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萨布兰卡》:难民电影的巅峰之作

来源 :译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缺少对现行难民危机的反映,不管当前哪个电影节,无论其光环如何,我认为它都是不完整的。2017年戛纳电影节的参展影片《木星之卫》,讲述了一个难民如何重生并拥有了超人能力(不过我并不看好);同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反映全球难民危机的纪录片《人流》进行了首映。不过恕我直言,很难想象几十年后,这些电影中有哪些还能让人们反复回味。它们虽很应时,但易过时。然而,有部反映难民危机的电影——《卡萨布兰卡》,在1942年11月首映后至今,仍被视为好莱坞最杰出的影片之一。
  当然,它并不仅仅是关于难民的电影。从表面来看,《卡萨布兰卡》是部带有异域色彩和战争背景的浪漫情节剧。男主角里克(亨弗莱·鲍嘉饰)是个愤世嫉俗、衣着考究的美国人,1941年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市经营一家夜总会。他声称丝毫不关心战争,即便欧洲被撕成碎片也与他无关。“你们关心你们的政治,我只关心我的沙龙。”但随着一位美丽女性伊尔莎·伦德(英格丽·褒曼饰)的到来,他那坚硬的外壳被打碎了。原来,她是他两年前在巴黎深爱过的女人。
  里克有所不知的是,伊尔莎当年嫁给了捷克反纳粹组织领袖维克多·拉斯罗(保罗·亨雷德饰),她原以为丈夫已经死在了德国集中营。当得知丈夫还活着后,她离开里克回到了丈夫身边。这一天,伊尔莎和拉斯罗恰恰来到里克为了忘记心爱的女人而经营的酒吧——“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市,城市里有那么多的酒吧,她偏偏走进了我的。”他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抉择:是让拉斯罗夫妇落入盖世太保施特拉塞尔(康拉德·韦特饰)的魔爪,还是奉上两张“通行证”,帮助他们远走高飞,离开摩洛哥。

难民,欢笑,歌声


  《卡萨布兰卡》是一部悲剧色彩浓厚的爱情片,但它比大多数喜剧赢得了观众更多的笑声,比大多数音乐剧拥有更加美妙的歌声。电影改编自默里·伯内特和琼·艾莉森的舞台剧《大家都来里克酒吧》,但其风格自然,一点也不做作。导演迈克尔·柯蒂斯曾塑造了埃罗尔·弗林等诸多生动的银幕形象。《卡萨布兰卡》故事丰满,情节紧凑而流畅,观众根本没有时间注意到很多场景表现的只是一群人在烟雾缭绕的酒吧里谈话。
“再弹一遍吧,萨姆”是电影史上被误引频率最高的台词

  当然,这并不是说谈话场景缺乏吸引力。编剧朱利叶斯和菲利普·爱泼斯坦创作的对白妙语连珠,霍华德·科克对地缘政治背景把握准确,《卡萨布兰卡》很可能是好莱坞电影中对白引用频率最高的一部——也是被误引频率最高的一部。“再弹一遍吧,萨姆。”这句话里克压根儿就没说过,但并不妨碍我们从此以后一遍又一遍地提起。
  当代好莱坞电影能否在关注世界难民困境的同时拥有自身情节的这般吸引力呢?恐怕不太可能。正是这种关注使得《卡萨布兰卡》拥有了自己的灵魂,让它与21世纪紧密相连。
市警察局局长雷诺(左二)利用手中出境签证的权力为自己勒索性服务,似乎这只是一个无伤大雅的游戏

  开场用蒙太奇手法引入了难民这个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到来,”旁白缓慢,严肃,沉重,“被困在欧洲的许多人迫切地将希冀的目光投向了自由的美国,里斯本成了最佳跳板。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有幸直达里斯本,因此产生了很多曲折迂回的逃亡线路。从巴黎到马赛,穿过地中海到奥兰,然后坐火车、汽车或者步行沿着非洲大陆的边缘来到法属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

没有方向的家


  伴随着画外音,观众看到的是新闻短片——人们拖家带口在乡间小路上艰难跋涉,全部家当都塞在手提箱或麻袋里——与晚间新闻的常见画面极为相似。但二者的区别也发人深省。我们习惯看到的场景是难民们从非洲跨洋过海,艰苦北行,最后到达欧洲。而《卡萨布兰卡》提醒我们,就在不久前,难民潮是反向而行的。
  到达摩洛哥后,很多人会在当地最高档的夜总会——“里克美国酒吧”消磨时光。没错,这里比大多数难民营都更舒适,但桌边那小声谈判——以极低的价格卖掉心爱的珠宝,以几近被勒索的高价购买渔船上的铺位——都是当代危机纪录片中的熟悉场景。
  难民们不仅仅用珠宝和金钱做交易。精明世故的市警察局局长雷诺(克劳德·雷恩斯饰)利用手中出境签证的权力为自己勒索性服务——影片中对这一丑行的刻画颇有些轻描淡写,似乎这只是一个无伤大雅的游戏,至少一开始是这样的。其中有个场景:雷诺的助手来到其桌前,告诉他“又出了个签证问题”。雷诺听后整理了一下领带,笑了,吩咐助手“让她进来”。
  柯蒂斯和他的团队能够将如此冒险的素材绕过审查实属不易,雷恩斯练达的演绎也值得赞赏。但电影对雷诺勒索行为的姑息态度在今天看来却是值得商榷的。
  对于这些,里克超然物外。“我可不买卖人口。”他告诉城里的黑市老大费拉里(西德尼·格林斯特里特饰)。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里克意识到对这种肮脏买卖的漠视同样是罪恶。电影中有一幕很感人:他暗中操控了酒吧的轮盘赌,保护了一位保加利亚新婚少妇(乔伊·佩奇饰),使她不必再受雷诺的蹂躏——酒吧雇员因此而落泪,相信观众也深受感动。更触动人心的一幕是,酒吧领班(S.?Z.萨考尔饰)与一对即将起程去美国的奥地利老夫妇喝酒,对他们蹩脚的英语非但没有嘲弄,反而称赞说得好。德国导演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认为,这组充满人性的镜头堪称“电影史上最美对话片段之一”。
“里克美国酒吧”的名字促使观众发问:“美国”指的到底是什么?

  据说,还有一些场景使得演员和剧组工作人员潸然泪下,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真正的难民。韦特在影片中扮演纳粹,而现实中他却是从纳粹魔爪下逃出的幸存者。萨考尔和柯蒂斯都是匈牙利犹太人,萨考尔的三个姐姐及一个外甥女都死于集中营。“《卡萨布兰卡》中的75名男女演员几乎都是移民。”
  诺亚·伊森伯格在其新书《我们永远拥有卡萨布兰卡》中写道:“演员表所列出的14名主要演员中,只有3名出生在美国:亨弗莱·鲍嘉、杜利·威尔逊(酒吧钢琴师萨姆)和乔伊·佩奇。”(这部电影最微妙的讽刺在于,所谓的“美国酒吧”并不在美国,里面也几乎没有美国人。我们不禁发问:“美国”到底指的是什么?)
  因此,命運多舛的恋人里克和伊尔莎只是好莱坞故事——真正的卡萨布兰卡当时根本就没有任何纳粹分子——影片的震撼力来自演员们自身的创伤经历。这部电影具有如此长久生命力的原因恐怕也正在此,即便观众也许并不了解演员们的背景。“如果你想想……好莱坞演员扮演一些小角色时需要佯装出某些口音,”《纽约客》撰稿人宝琳·凯尔曾经写道,“那你就不会感受到电影故事的色彩和氛围了。”
  幸运的是,1942年的洛杉矶与里克酒吧并没有太大区别。从欧洲各地流亡来的犹太人聚集到这里,操着口音浓重的英语,享受着洛杉矶人的热情好客和友谊,梦想着美好生活。
  如果说《卡萨布兰卡》的情节突出了帮助难民的主题,那么这部电影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毕竟,如果没有好莱坞的难民,就不会有这部深受影迷喜爱的经典之作的诞生。
其他文献
那儿处于从轻轨站到湖岸不远的位置,他俩想在此度过一天。起初他们只听到苍蝇的嗡嗡声。“别动!”他突然握紧她的手说道。那个男人脸朝下趴在草丛中。两人并没有惊叫,周围环境依旧:烈日炎炎,草色明亮,有风袭来。只是细节变得更为刺眼:死者那粘着黑色斑块的头发,快速飞行的绿头苍蝇。  施莱辛格从前是一名优秀律师。“刑事辩护,”他过去常说,“是大卫与歌利亚之战。”他过去一直相信自己站在正义一方。很长一段时间内,他
8月30日,星期四  “她已经失踪一个月零两天了。”  男人表情痛苦,似乎连她失踪了几个小时都能马上说出来。  “她跟你没再有任何联系?”  “没有,”他语气稍有踌躇,随即清了清嗓子,“没有,先生。”  两人坐在一家亚洲风味的餐馆里,对于科尔特·肖来说,这里跟其他中餐馆没什么区别。他吃的是馄饨,应该是餐馆自制的高汤煮的,味道不错。坐在对面的男人面前堆着一圈碟碟碗碗,什么豆腐、酱汁、汤、蛋卷、米饭之
佩吉·梅纳德只见过那幅肖像画一次,记得当时是在自家的地下室里。当她悄悄走进这间威尔作为画室的地下室时,威尔正好背对着她,丝毫没有察觉。威尔在画室的时候总是习惯忙着清洗画笔,大概所谓艺术家的画室不过是阴暗肮脏的地下室的委婉表达吧。  她来地下室是要告诉威尔午餐做好了。就是这次,她看见了那幅肖像画。画上的女孩约莫18岁,穿一件荷叶边的白色羊绒衫,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她的黑眸摄人心魄;蓝黑色秀发飞扬
“玛丽,别担心。我知道我们的生意时好时坏,但我真的已经看到转机了。”  玛丽总觉得以前好像也听过类似的话,但他们结婚还不到一年,她还是要给杰克一点时间来证明自己。她和杰克在教堂相识,一见如故。玛丽很高兴能辞掉商场的工作,让杰克来打理财务。  她脱下晨袍,穿上防水登山裤、两件毛衣和一件棉外套。今天,她和杰克要去雪鞋健行,这比玩高山速降容易多了。昨天,她穿着从闺蜜那里借来的紫红色风雪服,在玩高山速降时
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写于14世纪末,讲述了中世纪一群朝圣者从伦敦前往坎特伯雷途中发生的故事。600年后,电影《星球大战》就拍摄于这条朝圣之路。这条路叫瓦特林大道——在以英语为母语的世界里,该大道承载着数量最多的掌故。  人们现在认为瓦特林大道就是A2和A5号高速公路。这两条公路斜跨英国,连接威尔士西北部的安格尔西岛与英格兰东南部的多佛。但这条大道在整个英国历史上一直都存在。它是该岛为数不多的历
毫无疑问,弗朗西斯要迟到了。里德站在火车站旁的桥上寻思着,手里紧抓着背包肩带,越来越焦躁不安。他注意到早上天气预报预报的雨已经下起来了。  他现在位于离家200英里的地方,弗朗西斯还没来。可里德并不确定弗朗西斯会爽约,也许只是他自己来早了。过去五年里,他们俩有过三四次这样的约会,但里德真的记不清楚两人见面的具体时间。  里德转过身,远远望见一个身材丰腴的女人,正顶着大风奋力从桥的另一端朝这边走来。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为此,广大品德课教师做了大量的探索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并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但这中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误区,试分析如下。  误区一: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等車时,公共汽车要到站了,不要跑到车前,等公共汽车停稳后再上车。
小时候,每次受委屈或者被父母责打后,奶奶总是喜欢端一杯红糖水给我喝,不知怎的,喝了后就真的不哭了,感觉似乎没那么疼,没那么伤心了,其实那只是一杯甜到发腻的红糖水。  大学毕业了,第一次跟好朋友逛街,看着身边无数少男少女端着一杯杯五颜六色的饮料,上面还插着造型各异的管子,时不时吸上一口。后来才知道那是一种时尚的饮料,叫“奶茶”,它的诞生,让“红糖水”彻底从我的饮料生涯中消失。  现在,偶尔三五好友小
1906年6月的一天,巴勃罗·毕加索来到位于比利牛斯山深处的加泰罗尼亚古村落戈索尔。这处“壮丽的”山间避世所是一位朋友向他推荐的,虽然此地曾因走私犯藏身而臭名昭著。心怀好奇的毕加索说服情人费尔南德·奥利维耶(奥利维耶和毕加索相识于1904年,次年同居在一起。两人的关系轰轰烈烈地维持了7年。奥利维耶60多次出现在毕加索的画作中)和他一同前往。奥利维耶是个时髦的法国女艺术家,赤褐色头发,做过毕加索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