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Z诱导1型糖尿病小鼠早期胰腺巨噬细胞改变的实验研究

来源 :军事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piaos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链脲佐菌素(STZ)诱导1型糖尿病(T1DM)小鼠早期胰腺巨噬细胞的时空改变.方法 36~42日龄C57BL/6J小鼠,连续5d腹腔注射小剂量[50mg/(kg·d)]STZ构建T1DM模型,观察小鼠的一般状态、体质量、血糖改变,HE染色观察胰岛病理学变化,免疫荧光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素分泌情况.分别于STZ给药后第1、3、5、7天取小鼠胰腺,免疫荧光法检测胰岛巨噬细胞浸润,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胰腺巨噬细胞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合酶2(NOS2)的表达.结果 STZ诱导T1DM小鼠出现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体质量增长减缓、血糖明显升高的症状;病理学检测结果表明,T1DM组胰岛组织损伤严重,胰岛面积显著减小;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1DM组较对照组胰岛素阳性细胞和胰岛素分泌明显减少,胰岛结构不完整,提示模型建立成功.进一步利用免疫荧光检测不同时间点巨噬细胞改变,结果表明,STZ给药后即开始出现巨噬细胞浸润增加,至第3天后明显增多,第5天达高峰,第7天出现下降趋势;相应胰岛的破坏出现在血糖增高或临床症状出现之前;RT-PCR检测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显示,IL-1β、TNF-α、NOS2的表达逐渐升高,至第5天达高峰后下降.结论 STZ诱导T1DM小鼠模型早期即出现胰腺M1型巨噬细胞增多,其改变与胰腺炎症的发生呈时间依赖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RT-03对照射后小胶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小胶质细胞(BV-2)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C组),照射组(R组),RT-03低、中、高剂量组(L,M和H组).采用60Co γ射线单次照射细胞,剂量为8 Gy,照射后即刻加入10、100和1000 ng/ml RT-03处理细胞,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4、IL-6、IL-13和γ干扰素(IFN-γ)等炎性因子的表达,以及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离子钙接头蛋白1(Iba-1)的表
我们在解剖一具成年女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左位奇静脉、左位胸导管变异1例(图1),现报道如下.rn解剖后纵隔时,从下往上,于第9~4胸椎(T9~T4)左侧发现异常左位奇静脉.奇静脉在右膈脚处起自右腰升静脉,上段同正常奇静脉,沿食管后方和胸主动脉右侧上行,于T9处,在脊柱前方转向左侧,走行于脊柱胸段左侧,胸主动脉右前方,距前正中线左侧1.5cm.注入左头臂静脉.
期刊
目的 研究身体功能性训练干预小学生上交叉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取96名小学生患者为试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功能锻炼的试验组、强化力量训练的肌肉拉伸综合组、正常体育锻炼的对照组;试验时间为20 min/次、3次/周,持续16周;同等条件下对试验前、后上交叉综合征和类型评价指标进行测量,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头部前倾角度(°)轻、中、重度干预前分别为4.17±0.61、7.58±0.97、16.67±2.80,干预后分别为0.00±0.00、3.58±0.66、13.75±3.03;耳眼连线与
目的 研究甘西鼠尾草总酚酸提取物(SPE)对电离辐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抗电离辐射作用机制.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别给予10000、1000、500、250、125、62.5、30、15、5、1μg/ml SPE溶液处理24 h;HUVEC细胞暴露于10 Gy60Co γ射线照射后培养30 h,分别给予125、250、500 μg/ml SPE溶液处理24 h;HUVEC暴露于10 Gy 60Coγ射线照射后培养1h,加入100 μl组织细胞淋巴瘤细胞(U937细胞)溶液,1
目的 研究人诱导型多能干细胞(hiPSC)不同多能标志物的相对表达水平与其心肌、神经分化潜能的相关性,为hiPSC作为种子细胞在心脏、神经再生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实验指导.方法 以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系h1ESC作为对照,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2株hiPSC细胞系多能性基因的表达水平;随后,分别利用心肌分化培养基与神经分化培养基对其进行诱导分化.在心肌分化中,通过比较搏动区域数量与面积以及心肌标志物的表达水平,鉴定不同hiPSC的心肌分化潜能;在神经分化中,通过比较早期花结样
目的 探讨m6A甲基转化酶样蛋白3(METTL3)对肝内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和RBE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嘌呤霉素筛选的方法将携带METTL3基因的重组质粒转染肝内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和RBE,得到稳定过表达METTL3的肝内胆管癌细胞系;采用小干扰RNA(siRNA)瞬时敲低肝内胆管癌细胞系中的METTL3;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肝内胆管癌细胞系中METTL3蛋白的表达水平,验证过表达和敲低METTL3的效果;采用细胞增殖实验(CCK-8法)检测MET
目的 构建带myc标签的人Yes相关转录调节蛋白1(YA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YAP1对甲状腺癌BCPAP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YAP1的编码区序列,将其插入到pXJ40-myc载体中,构建pXJ40-myc-YAP1重组质粒并鉴定;质粒转染人甲状腺癌BCPAP细胞,Western印迹鉴定融合蛋白表达,细胞增殖实验(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pXJ40-myc-YAP1质粒构建成功;转染BCPAP细胞后重组
目的 通过探索氨基酸代谢对红系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为提高脐带血红系细胞体外扩增的效率以制备大量的红系细胞奠定基础.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中造血细胞向红系细胞分化及增殖过程中培养基内氨基酸的消耗情况,筛选出消耗多的氨基酸;进一步选择人脐带血来源的红系祖细胞系(HUDEP-2)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培养体系进行特定氨基酸的缺乏与补加,通过细胞计数、EdU掺入实验结合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分析特定氨基酸在红系细胞扩增过程中的作用;向红系培养体系中添加特定氨基酸代谢的抑制剂,进一步评价
目的 探讨在胚胎发育关键期注射丙戊酸钠(VPA)对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增殖与形态的影响.方法 孕E12.5 ICR小鼠分别腹腔注射VPA 350 mg/ml或生理盐水.使用BrdU/EdU双标或BrdU单标实验方法,检测两组胚胎小鼠在大脑皮质发育不同阶段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迁移情况;Pax6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前体细胞数量;子宫内胚胎电转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质粒,分析生理盐水组与VPA给药组胚胎小鼠的大脑皮质神经元形态和前导突起长度差异.结果 ①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急性VPA暴露对胎鼠的大脑皮质神经前体细
日本国内对生物恐怖威胁一直高度重视,其生物防御系统在应对生物恐怖威胁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该文回顾了日本生物防御力量的发展历程,归纳其法规体系和应对机制建设,调研现有应急力量构成,并分析日生物防御的优缺点,以期为我国生物防御能力建设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