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频率的变与不变”误区探析及教学启示

来源 :中学生物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误区1环境变化一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例1(2012年高考海南卷)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D)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其他文献
很多的高三学生和教师对试卷讲评存在认识误区,只重结果、不重方法,教师念答案、学生记答案,使试卷讲评失去了意义。本文从评在师生互动时、评在严重失分处、评在举一反三处三方
经过连续几年的高三教学工作,笔者在帮助学生重新建构知识、提高复习效率、提高应试能力的基础上,开始关注如何通过复习课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复习的主体。两级目标的相互作用,更
1问题徐鸡[广东省深蜘I市育才中学(518067)]人教版高中《生物&#183;必修3&#183;稳态与环境》P.102“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参考案例1中,落叶是否需要灭菌处理?如果实验组
以种子为背景的高考试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是考查学生综合探究能力的良好素材,深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通过聚焦种子的各种高频考点,完成对种子核心知识的系统复习。
本文结合新课程理念与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应借助各种方法,巩固教学成果,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美。
受师本教育理念的影响,传统课堂中存在较多“大立课程,小作功夫”的现象。生物课堂教学中多做“减法”,将必要的第一层次知识抽剥出来,将学生的思维建立在一个类似胚胎的生命发展
复习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又是学习策略有效性的前提条件。本文根据作者的教学实践重点介绍了两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三条有效的学习
1问题人教版高中《生物&#183;选修1&#183;生物技术实践》P.33:生长素用量: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
本文通过对3道探究性实验设计题的分析,介绍了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描述实验预期结果中出现的错误,为教师有效进行实验教学提供了帮助。
<正>猛犸象是一种远古的大象,它长着长毛,曾生活在亚、欧和北美三洲的北部,大约在15 000年前就灭绝了。在经年天寒地冻的西伯利亚、加拿大和阿拉加斯加,都曾发现过许多猛犸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