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变”的李开复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k78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有学校邀请去演讲,如果场地不够大,只容纳得下两百来人,李开复就会设法推辞掉;有创业者跑到创新工场来,虽然很执着但是不见得靠谱,李开复会把来人拒之门外;或者去演讲,有学生追着车子要送他礼物,司机问要不要停下来,李开复就两个字“不要”。就连平时上微博,李开复都要把它当作获取粉丝的游戏来玩。
  李开复如此“表现”,是傲慢吗?不是,这都要从李开复追求的“影响力”说起。平时生活上或工作中,他是一个较真的人,追求的就是“影响力”,并且凡事都用“影响力”这三个字来衡量。人一旦追求影响力,所有的事情都要通过影响力来评估,也就会变得比较现实。
  两年前,李开复去欧洲,16天见了45个投资人。每天飞一座城市,密集的行程,那种成就感让他满足并沉醉,也让他人羡慕不已。这就是“影响力”,决定了现实中的李开复比常人显得更为“强悍”。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开复都“沉醉其中”,甚至“津津乐道”地说:倡导“影响力”,就是一种人生追求。影响力越大,做的事情就会越好。看一个人能多大程度上改变世界,就全凭自己有多大的影响力……
  2013年,李开复身患淋巴肿瘤。此时的李开复,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因为,癌症面前人人平等——就是再伟大的人,都逃脱不了生老病死这个自然法则。这期间,他看了许多关于人生方面的书,甚至拜访了星云大师,他向星云大师提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如果一个人觉得追求影响力就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因此不断追求,把这个当成主要甚至唯一的追求,这是否会陷入名利的怪圈和负面循环?”
  17个月后,李开复癌症全面康复,回到了创新工场。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卸去了创新工场之前50%的工作量。今年春节,他同样去了欧洲十多天,却只见了15个投资人。现在,李开复微博上的留言显得零星散落,而且是想发就发,没话可说就不发。微博上再也看不到类似“追求影响力”“改变世界”这样的短语了。相反,“顺其自然一点”的句子出现的频率却相当高。
  身体康复后,面向媒体的第一场发布会上,李开复说:“一个人说我要来改变世界,本身就是一种傲慢,也是一种偏见。世界因你不同,这个提法我赞成!我们希望世界变得更好,这是人人都有的共同愿望,但不要特别地衡量哪个影响力大一点,更不要把什么事都去量化。如果这样,一个人就会容易陷入人生的泥潭,伤及的不仅仅是身体,还丢掉了生存的灵魂!”
  这就是“病变”后的李开复,对人生的重新感悟。相信,也是每个人对人生的一种思考。
其他文献
冬天的被窝常常舒服到让人舍不得离开,但为了上班不迟到,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把闹钟的时间定得提前一点,然后被闹钟吵醒后,按下按钮,赖在床上再睡一会儿,总以为贪睡一会儿可以让人清醒点,精神点。  事实真是这样吗?  行为科学家丹·艾瑞里在《华尔街日报》专栏发出了强烈反对的声音:“嘿,伙计们,别按贪睡按钮。闹钟响了几次才起床的人,不仅不会使大脑更清醒,反而会让大脑变得混乱不堪。”  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
总记得一句话,有人评价看上去很舒服、很放松的人会这样说:他(她)有一个华丽的童年。多么奢侈的结论。这个华丽不是指物质方面,而是一种综合的东西。  我也肯定可以用这句话形容我非常尊重的朋友。她也有一个华丽的童年(少年),她在一种美和爱中长大。父母是普通老师,但她说每天晚饭后,她的父母人手一本书,静静地度过夜晚。暖暖灯光下,常常可以看到父母围坐一张桌子,小声交流书中的内容,一张桌,一盏灯,三个人,风雨
隋末时期,因为隋炀帝杨广滥用民力、穷兵黩武,海内英雄竞相揭竿举旗,不过终是胳膊扭不过大腿,都被隋炀帝剿灭了。不过,这动荡的局面还是让隋炀帝忧心忡忡。  一日,左卫率宇文述领着一个术士来到隋炀帝面前,说他们算出来,将来会有个姓李的人成为天子。隋炀帝大惊,忙问该如何应对。术士说,天下姓李的人这么多,杀是杀不光的,只有找出最有实力的李姓者,并将其诛杀,方可保得安稳。  隋炀帝将李姓家族一罗列,发现实力强
2019年8月16日《愤怒的小鸟2》在国内上映,影片中的小鸟们,尤其是“胖红”,明明外表憨态可爱,却总是摆出一副“愤怒”的高冷表情,反而让人觉得特别讨喜。这只鸟儿的形象难道完全是虚构出来的吗?其实不是,它的本尊是北美红雀。  北美紅雀体长20厘米至23厘米,体重45克。像大多数雌雄异型的鸟类一样,成年雄鸟是北美红雀的颜值担当,它们全身除了嘴喙连着眼睛的一小圈是黑色之外,其他地方都是鲜红色。但是,雌
我的成长,经历过几个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小时候家教严格,我不太有机会发言,父母总觉得小孩子一开口就会讲错话。记得过年时,家里有许多禁忌,许多字眼不能讲,例如“死”或是与“死”同音的字。每到腊月,母亲就会对我耳提面命。奇怪的是,我平常也不太说这些字的,可是一到这个时节就会脱口而出,受到处罚。后来,母亲也没办法,只好拿张红纸条贴在墙上,上面寫着“童言无忌”,不管说什么都没有关系了。  那个时候,要说出
我做饭的时候喜欢在厨房里放音乐。一边干活,一边跟着音乐哼唱,或者手舞足蹈地跳起来,那感觉就像自己在参加聚会一样。  可是,我的孩子们并不喜欢那些歌,只要听到,他们就会走过来关掉,即使他们正坐在客厅的地板上搭积木。他们最大的四岁,最小的才一岁多,刚有自主意识,难免有些执拗,我无法说服他们,只能趁他们不留意的时候听上一会儿。  一天,一位主妇朋友来家里做客,我们在厨房里研究如何烘焙蛋糕。我按下了音响的
上高中时,田径队的一位队友向我讲述了小时候他家后院一棵大橡树的故事。有一天,他哥哥爬到树杈上,然后叫他过去。他以为哥哥想带他一起玩,这让他觉得很高兴,于是就以最快的速度跑了过去。可当他抬头仰望时,哥哥却从上面朝他撒尿。  我忍不住笑了,不只是因为他的不幸。相反,想到他站在那里,睁大眼睛,然后才意识到自己受骗了,倒是让我想起了自己经历过的一件类似的事情。  几年过去了,队友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之一,我怀
在人们的印象中,与“上厕所”有关的话题似乎都难登大雅之堂。而在WTO看来,“上厕所”却是件国际大事。每年WTO都会举办一次隆重的国际峰会,讨论地球上70多亿人“上厕所”的问题。  为“上厕所”而诞生的世界组织  提到WTO,任谁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世界贸易组织。不过除了世贸组织,还存在另一个WTO——世界厕所组织(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一个致力于解决“上厕所”问题的非营
人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和一群人狂欢,你觉得寂寞至死;和自己孤独相处,又觉得无聊至极。  没什么比这更惨的了。你对世界不满意,对自己更不满意,于是你开始天天被鸡汤洗脑,美其名曰:治愈。然而,写着鸡汤的人,未必自己喝鸡汤。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没有活在自己的想象中。这也是为什么鸡汤文得以盛行的原因,因为我们期待有那么一个人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  奇迹,只要正在发生,万物就总有点儿希望。  活出自己想象
耽于近视,可以保持心情的平静;偶尔远视,可以保持灵魂的澄澈。前者使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安心于日常的生活;后者只见森林不见树木,超脱于日常的生活。人生的这两种视角缺一不可。  人只看近处,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因为如果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看存在,就会丧失所有的生存动力,觉得无论怎样努力,一切均属枉然,既然如此,不知道为什么还要努力做事。只看近处,只看当下,能让人打起精神来做事。  人如果永远只看近处,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