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翼机对降落伞工作性能的影响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fy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旋翼机对降落伞工作性能的非定常影响,建立一套适用于旋翼机伞降系统非定常复合流场的数值模拟方法.首先,采用PISO(pressure implicit split operator)算法和Reliazable k-ε湍流模型,以提高瞬态计算效率和粘性计算精度,准确捕捉流场尾涡细节变化.其次,建立了高效的动态网格更新模型,结合Diffusion Smoothing和Remeshing两种网格更新方法,对不同变形尺度的网格进行分类处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旋翼扰动下物伞系统的非定常尾流特征和降落伞气动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旋翼转动使前体尾流区长度增加,尾流对降落伞影响增强,伞衣入口的流场结构呈不对称分布;前体尾部负涡量区逐渐上移,与伞衣入口的负涡量区相连通,促进了伞衣尾涡的脱离,伞衣尾流区的旋涡数量明显增加;另一方面,旋翼转动扰乱了前体表面的涡流分布,形成旋转涡流区,前体尾流中的脱落涡流区范围变小,受涡量黏性耗散的影响,进入伞衣的旋涡强度减弱.随着旋翼转速增加,伞衣外侧压力不变,内侧压力和压强系数均逐渐减小,内外压差减小,降落伞的平均阻力系数逐渐减小.
其他文献
采用自动钨极氩弧焊接(GTAW)工艺设计刚性约束坡口,制备了 304不锈钢1次焊接和1~5次试样.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对重复焊接试样的热影响区(HAZ)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分析,并开展室温拉伸性能测试,研究重复焊接对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复焊接试样的HAZ显微组织主要由奥氏体和条状δ铁素体组成,随着重复焊接次数增加,HAZ奥氏体晶粒尺寸呈长大趋势,δ铁素体含量先减少后增加,组织择优取向由转变为,局域取向差逐渐增大;晶粒尺
借助遗传算法,对甲烷/二甲醚化学反应机理进行简化,在确保计算精度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计算速度、节约计算成本.选取了24个目标工况指导均质点火计算,以点火延迟时间及稳态温度作为指导遗传算法的优化指标,保证最终的简化机理能够全面、可靠地描述甲烷/二甲醚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简化机理由45种组分119步反应构成,其点火延迟时间相对于原始机理最大误差≤4.5%.利用激波管及层流火焰的测量数据也验证了简化机理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在甲烷/二甲醚高压湍流燃烧数值计算中,简化后的机理在温度场、自由基、终产物的变化趋势及数
利用国家标准物质对生乳冰点仪的示值误差进行了检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包括测量重复性、标准物质、仪器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当测量点为标称值-400、-408、-450、-500、-512、-520、-557、-600m℃时,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8,1.0,1.0,0.9,1.0,1.0,1.0,1.1 m℃(k=2).
针对核电工况参数预测的问题,利用核电站传感检测系统采集的大量时间序列,提出了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多特征融合多步状态预测模型.以某核电厂实时参数系统采集到的SG1蒸汽压力传感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针对数据缺失、采样时标不一致问题进行数据预处理,然后完成基于LSTM的多特征融合多步状态预测模型的结构设计与建模,最后将本文提出的预测模型与循环神经网络(RNN)、门控循环单元(GRU)、本文模型-全连接层1以及单变量LSTM等多步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预测模型的拟合性能和预测性能整体
为满足高光谱异常检测研究所需的大量地物高光谱图像需求,提出利用待观测地物的高光谱特性仿真数据及背景特性数据生成高光谱图像的方法,开展了典型飞机流动与传热模型、红外辐射特性模型、高光谱图像仿真模型研究;以实验测定的飞机反射率为输入开展目标特性计算,结合实际观测的背景起伏图像,在特定遥感器光谱响应特性、遥感器相对定标误差、随机加性噪声等条件下,生成了不同像元丰度、不同信噪比的高光谱图像,并应用经典的RX算法、CEM算法检测了仿真图像的异常像元.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可以根据遥感器的性能指标参数、目标丰度要求
为降低空中加油对接过程中头波作用对软管-锥套的扰动,提高空中加油对接成功率,对头波影响范围内软管-锥套运动特性进行了仿真与分析.首先,基于集中参数原理的多刚体动力学,建立了包含软管弹性及弯曲恢复力矩且长度可变的软管锥套组合体动力学模型.然后,采用拟合半兰金体头波理论模型模拟符合受油机头部外形尺寸的头波流场.最后,通过综合考虑紊流、重力以及加油机尾流等因素的数值仿真,获得了头波作用下软管锥套的运动特性,就不同对接高度、飞行速度、软管材料、对接速度、对接方式和受油机头部外形等因素对头波作用下软管锥套运动特性的
固定化生物技术是一种新兴生物工程技术,相比传统生物技术,具有生物负载率高、运行稳定、处理效率高、产泥少、易固液分离等优势,解决了传统生物技术的发展缺陷,在污水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前景.为了更好的推动固定化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了固定化生物技术的特点、固定方法、载体选择以及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分析了不同固定方法的优缺点,重点分析了在印染废水、制药废水、养殖废水、生活污水等不同类型水质处理中的应用.
为研究初始参数对回转体并联入水空泡及运动特性影响,基于有限体积法,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VOF(volume of fluid)多相流模型和Schnerr and Sauer空化模型,并引入重叠网格技术,对不同入水速度、不同初始净距和不同横流速度的回转体并联入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首先,建立了回转体高速并联入水的数值计算模型,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然后,基于此模型开展不同初始参数的并联入水数值计算,得到不同参数下的流场及运动特征.最后,结合计算结果分析了不同参数下并联运动体的空泡形态及
无人作战飞机(unmanned combat aerial vehicle,UCAV)在进行空战自主机动决策时,面临大规模计算,易受敌方不确定性操纵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无人作战飞机空战自主机动决策模型.利用该算法,无人作战飞机可以在空战中自主地进行机动决策以获得优势地位.首先,基于飞机控制系统,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了六自由度无人作战飞机模型,选取适当的空战动作作为机动输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无人作战飞机空战自主机动的决策模型,通过敌我双方的相对运
为提高空地导弹碰撞角约束制导的精度和鲁棒性,增强其对防空系统的突防能力和对目标的打击效果,基于纯比例导引律(pure proportional navigation,PPN)拦截固定目标的解析解,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碰撞角约束制导律(three-dimensional PPN-based impact-angle-control guidance law,3D-PPNIACG).首先,基于PPN拦截固定目标解析解,分析了基于PPN的二维碰撞角约束制导律(two-dimensional PPN-based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