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脑卒中缺血周围皮质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引起的脑损伤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NetS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其作用机制仍需进行深入研究.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血周围皮质过度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0只8周龄的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移植组.模型组和移植组采用栓线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术后将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入到移植组大鼠腹腔内,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相同量的DMEM培养液,各组均隔天注射1次,共持续14 d.术后第7,14天,通过BBB法来评估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术后15 d取大鼠脑梗死灶周围皮质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蛋白印迹法检测活性小胶质细胞标志物Ox-42以及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结果 与结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胶质细胞激活的Ox-42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表达水平较高,移植组上述指标表达水平较低.与模型组相比,移植组BBB评分明显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有所改善.结果 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梗死灶周围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降低了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大脑皮质免受伤害,促进了运动功能的恢复.
其他文献
背景:c-Myc是一种众所周知的致癌基因,在许多癌症中过表达.肺泡巨噬细胞是肺脏重要的功能细胞,它不但参与肺脏的免疫防御,吞噬侵入肺脏的细菌颗粒,还可分泌大量生物活性物质,维持肺脏和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肿瘤有着密切的关系.目的:观察抗氧化剂超氧化物歧化酶对二氧化硅(SiO2)刺激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诱导的大鼠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及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肺泡原位灌洗技术获取肺泡巨噬细胞,①制备条件培养上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培养上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肺泡巨噬细胞+不加血清DMEM)、
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一般采用自体骨-髌韧带-骨、股四头肌腱或腘绳肌肌腱作为移植物,其中关节内移植物的成熟度是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恢复患者运动的关键.目的:分析使用自体骨-髌韧带-骨与自体股四头肌腱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移植物成熟度及患者膝关节功能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佛山市中医院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60例,其中男50例,女10例,年龄17-42岁,韧带重建使用自体骨-髌韧带-骨移植物者27例,使用自体股四头肌腱移植物者33例.韧带重建后3,6,12个月,比较两组移植物股骨端、中
背景:随着脂肪干细胞的广泛应用,探寻其应用调控机制,有利于拓宽材料的选择.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移植对老年小鼠脂肪组织免疫微环境的影响及其在衰老相关性肥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纯化得到小鼠脂肪干细胞,通过腹腔注射移植到18月龄老年小鼠体内,腹腔注射等量PBS的18月龄老年小鼠作为老年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PBS的2月龄小鼠作为青年对照组.移植4周后,记录各组小鼠食物摄取量、体质量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脂肪、脾、骨髓、外周血中免疫细胞丰度变化,qRT-PCR、ELISA检测脂肪组织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
背景:青壮年股骨颈骨内固定后并发股骨头坏死的预防在骨科领域仍是一项挑战,针对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仍是充满讨论的话题.目的:对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并发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10-2021年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维普和中国知网上关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坏死的相关文献.检索中文关键词为“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有限元分析、力学、应力、螺钉、植入物、血供、分子生物学、基因”.检索英文关键词为“Femoral neck f
背景:越来越多新兴的修补材料用于颅骨缺损的修补,何种修补材料是最佳选择尚无明确定论.目的:初步探讨三维数字化塑形聚醚醚酮、钛网两种颅骨修补材料在颅骨修补中的应用性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颅骨修补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6例,女48例,平均年龄(43.9±12.0)岁,其中选择聚醚醚酮修补材料者95例,选择钛网修补材料者79例.获取术中资料、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情况(包括癫痫发作、需手术处理的血肿、感染、皮下积液、脑脊液漏、修补材料松动或凹
背景: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运动者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损伤会导致患者短期的身体功能活动受限和长期的膝骨关节炎的高发风险,“预防”是减小前交叉韧带损伤率的最佳途径.目的:在“损伤预防序列”模型框架下,全面审视损伤预防的研究进展,初步构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程序化预防流程.方法:对2000-01-01/2020-12-31发表在PubMed,Embase,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和SPORTDiscuss数据库的文献进行检索,经过筛选后最终纳入68篇文献.从确定损伤
背景:自体旁路移植是心血管疾病最佳的手术方案,但自体血管来源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巨大的临床需求,因此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小口径人工血管由于易产生血栓和内膜增生等问题还没有真正应用于临床.目的: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在聚左旋乳酸己内酯/丝素蛋白电纺膜上的生长情况,以及聚左旋乳酸己内酯/丝素蛋白小口径人工血管在大鼠体内的通畅性、组织相容性和降解性能.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左旋乳酸己内酯/丝素蛋白小口径双层人工血管,加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于人工血管上,最后将肝素加载至人工
背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加重,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人群的规模也逐渐增大,如何改善治疗效果,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水平,正受到临床医生、工程师和科研人员的重视.目的:综述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提出治疗效果改善方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PubMed及Elsevier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骨质疏松症、骨折、手术治疗、植入物、抗骨质疏松治疗、生长因子”,英文检索词为“Osteoporosis,Fractures,Surgical Treatment,Impl
背景:由于传统的康复训练方法对慢性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有限,康复机器人在慢性损伤的康复训练中正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目的:解析和追踪近10年康复机器人领域相关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为未来研究提供一定指导.方法:计算机检索2010-2020年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SCIE核心数据合集发表的康复机器人相关研究,检索条件为“TS=(rehabilitation robot OR rehabilitation robotics)”.运用CiteSpace 5.7可视化软件,从高影响力国家/地区、作
背景:由于下肢开放骨折所导致的骨髓炎、骨缺损及下肢畸形患者数量显著增加,使得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的应用逐步增多.尽管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这类疾病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诸多缺陷.目的:文章就六轴外固定器在下肢畸形治疗中的发展与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方法:第一作者通过检索2001年2月至2021年2月为止PubMed、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英文检索词:“hexapod external frame,taylor spatial frame,ortho-SUV,truelok-Hex”,中文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