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浪潮中建筑师职业角色转变: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60年代英国比较研究

来源 :新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先锋”这个框架和语境下,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和60年代英国的对比研究,试图穿越不同职业化历程的界限,反思建筑师职业角色变化的多元历史轨迹,考察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职业化本身的变迁对建筑师职业角色造成的影响,同时理清不同国家建筑师在构建自己职业角色中的作用。对职业角色既从历史沿革、社会环境、社会期待等入手,准确认识并尊重其客观性;也同时分析建筑师在职业角色制定等方面发挥的主观能动性,重新思考建筑师如何发挥创造力赋予职业角色新的动力和表现力。
其他文献
欧洲火车站的使用特征与我国高铁站相似,其设计模式对我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文章概述了欧洲火车站的发展历程,指出不同时代和地域环境下站房设计的重要变化,并选取15个火车站作为研究对象,从站城关系、功能布局、空间形式等方面对其进行实地调研。基于调研数据和现状,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详述了城中枢纽、新旧融合、功能高效、应对气候的设计理念,以期为我国高铁站房设计提供启发。
传统商帮时代,商人们以血缘、地缘或业缘关系结盟定居、异地置业,促进了大量市镇聚落兴盛。商帮主导下的市镇分布广泛,规模、空间形态各异;其作为一种自组织特征突出的聚落类型,反映出商帮组织的内生逻辑和内部秩序,是传统商业文化和社会关系在物质空间的投影。随着时代发展,大量传统市镇因交通和区位优势在城市开发过程中首当其冲,面临历史风貌破碎、遗产分布零散、空间结构模糊等基础性保护问题。文章以鹦鹉洲竹木贸易市镇为研究对象,从商帮视角解析其空间演化规律与形态特征,旨在为传统市镇空间的研究提供有益启示。
英国建筑师菲利普·韦伯被誉为“工艺美术运动建筑之父”,他的首个作品红屋(Red House)被认为是现代建筑的先驱.在英国建筑界古典复兴盛行之时,韦伯背离时代复古思潮,延续传统工艺与地方风格的乡土性的同时,注重建筑设计的整体感、实用美学及功能性,他的建筑实践和思想对工艺美术运动以及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沿江通商口岸依托长江这一近代“黄金水道”,在近代文化西学东渐中意义重大。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沿江通商口岸教会建筑在中西方建筑艺术交流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文章以教会建筑中的教堂建筑为例,在调研测绘资料的基础上,从环境布局、平面形制、立面构图与材料结构4个方面,梳理沿江近代教堂建筑的空间与形式演变规律,尝试厘清近代中西方建筑艺术交流与融合的特征,并为当代建筑设计手法与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伯纳德·屈米与彼得·库克在建筑设计的理论、实践与教育三个方面均有建树,并取得了三者间微妙的平衡.文章首先阐述“新先锋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其次,通过对屈米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描绘建筑学操作的过程;最后通过对库克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描绘建筑愿景的塑造及其追随时代发展的特征.综上,通过对两位大师相对多维的分析,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新先锋派”思想产生的影响及其对当代建筑学教育体系的塑造作用.
现场调查表明,开平夯土碉楼普遍存在墙体开裂、风雨侵蚀、屋面和楼面坍塌、工作环境潮湿导致夯土墙起壳剥落等问题,结构安全状况堪忧,不利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及活化利用。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文章从营造正常的夯土墙使用环境、恢复结构整体性、控制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方面提出抢救式保护方案,希望通过这些方案的实施,为后期预防性保护创造条件。在满足可逆性原则的前提下,分别提出应对减轻楼面荷载以及增加楼面荷载情况的结构方案,以满足夯土碉楼活化利用的结构安全需求。
通过测试水泥浆体初始流动度、流动度经时损失和减水剂饱和掺量,对比研究了粉煤灰和4种岩性磨细火成岩矿物材料与减水剂的相容性。结果表明:水泥浆体流动度与各岩性磨细火成岩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呈反比;随着磨细火成岩矿物掺合料掺量的增加,水泥浆体流动度经时损失增大,矿物掺合料对水泥浆体流动度经时损失的影响从小到大依次为:粉煤灰、磨细流纹岩、磨细安山岩、磨细玄武岩和磨细凝灰岩;随着磨细火成岩掺量增加,聚羧酸减水剂的饱和掺量增大,不同岩性磨细火成岩对聚羧酸减水剂饱和掺量的影响从小到大依次为:磨细流纹岩、磨细安山岩、磨细玄武
采用扩展度、坍落度、抗压强度及电通量等试验方法,研究单掺矿粉,双掺矿粉和粉煤灰、精细沉珠、石粉、硅粉以及三掺矿粉、粉煤灰和硅粉对清水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单掺矿粉,掺量为20%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高,但其工作性能受影响;固定矿粉掺量为20%,分别双掺10%粉煤灰、15%石粉、3%硅灰时,清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高;相比单掺和双掺系列,三掺矿物掺合料可大幅度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近年来,室内空气污染引发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危害较大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源广泛、释放持久.大量研究已证明植物盆栽对室内空气的净化能力,而植物活墙相比盆栽,既节约空间,又可以产生更高效、安全的空气净化效果.文章调查了武汉市多个植物活墙实例,总结了植物活墙的构造类型和空间意义,再通过实测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分析了活墙对室内空气的净化作用.
研究了聚丙烯纤维掺量和长度对混凝土坍落度、抗压强度和抗氯离子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丙烯纤维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逐渐减小,抗压强度先提高后降低,氯离子扩散深度先减小后增大;聚丙烯纤维掺量为1.0%时,抗压强度最高,氯离子渗透深度最小,28 d抗压强度较基准组提高了12.9%、氯离子渗透深度较基准组减小了20.8%。随着聚丙烯纤维长度的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氯离子扩散深度逐渐增大,抗压强度逐渐降低。聚丙烯纤维的最佳掺量为1.0%、长度应小于16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