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定性定量研究的甘草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来源 :中草药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cxx163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理念,对甘草从化学成分有效性和可测性的角度进行Q-marker的初步预测。方法基于文献整合及数据分析对甘草Q-marker的来源范围进行筛选,通过网络药理学进行成分有效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个产地15批甘草药材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运用模式识别方法筛选出造成组间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结果进一步确定甘草的Q-marker。结果文献研究确定黄酮类和三萜类成分为甘草Q-marker的主要来源范围;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甘草苷、甘草酸等成分在"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中具有高连接度,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建立15批甘草样品的指纹图谱,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明确了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等5个成分为主要标志性成分;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酸、甘草次酸4个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间成分含量具显著差异,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进一步明确了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酸、甘草次酸可作为甘草Q-marker。结论以黄酮类和三萜类成分作为甘草Q-marker的来源范围,通过网络药理学(有效性)结合多产地甘草药材定性定量(可测性)研究最终确定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酸和甘草次酸4个成分可作为甘草潜在Q-marker科学合理,为甘草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为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概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部分要求,从政府部门管理职责、主体及领导责任、危险化学品分类管制、软硬件条件建设、废弃物合规处置和违规处置处罚等方面汇总危险化学品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探讨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和问题。结果与结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在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提升安全意识、加大设施设备运行维护力度、构建全流程信息化监管和严格
在个体成长过程里,心理韧性对压力或逆境起着缓冲作用,而主观社会地位与个体社会资源的主观感知紧密相连。探讨心理韧性与主观社会地位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认同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文章采用《心理韧性量表中文版》和《大学生主观社会地位量表》对328名大四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心理韧性与主观社会地位在性别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四学生心理韧性及其各维度与主观社会地位存在显著正
目的构建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评价体系,为提升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能力,同时也为进一步优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两轮函询,确定指标体系,进而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两轮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0%,专家权威系数>0.7,肯德尔和谐系数(W)的值较高且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和意见协调程度均较高,最终确定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评价体系包含A1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其安全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新工科”和“双一流”建设在高校的推进,化学实验室承担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与日俱增,随之便涌现出了不少安全问题。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结合本校化学实验室实际情况,从提高安全意识、完善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丰富安全文化、加大安全技术投入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应的改革措施,并重点对本科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方式进行了探讨。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液检验指标。方法: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进入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选择35人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员35人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液检验指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研究人员的红细胞分布宽度为(16.24±2.13)%、心肌肌钙蛋白T为(3.48±0.83)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为(62.34±23.99)IU/L,对照组研究人
学位
由于高校化学实验室存放着种类繁多的危险化学品,其发生事故的概率通常较大。该文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地方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旨在通过构建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安全监督检查以及强化安全问题整改4个层面,逐步解决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提高实验室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本文总结了高校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的复杂性、管理部门权责不明确、部分师生对易制爆危险化学品认知不足等实际困难,提出了几项管理对策:对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建章立制,全体师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建立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制度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全流通环节监管制度,排除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构建平安校园。
物理海洋学的研究离不开大量的实测海洋数据,集成了各种性能优异的传感器仪器设备是海洋调查的基础。作为国之重器,海洋传感器值得各方面的重视。比如一台超大型智能钻井平台,便安装有2万多个探测传感器和5万多个感应报检点。海洋仪器设备的一个最大特点是,生产批量小、应用范围窄、使用寿命短,而稳定、可靠性和一致性,以及测量分辨率和精度等要求又特别高,需要在不断应用中改进制造工艺和提高技术性能。传感器技术是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