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山隧道衬砌处理技术分析

来源 :交通世界(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00789563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京秦高速公路路段的黄家山隧道为例,详细分析了其工程地质条件,针对地质条件提出了合理的隧道衬砌处理技术,明确了明洞衬砌与洞身衬砌的技术方案与关键技术参数,可为该地区的其他公路隧道建设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为了保证VOD吹氧阶段高脱碳量和铬的高回收率,以不锈钢ZG06Cr13Ni4Mo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力学计算软件FactSage8.1对VOD精炼过程吹氧阶段的供氧量、温度及真空度等参数对钢液中碳、铬含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单因素计算的基础上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了供氧量、温度及真空度对脱碳保铬影响的顺序以及优化参数.结果 表明,吹氧阶段供氧量应控制在4.68~6.10 m3/t(标准态)范围内;开吹温度应设置在1585~1600℃内且停吹温度不应超过1750℃;压强应控制在5~9 kPa.此
为了实现低硫洁净钢种(w([S])≤0.006%)的稳定生产,通过对渣钢间脱硫反应热力学计算,在结合某厂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厂120 t转炉冶炼低硫洁净钢种时相关增硫因素,提出减少KR脱硫渣、废钢和造渣料等入炉原辅料硫质量分数和优化转炉冶炼工艺参数等控制措施,为转炉冶炼低硫钢水和加强终点硫控制提供参考借鉴.结果 表明,控制入炉原辅料钢水增硫质量分数Δw([S])≤0.00822%,转炉终点温度为1640~1680℃、炉渣碱度为3.0~4.0、渣中w((FeO))为10%~18%、渣钢硫分配比Ls为5
后翻式液压翻板卸粮平台的应用使散粮装卸的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具有使用人工少,效率高的优点,卸粮速度大大提高,缓解了农忙时节用工难问题.
为评估国内某钢厂150 t钢包底吹氩工艺中供气流量、比例和底吹元件类型对精炼工艺的影响,建立了1∶4物理模拟模型,研究了总供气量、供气方式和底吹元件类型对混匀时间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总供气量的增加,使用两种类型底吹元件的钢包混匀时间下降,在小气量下使用弥散型底吹元件混匀时间小于狭缝型,较大气量下两者相反,且使用狭缝型底吹元件混匀时间受供气方式影响更大.试验条件下离钢包中心较远的底吹位置使用较大的底吹流量有利于混匀.
为了研究通道式中间包内部结构及非等温条件对流场的影响,通过对中间包通道的位置、角度和岔口的角度进行优化设计,确定了中间包通道的最优设计方案.并采用传统的数值模拟与水模拟试验结合先进的测速手段,基于非等温水模拟试验,对中间包内的速度场、涡量场和RTD等表征参数进行了定量研究,探究非等温条件对中间包流场的影响.结果 表明,中间包内通道加热显著影响中间包流场分布,强化了中间包内湍流分布的范围及强度.由水模拟时均化结果可知,非等温条件下的液面最大流速为0.06 m/s,相对于等温条件增大了50%.经过方案对比,主
为在公路桥梁桩基工程建设中保障桩基施工质量,增强公路桥梁桩基的稳定性.基于此,以某公路工程为例,对该公路桥梁桩基工程施工技术展开探讨.首先分析了公路桥梁桩基工程中的常见问题,然后提出了公路桥梁桩基施工技术的相关控制要点,望能为桩基施工技术的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以某病害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为例,在加固处治前通过构建Midas/Civil有限元模型进行了MPC高韧性复合材料加固方案可行性的论证及加固方案设计,并比较加固前后主梁跨中各测点截面挠度、应变及结构承载力荷载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通过采取浇筑厚2.0cm的MPC高韧性复合材料加固措施,主梁跨中各测点截面理论挠度值比加固前有所下降,理论应变和实测应变分别比加固前降低,加固后公路-Ⅱ级荷载下主梁跨中截面承载力提升,安全储备充足,结构承载力显著提升.
首先介绍了中空注浆锚杆作用机理与特点,然后分析了中空注浆锚杆施工常见的问题,最后对隧道工程中空注浆锚杆施工工艺中的具体细节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施工顺序,测量放样,锚杆安装与注浆,智能中空注浆锚固系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等一系列问题,望能为我国的隧道施工工作提供参考.
为解决桥梁工程建设中的高墩施工问题,结合某桥梁工程实际情况,对其高墩施工中滑升架的滑升翻模施工进行分析,提出滑升翻模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最后经实践得出该桥梁高墩施工所用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隧道衬砌开裂现象在施工中是常见问题.由于隧道衬砌施工主要为混凝土结构,导致混凝土开裂的因素较多,如温度的变化、应力变化、不均匀凹陷等.基于此,以实际工程为例,主要阐述了该工程隧道衬砌施工中产生裂缝的主要类型,分析了产生裂缝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隧道衬砌开裂的有效措施,望能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