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青壮年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的教育对策——以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来源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l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载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力量.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是我国语言文字事业的重点工作,但甘孜藏族自治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仍然存在对青壮年农牧民通用语教育支持不够、教育体系不健全、学习资源有限、农牧民学习主动性不足等困境.本文通过探讨甘孜藏族自治州青壮年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现状,归纳概括其现有水平、语言态度和学习需求,提出藏族青壮年农牧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教育对策,即完善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管理机制,创新教育形式,建立教育资源保障体系,激发学习动机等,以期推进藏族青壮年农牧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提升民族间的交往交融,塑造共同的文化意识.
其他文献
疫情防控常态下教师对在线教学有怎样的认识?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实施在线教学?教师对在线教学的态度、运用频率和网络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在线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基于此,文章选取甘肃省L县农村初中教师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目前农村初中教师在线教学的现状,从在线教学面临的问题、在线教学态度、使用的教学资源与平台、网络技术、教师信息素养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及措施,以提高农村教师在线组织教学的能力.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我国开始重视编程教育并出台了多项发展编程教育的政策,兴起了“编程热潮”,幼儿编程教育迅速在国内扩大发展.文章以广州市花都区幼儿园为例,通过调查,发现幼儿编程教育的发展前景较好,但还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原因分析,提出相关策略:更加重视编程教育的发展,健全幼儿编程教育体系,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创新编程课程内容,以多项措施合力促进国内幼儿编程教育的发展,为推广幼儿编程教育提供参考.
永乐五年(1407),明朝中央政府设立杂谷安抚司,治所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在土司制度时期,杂谷土司辖区首次由“外化”迈入中央“内属”的管理体系,与内地建立起了一定的联系.随着改土归屯政策的实施,杂谷地区的职官制度、百姓的生计方式等均发生了系列变化,直接或间接关系到杂谷屯、甘堡屯、上孟董屯、下孟董屯和九子屯等五屯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值得指出的是,明清中央政府与杂谷地区羌、藏少数民族通过土司制度实现了有效的双向互动,这种良性的双向互动在实施土屯制度后得以延续,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社会经
校园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使得“教学资源孤岛”现象日益突出,教学资源的整合成为数字校园建设的新方向.文章通过文献了解非结构化教学资源应用现状,同时通过文献和调研分析高校非结构化教学资源整合现状,结合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实际情况,参考“来—管—用”模式,从教学资源来源、教学资源管理及教学资源使用三方面系统论述高职学校建设非结构化教学资源中心的需求及场景.
长期以来,在工具理性教育价值取向影响下,我国的教育改革被当作社会改革进行,教育改革被看作促进社会发展的工具.教育改革由各级政府主导,要求教育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发展服务,由此导致改革推进困难,改革措施不能落地,改革成效甚微甚至不了了之等问题.要使教育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必须转变教育改革价值取向,以价值理性为主导,遵循教育规律,社会为改革提供所需的政策支持、经费保证以及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空间转向”是20世纪的重要文化事件之一,从空间角度观照当代锡伯族诗歌创作,不仅可以解释其代表性意象的生成背景,还可以探寻意象的深层内涵和现实意义.作为当代锡伯族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幸福空间”意象,“牛录”“山河”和“国家”聚合了锡伯族人深厚的族群情感和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在上述三种意象的相互参照中,当代锡伯族诗歌为逗留于物的当代人建构了一个诗意的栖居空间.
传统的C++程序设计教学大多数采用语法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对于高中生、大学生来说,能较好地保证所讲授知识的系统性,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呈现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改善小学C++程序设计的教学现状是当务之急.文章在构建小学C++程序设计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行动研究,分析出促进教学模式有效要素,改进并得出了适合小学C++程序设计的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课堂的缺陷,进一步提高小学C++程序设计的课堂效率,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纳木依人是我国未识别的民族之一,加强对纳木依人的研究将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格局的解读和藏彝走廊研究.纵观近四十年来关于对纳木依人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族源、语言学、民间信仰、风俗习惯等领域.文章通过对近四十年来关于对纳木依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指出今后应不断吸纳多学科研究方法、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加快培养研究人员、促进中外学术交流、聚焦热点与难点,推动纳木依人研究向体系化、纵深化方向发展.
从2017-2019年北京市、杭州市对口支援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巴东县项目实施的情况来看,可以发现目前对口支援政策实施中存在着:项目以支援产业脱贫项目为主,对教育帮扶重视不够;项目缺乏切实可行的评估体系,项目质量普遍不高;项目支援方积极性和主动性偏低,缺乏有效参与;项目以资金支持为主,技术帮扶力度不足;对口支援主要政府帮扶为主,社会力量参与较少等问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应该采取:制定统一的“对口合作”政策,逐渐实现“对口支援”向“对口合作”的转变;建立健全对口合作项目的科学评价体系,强化对口合作的动态化管理
丹巴小金沟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与阿坝州交界处,是藏、汉、羌三个民族的杂居地区.小金沟山歌是当地的特色文化之一,羌族山歌因藏羌文化高度融合而逐渐没落消失,现今的小金沟山歌分为藏山歌和汉山歌两类,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曲调古朴、情感真挚,是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本文以田野考察工作为基础,从唱词特征、旋律特征和唱腔唱调、演唱形式、文化价值五方面对小金沟山歌进行了举例和细致分析,探讨了丹巴小金沟山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