2239704位点多态性影响HbsAg阳性产妇HBV母婴传播易感性,但不会进一步造成新生儿临床结局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血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重症超声血流动力学动态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5月邹城市人民医院10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通过重症超声监测治疗前、治疗后6、24、48 h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检测同时间血NT-proBNP水平,根据治疗后7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55例与死亡组47例,分析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监测联合血NT-proBNP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10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共培养出病
目的 探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治疗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胃肠损伤(AG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南通市妇幼保健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12月-2020年12月脓毒性休克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使用普通型肠内营养制剂给予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治疗7 d后AGI改善情况、统计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抗感染治疗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抽取外周血并分离血清,检测治疗前后肠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和内毒素(ET)]以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血清白细胞介素(IL)-25、IL-33及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MPP患儿为MPP组,另选取同期医院体检的年龄相仿的健康儿童120名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检测两组的肺功能指标[潮气量(VT)、达峰时间比(tPTEF/TE)及呼出75%潮气量时的瞬间流速与潮气呼气峰流速比(TEF25/PTEF%)]及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IL-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阴道微环境平衡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危险因素,为宫颈病变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收治的行阴道镜及宫颈组织活检患者,其中确诊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13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80例、宫颈癌30例(宫颈癌组),另选取同期行阴道镜检查排除宫颈病变的1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阴道微生态平衡状态检查、阴道微菌群检测及高危HPV感染筛查,分析不同级别宫颈病变患者阴道微环境指
目的 探讨B族链球菌(GBS)感染胎膜早破(PROM)孕产妇微小RNA(miRNA)谱表达改变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妇产科接受孕检并分娩的GBS感染孕产妇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分娩时间以及是否发生胎膜早破将其分为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组、足月胎膜早破(tPROM)组和正常分娩组.并选择健康分娩产妇80名纳入对照组.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血液中8种miR-NA(miR-1-3p、miR-133b、miR-200、miR-203、miR-205、mi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床旁超声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指导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7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ICCO组53例及床旁超声组49例,分别根据PICCO、床旁超声监测情况进行液体管理治疗,比较复苏后血氧参数、心功能指标,统计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PICCO组治疗后心输出量指数(C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等血流动力学
目的 探讨维生素A治疗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T辅助(Th)细胞1/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4月收治于日照市中心医院的3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补充维生素A,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外周血Th1和Th17细胞分化比例、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γ干扰素(IFN-γ)、免疫功能指标及外周血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JAK/ST
目的 探究维生素D水平和Toll样受体3(TLR3)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相关哮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住院哮喘患儿138例为病例组,根据血浆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结果分为MP哮喘组(n=77)和非MP哮喘组(n=61),另选取同期体检儿童75名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水平和TLR3基因rs3775290和rs377529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三组维生素D、CD3+和CD4+/CD8+水平
目的 分析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及糖代谢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感染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2月于衡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86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感染组不同肺炎严重指数(PSI)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空腹血糖(FBG)和RDW水平.结果 3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108例,感染率为27.98%;既往存在肺部疾病史、出现糖代谢异常、存在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及入院时RDW水平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介素(IL)-6、IL-13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在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PSGN)患儿中的表达.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6例APSGN患儿为APSGN组,另外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的5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研究对象及不同病情程度APSGN患儿血浆NT-proBNP、IL-6、IL-13和PCT水平,分析NT-proBNP、IL-6、IL-13和PCT对重症APSGN的预测价值.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