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脾边缘区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w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和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SMZL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

该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骨髓象符合ITP表现,腹部CT示轻度脾大,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后行脾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SMZL,化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复查腹部CT未见可疑病灶。

结论

SMZL主要表现为脾大,亦可表现为血常规可见三系异常,易误诊。SMZL起病隐匿,临床进展缓慢,预后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牙源性腺样瘤(AO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诊断为AOT的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AOT患者具有独特的影像及病理学特征,临床易误诊为含牙囊肿等其他囊性病变,病理形态表现为立方状或高柱状的牙源性上皮细胞构成的不同大小实性结节,形成巢状或玫瑰花结样结构,有少量的结缔组织间质分隔,需与成釉细胞瘤、牙源性
目的总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不同突变状态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一线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医院收治的193例EGFR基因敏感突变(19外显子缺失突变和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EGFR基因不同突变状态与一线接受EGFR-TKI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
目的探讨我国肿瘤学临床研究论文中统计学方法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方法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对我国肿瘤学期刊中的"核心"期刊进行检索,分析其2017年第1期发表的临床研究类论文中统计学方法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统计学指标选择和方法选择、统计学结果解释等方面。结果24种期刊的共176篇临床研究类论文进入研究。在统计学指标的选择方面,12.6%(16篇)论文中对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了正态分布数据的表
自分泌运动因子(ATX)是磷脂信号通路的关键酶,属于胞外焦磷酸酶/磷酸二酯酶(ENPP)家族的一员,具有溶血磷脂酶D的活性。ATX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尤其是促进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还发现ATX与肿瘤的耐药性及血管生成相关。随着ATX更多功能被发现,其在肿瘤生物学研究领域会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文章对ATX在恶性肿瘤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NK/TCL)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2年6月至2016年4月间在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确诊同时具有完整的CT和MRI影像及临床资料的NK/TCL患者66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及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男性49例,女性17例,中位年龄42岁,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病变侵犯周围组织,包括软腭10例(15.2%)、硬
目的分析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对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431例患者行直肠癌手术,按纳入及排除标准,351例纳入研究,根据肠系膜下动脉结扎位置分为高位结扎组196例,低位结扎组155例。
目的探讨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5月30日解放军总医院73例患者,行前列腺T2WI、常规DWI(b值为1 000 s/mm2)和超高b值DWI(b值分别为2 000、3 000 s/mm2)检查。根据评分诊断前列腺病变,以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不同影像检查方法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比较超高b值DW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与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情况,探索两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临床价值及联合检测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和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78例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Oct4蛋白与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结直肠癌组织中,Oct4蛋白阳性
目的研究保乳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采用CT模拟定位系统精确定位时,体质量指数(BMI)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46例乳腺癌患者,根据BMI将患者分为体瘦组BMI<18 kg/m2,正常组BMI 18~23.9 kg/m2,超重组BMI 24~28 kg/m2,肥胖组BMI>28 kg/m2。患者仰卧于MED-TEC乳腺托架上,在健侧乳头附近建立原点
腹膜假黏液瘤(PMP)是指由于产生黏液蛋白的肿瘤破裂导致腹腔内广泛黏液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综合征,主要来源于阑尾黏液性肿瘤。目前PMP的标准治疗方案是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然而对于肿瘤负荷大且无法达到肿瘤完全减灭的患者,可采用最大限度减瘤术(MTD)。肿瘤减灭程度是影响预后的最关键因素,肿瘤完全减灭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80.0%~87.4%,而无法达到肿瘤完全减灭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