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虎”的概念隐喻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汉语中“虎”的概念隐喻映射、语义扩展是以人们对虎的意象及其互动体验认识为基础,再通过人类主体的认知加工,于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并通过词语固定下来。从隐喻的角度来说,汉英语“虎”的概念隐喻映射了四大目标域:1.人物/性格域;2.情感/态度域;3.社会/事物关系域;4.形状/工具域。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分析,揭示英汉两种语言在“虎”的隐喻认知机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找出其中的认知理据,从而进一步揭示人类对类似这样动物词汇的认知和语言、思维、文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概念隐喻;隐喻映射;体验哲学;对比分析
  引言
  Lakoff和Johnson是研究认知语言学当中的隐喻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其经典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明确、系统地分析了存在于我们思维体系中的隐喻概念体系。他们认为,隐喻在本质上不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一种认知活动,隐喻的基本功能是以某一领域的经历来理解另一领域的经历。(1980:154)他们还指出,概念隐喻的功能是将推理类型从一个概念域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1999:82)在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隐喻对我们有潜在的、深刻的影响。
  一、研究英汉“虎”概念隐喻的意义
  陈家旭在他的书中曾谈到,隐喻来源于人们的感知、经验和社会文化。任何语言都有大量的与动物相关的词语,这些词语都源于人与动物世界的互动体验以及人类主体的认知加工。陈晦也指出,在各种语言的词汇中,人体器官的词、动物相关的词和植物方面的词常常是形成隐喻概念的“源词”(2014:1),可见,动植物词汇的命名与人类的认知发展密切相关,但之前学者们的研究,大多都没有阐明这些动物隐喻表达的内在机制和认知理据,很多学者的研究数据也缺乏真实的语料。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问题是:1)“虎”的概念隐喻模式;2)“虎”在英语汉语的隐喻表达所表现出的独特文化差异性和内涵。试图通过这一研究,揭示两种语言在“虎”的隐喻认知机制的异同性,从而进一步揭示人类在“虎”这一词汇上的认知和语言、思维、文化之间的关系。
  二、“虎”的概念隱喻英汉对比分析
  1.目标域是人时,“虎”隐喻映射的对比分析。 Kovecses 曾指出,“很多人类的行为可通过隐喻从动物的特征和行为来理解”(2002:124)。
  (1)英汉语中“虎”共有的隐喻映射。通过英汉语料库对比发现,英汉语中的隐喻模式是:由“虎”喻人。
  1)[虎喻指行为凶狠残暴的人]
  (1)虎狼之辈
  (2)He’s a tiger on the tennis court.
  像这类型的隐喻表达中,人们根据自身认知及生活体验,把老虎所具有的凶狠、残暴的特征映射到人身上。具有贬义色彩,但像下面这种情况下:(3)母老虎(4)那家伙是一只虎。“虎”在这里究竟映射“他/她很凶残、”还是“他/她很强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这完全取决于具体语境。因此,在对动物隐喻的理解上,语境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虎喻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人或集团]。
  (5)“蒋介石是纸老虎,杜鲁门也是纸老虎,美国武器我们领教过!”
  (6)Rather than fearing the US, Iran, Syria and North Korea behave as though the US is a paper tiger.
  3)[虎喻人性中的阳刚]。
  (7)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8)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这两句话刚好把老虎的阳刚和蔷薇的阴柔映射到了人性中,从而去体现人性中的阳刚与阴柔。
  4)[虎喻指能力较强的人或勇士]。
  (9)别看他手太涩,把家虎,业务上可有两下子。
  (10)卧虎藏龙。
  (11)If the sunspots are explosive as is feared, a “tiger team” of solar experts will advise NASA.
  在这几个例子当中,“虎”本身勇猛、厉害、强大的特性就被映射在人身上。在汉语里,还有“如虎添翼”、“虎贲”等表达,也喻指勇猛善战的人,但虎贲在古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低。
  (2)汉语中特有的隐喻映射。
  1)[虎喻人健壮憨厚的体态。]
  目标域是人时,汉语比英语映射的目标域更具体化,汉语还能形容人体态“健壮憨厚”。
  (12)小家伙虎头虎脑的,非常可爱。
  (13)这小伙子膀大腰粗的,长得真虎实。
  2)[虎喻指父母。]
  (14)虎毒不食子。
  老虎虽然凶猛,尚且不吃虎崽,喻指为人父母,应皆有爱子之心。
  (15)先有美国“虎妈”、再有中国“虎爸”秀高压家教。
  3)[虎喻指敌人、坏人。]
  (16)为虎作伥,这个成语的由来是旧时迷信,人们认为被老虎咬死的人,他的鬼魂又帮助老虎伤人,喻指帮助帮坏人作恶。
  根据对以上语料的分析,目标域是人时,汉语“虎”的概念隐喻模式体现为:1)虎喻指行为凶狠残暴的人;2)虎喻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人或集团;3)虎喻指能力较强的人或勇士;4) 虎喻人健壮憨厚的体态;5)虎喻指父母;6) 虎喻指敌人、坏人或恶势力。英语“虎”的概念隐喻模式体现为:1)虎喻指行为凶狠残暴的人;2)虎喻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人或集团;3)虎喻指能力较强的人或勇士。
  2.目标域指物时,“虎”隐喻映射的对比分析。
  (1)英汉语中“虎”共有的隐喻映射。当目标域指物时,英语汉语中存在着一个相同的隐喻映射:虎喻指邪恶势力或力量,这也反映出两个民族对于虎的认知有相似的地方,而且都映射到相同或相似的目标域。王寅(2007:481)也谈到,事物之间都具有相似性,这是隐喻的成因之一,与此同时,隐喻也可创造相似性。   1)[虎喻邪恶力量。]
  (1)Eye of the tiger.
  (2)要日本帝国主义放弃侵华野心,无异于与虎谋皮。
  2)[虎喻困难、危险的境地。]
  (3)骑虎难下。
  (4)have a tiger by tail.
  这几个例子都是通过虎来映射人们所遇到的困难或危险的处境。
  (2)汉语中特有的隐喻映射。我国与英美国家在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很多差异,英汉语言对“虎”的映射也体现出差异性,这也造就了各具文化特色的隐喻映射。
  1)[虎喻地势、交界线。]
  (5)龙盘虎踞。
  2)[虎喻指经济发展快的国家或地区。]
  (6)广东崛起“四小虎”它们是:顺德、南海、东莞、中山
  3)[虎喻指工具。]
  (7)夏天渡江用的”小威虎”(小船),系在岸边上。
  根据对以上语料的分析,目标域是物时,汉语“虎”的概念隐喻模式体现为:1)虎喻邪恶力量;2)虎喻困难、危险的境地;3)虎喻地势、交界线;4)虎喻指经济发展快的国家或地区;5)虎喻指工具。英语“虎”的概念隐喻模式体现为:1)虎喻邪恶力量;2)虎喻困难、危险的境地。
  三、综合分析与讨论
  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虎”的概念隐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类比,并对他们的共性和个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首先,从概念隐喻理论视角来看,汉英语“虎”的概念隐喻的目标域大致可总结为四大类:1)人物/性格域;2)情感/态度域;3)社会/事物关系域;4)形狀/工具域。汉语中“虎”的概念隐喻映射范围更广,目标域更多,而英语中“虎”的概念隐喻的目标域范围较窄,不涉及形状/工具域。这体现了不同的语言文化对同一语言现象选择了不同的认知方式。据此研究,虎的各个器官或者身体部位都可以成为原始域,而英语中大多只涉及“虎”这个整体本身。其次,当目标域为人时,英语中用“虎”的概念隐喻侧重表达个人特征,而汉语不仅侧重隐喻某个人特征,也侧重隐喻一个社会团体、或不同的人的特征。最后,当目标域为物时,英语中“虎”仅喻指邪恶力量、困难或者危险的处境。而汉语中除了喻指上述情况外,还喻指地形地势、社会团体和工具。这些差异都是受英汉各自不同的地理位置、经济制度、传统文化和语言世界观的影响。
  四、结语
  总之,由于人类具有相似的认知能力,相似的思维过程,相似的社会经验,英汉两种语言所代表的两种文化对“虎”的概念隐喻的认知存在着一定的共性。然而,由于英汉的文化价值观,历史传统、生存环境、生活经历等存在差异,使得“虎”的概念隐喻均带有其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和鲜明特征。隐喻性的概念系统决定了我们眼中的现实世界是什么样的,不同的语言社会采用不同的隐喻会使我们对现实有不同的感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帮助我们再次认识到语言对于思维和行为的重大影响。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还应多研究类似的动物隐喻现象,分析人类的认知机制,从而更好地去了解不同文化间的文化内涵,提高我们自身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注释:本文研究语料主要来源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The 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以及权威的英汉语工具书,如:NTC’s English Idioms Dictionary (2008),《成语大词典》(2015) ,《现代汉语词典》(2016)等。
  参考文献:
  [1]KoVecses, Z. Metaphor: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124.
  [2]Lakoff, G.
其他文献
【Abstract】Robert Frost was a great poet in American. He not only depicted the nature in his poem, but also expressed his philosophical themes through the depiction of nature. In his poem, nature symbo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是当下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学生能自主学习,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得到全面发展,并且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多方面,多层次分析,无论是语言能力,还是人际交往能力,或者是学习能力与策略的培养,阅读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马亮,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一、
【摘要】各种移动学习终端的出现给学习者提供了便利,使之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对移动学习终端加以有效的利用,进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最终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移动学习;自主学习;终端设备  【作者简介】郑辉(197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农业大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美国文学;孙跃鹏,张力,
【摘要】高职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英语专业语音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以及难点,而高职英语专业语音对于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而言,不仅是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样直接地影响到高职阶段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分析现阶段高中英语专业语音教学存在的现状,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促进高职英语专业语音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职英语;专业语音;教学现状;对策  【作者简介】刘曦菲,承德护理职业学院
【Abstract】With globalization, English is becoming 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 of business and society. A number of English learners have increased rapidly over the last decades, as a result many Englis
【摘要】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学生学习英语可以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地理、习俗与人文等,对世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可结合平时所学知识,搭配不同的语境与情景,便于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环境与人文风格,通过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品格。基于此,针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文化品格的助益作用,本文进行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文化品格;提高策略
【摘要】本文围绕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结合案例,分析了信息化教学的具体问题及应用,旨在调动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手段;中职英语;课堂应用  【作者简介】曾晓晴(1982-),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成都铁路卫生学校,英语教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推广应用,为教育改革提供助力的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教师教学。因此,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
【摘要】本研究主要探討中国英语课堂上的听写练习对英语专业学习者语言技能的影响。三个平行班的90名受试参加了一个学期内17周的持续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听写成绩与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总成绩显著相关,表明系统的听写练习有助于提高英语专业学习者的听力水平和听写能力。实验结果还显示短期的听写练习对英语语言水平相对高的学生更有效。本研究指出听写练习作为一种省时而有效的课堂听写练习可以在基础英语专业课堂上推广运用。
【摘要】商务英语具体涉及有国际金融、营销、保险学等多方面专业知识,其特有的英语词汇、文体以及句式都与我国学生所学习的常规英语课程有着极大的不同之处,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也是对翻译人员的一个挑战。本文就针对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展开深入分析,并且结合实际特点来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商务英语;语言特点;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王卓(198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金融学院商务英语系,副
【摘要】以行业需求为引导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确定了高职英语教学的导向。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置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选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此外,按行业需求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  【关键词】行业需求;教材编订;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李冬梅(1977.11-),汉族,江蘇徐州人,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硕士,讲师,英语语言文学;顾剑锋(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