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人物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选取原则与运用策略探析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6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榜样具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其所展现出来的行为和精神,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呈现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但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利的,而且还是作为教师进行榜样教育的素材来源之一.榜样人物就是时代的标杆和旗帜,教师在教学中对榜样人物的选取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贴合学生的实际,并运用正确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实现课程的德育功能.
其他文献
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思想引导加强改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是每一所高校在不断努力而做的任务,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建设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以及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以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进行详细的阐述,从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概念及意义出发,对立德树人思想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说明,最后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新时期,高校在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要关注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因此,有必要将法律实践教学作为法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明确法律实践教学对于法律人才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个案教学法能够因势利导地开展法律实践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法律实务,提升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因此高校在法律实践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将个案教学法作为重要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随着高校对实验教学的日益重视,经济管理类专业跨学科实验课程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跨专业实验课程对于经管类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跨专业实验课程为高校课堂注入了更多新鲜元素,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管理技能和综合素质,而且对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更好的实施跨专业实验课程的编排、监控、提升等是值得考量的的因素.本文以湖北经济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开设的《经营管理综合仿真实习》课程为例,探讨开设跨专业实验课程中优化教务的管理.
本文以湘潭市为例,研究地方红色文化如何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使得两者实现正向促进和发展.通过构建“三挖掘三提炼五融合双发展”的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党史学习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从红色文化人物资源、有形红色文化资源、无形红色文化资源三个方面挖掘红色文化内核;把握住时间逻辑、事件逻辑、人物逻辑对红色文化加以提炼;从组织领导、制度保障、平台构建、因地制宜、特色亮点等五个方面加以融合,探索出了一条高校结合地方红色文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路径.
党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十大育人”体系和“三全育人”格局不可或缺的育人结构.本文论述了党史教育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开展党史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从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以第二课堂为抓手、依托社会实践活动和以网络媒体为载体等途径,利用党史教育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所以职业教育就需要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国家“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提出,可见中职”三教“问题已经相当突出.开展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就成了中职学校”三教“改革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中职”金课“的相关特征,从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现代化教学培训和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这三面出发,初探”金课\"的打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高校思政课的线上授课对育人作用的发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以“概论”课程为例,从育人的主导力量、育人的素材挖掘、育人的氛围营造,探析本课程在线上教学中育人实效作用发挥的具体路径.
劳动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调劳动观的教育.通过梳理和归纳近5年CSCCI和中文核心期刊上关于高校劳动观教育的文献,为正确认识高校劳动教育的意义和深刻理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提供参考.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逐渐进入短视频App多元应用的时代发展中.当下最流行的新型社交工具就是抖音,抖音平台在应用与发展中,不仅是一种网络工具,还能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导向作用.抖音中包含丰富多样的视频内容,还包含一些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理念的教育视频,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产生深远影响.但是,抖音平台中还包含一些因为监管不力而出现的低俗内容,这些内容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重冲击.为强化大学生辨别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水平,需要结合抖音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问题以及价值,具有针对性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1]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地方的举措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起着基础性作用,我们要重视地方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