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传承谱华章 改革创新结硕果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im1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江苏师范教育发展的光辉历程,历经恢复重建、改革发展与开放创新这三个历史性的发展阶段,累计培养师范生70余万人、60多万在职教师学历大幅提升,為1996年在全国率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为全面普及15年基础教育、在全国率先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师范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创新型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0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化的核心是“人”。学校文化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心灵的解放、思想的创新,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性格、精神、意识、思想、言语和气质。它不是悬浮于高阁之上的标新立异的空洞理念,而是扎根于学校现实土壤的生命意向、精神风尚、行为方式。学校文化只有熔铸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里、过程中,才能实现以文化人、成风化人的目标。  【关键词】正心文化;精神成长;心灵解放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
【摘要】群文阅读不同于传统单篇式阅读方式,其更加注重的是学生阅读上的连贯性和自主性。多个文本、一个议题、一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数量、速度和质量。实践证明,教师科学地选择群文阅读材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有效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关键词】群文阅读;内容选择;为何;何为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
【摘要】深度的学习来自认知的不适。在课堂学习中,当学生遭遇认知遇阻、认知冲突与认知失衡时便会形成认知不适,这种认知不适是由学习任务的挑战性引发的。本案例意图通过挑战性的数学学习任务引发学生认知不适,从而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使学习真正发生并走向深入,实现深度的数学学习。  【关键词】认知不适;深度学习;线的认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
【摘要】语文教学最有价值的策略应该是“让学生参与语文课程建构”,“让学生参与语文课程建构”不应是“用教材教”,而应让学生“用教材學”。“从‘用教材教’走向‘用教材学’”的意义是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课程建构的客观需要和语文教学的本质需要;“从‘用教材教’走向‘用教材学’”的实践策略是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建构适合的阅读图式、适宜的写作范式和适意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语文教学策略;学生;参与课程建构;用
【设计理念】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苏教版四下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要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如果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往往会用两个“第几”的描述方式,如第几排第几个等。这样的描述方式源于生活经验,方便表达和交流,体现了自然数表示次序的作用。  本课在知识目标层面主要是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经验学习“列”与“行”的知识,接触有关数对的知识。如果将其置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视域内,那么教师还须考量:如何让
【关键词】核心内容;数学复习课;问题引领;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9-0054-03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在《课堂转型就是让学生的学习增值》一文中指出:课堂教学变革的专业性在于在同等条件下带来学生课堂学习的增值。对于数学单元复习课而言,学习的增值就是打破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平衡状态,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建
【摘要】所谓“再创造”,就是由学生本人发现、创造、获取知识。要想让学生做个“再创造”者,教师首先得自己做个“再创造”者,教师要去发现、挖掘和创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元素和内容,要对美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作业方式以及教学情境进行“再创造”。通过教师的“再创造”唤醒学生心底沉睡着的发现和探索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在实战中探究思考,激活“再创造”思维,就能让学生成为学习、探索路上的发现者、“再创造”者。 
【摘 要】高考制度改革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热点之一,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为了研制好既符合群众期待,又遵循教育规律的适合当地的高考改革方案,江苏教育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扬民主,着力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制约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不断完善各类优秀人才选拔机制,使招生考试工作更加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高质量需求,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殷
学校社团是具有共同志趣的学生自己参与建立的学习群体,是滋养他们生命成长的教育组织,也是促进他们个性发展的活动方式。社团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是看是否形成适合成员个体发展的社团文化。目前,很多学校都很关注学生社团建设,但关注社团文化建构的却很少,有的即使关注社团文化建构,也仅关注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的设计,尚未对社团文化进行整体建构。笔者认为,学校社团建设应围绕“让学生多一条适合自己成长的路径”这一价
【摘要】基于BYOD的小学语文学习,学生自带平板进教室,冲破了语文学习时间与空间上的桎梏,让语文学习从“有限”走向了“无限”,从“难评”走向了“易测”,让语文课堂从“枯燥”变为“灵动”,比传统的语文学习更加深远,更加有效,更加灵动。  【关键词】BYOD;深远;有效;自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6-0012-02  【作者简介】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