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二甲基硅氧烷表面改性及其对牛奶润滑特性评估的影响

来源 :润滑与密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s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腔摩擦学是食品口感研究的重要问题.针对模拟口腔材料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与真实口腔表面亲水性的差异,对PDMS表面进行紫外臭氧辐照(UVO)处理,研究PDMS表面改性的效果及对牛奶润滑特性评估的影响.利用接触角测量仪、XPS分析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表征了PDMS表面宏观亲水性、表面微观化学成分、表面形貌,采用微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估不同脂肪含量牛奶的润滑特性,并分析PDMS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对牛奶润滑特性影响机制.结果表明:PDMS表面UVO处理1和4h,接触角由110°分别降至82°和60°,PDMS表面氧硅原子比升高,且形成玻璃态SiOx薄膜;PDMS摩擦副表面性质会影响摩擦性能,其中亲水PDMS表面的摩擦因数大于疏水PDMS表面,这是因为UVO处理后的PDMS表面亲水性提高,但表面粗糙度增大,增大了蛋白质黏附强度;脱脂牛奶的摩擦因数高于全脂牛奶,这是因为牛奶中脂肪含量下降影响流体润滑成膜,导致摩擦因数增加.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乳制品口感形成机制,为食品口感的体外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常常需要在不同端口之间进行数据交互,为满足不同供电电压系统之间的正常工作,需要在不同电压域之间插入电平转换单元.基于0.18 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低功耗高速率宽电平范围的电平转换单元.基于该单元设计的四通道电平转换电路,流片测试结果表明在1.0~5.5 V范围内最高支持1 Gbps的电平转换速率.
以悬浮密实、骨架密实和骨架空隙这3种典型骨架结构沥青混合料为试验对象,通过间接拉伸试验(IDT),从宏观角度分析了骨架结构对沥青混合料低温裂纹扩展演化行为的影响;采用颗粒随机生长算法建立了沥青混合料离散元模型,结合数值分析,从裂纹类型、数量、裂纹能量释放率及裂尖应力场等细观尺度,对3种典型骨架结构沥青混合料低温裂纹扩展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骨架空隙、骨架密实及悬浮密实骨架结构下,沥青混合料内部耗能速率提高,储能速率下降,裂纹能量总释放率增大,从能量角度证实悬浮密实型沥青混合料发生破坏时需要更多的
针对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油在抗氧化、抗摩擦磨损性能以及油水分离等方面严格的性能要求,采用矿物油与合成油复配的基础油,通过添加合适的酚类抗氧剂、胺类抗氧剂、金属缓蚀剂、极压抗磨剂等功能添加剂,研发出一款抗氧化性能稳定和极压抗磨性能优异的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油.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其进行极压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评价,并开展模拟氧化评价测试.结果表明,研制油品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能满足5 000 h长换油周期,性能与进口专用油相当.
通过溶液法合成钙矾石(AFt),然后采用X射线衍射(XRD)、热分析(TG-DSC)和红外光谱(IR),对比研究了NaCl溶液和模拟海水溶液对AFt与氯离子结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NaCl溶液中,未发生AFt与氯离子的化学结合;当模拟海水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升至0.270 mol/L时,有少量Friedel盐形成,同时AFt衍射特征峰的位置发生偏移;当模拟海水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升至0.540、1.700 mol/L时,AFt的衍射特征峰消失,水化产物主要为CaSO4·2H2O及Friedel盐;AFt对氯
研究了自制CaO和MgO膨胀剂的掺加对C60自密实混凝土力学、变形性能及基本徐变的影响,并将徐变测试结果与fib 2010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6%CaO膨胀剂、6%(CaO+MgO)膨胀剂和10%(CaO+MgO)膨胀剂的掺加对C60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影响较小,但会显著降低混凝土自收缩,并增大其基本徐变变形;混凝土的徐变度和徐变系数基本随着膨胀剂总掺量或CaO膨胀组分掺量的提高而增大;当CaO膨胀剂掺量较低时,混凝土徐变度实测结果与fib 2010模型计算结果吻合度较好,CaO
为提高材料表面耐磨性,探究不同电化学加工参数所生成的表面形貌对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对45钢试件进行电化学试验,研究试件在不同电解液中电解时间对凹坑形貌的影响,以及表面形貌对45钢试件在干摩擦和乏油润滑条件下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加工后试件表面变得较为光滑,且出现了随机分布的圆形凹坑,圆坑的分布密度随着电解加工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2种摩擦条件下,试件的磨损体积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电解时间的增加先减小然后逐步增大;使用质量分数15%氯化铵为电解液时,表面凹坑半径随着电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试件过长的
为了探析高炉富CO2条件下炉缸煤气量及热量损失,本文通过计算不同富CO2率鼓风的炉缸煤气量,明确了炉缸煤气量各成分随富CO2率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CO2+C=2CO的吸热反应,分析了富CO2鼓风对燃料比、理论燃烧温度、冶炼强度及热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按照1 kg燃烧碳量计算,鼓风CO2含量提升1%(需要鼓风中带入0.0434 m3的CO2),炉缸煤气量中CO提高0.0868 m3,N2下降0.1251 m3,总煤气量下降0.0817 m3.同时,带入的0.0434 m3的CO2,其分解热量为30
本文以厚度为1.8 mm热成形钢T1500HS与厚度为1.3 mm的DP600钢板电阻焊点为研究对象,对其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进行了测试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从母材、热影响区到焊核区域,T1500HS侧的微观组织依次为:马氏体/回火马氏体/铁素体+马氏体/细晶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DP600侧微观组织依次为:铁素体+少量马氏体/铁素体+马氏体/细小铁素体+马氏体/马氏体+少量铁素体/板条状马氏体.由于各区域微观组织的变化,在显微硬度测试中可观察到DP600侧自母材、热影响区到焊核中心硬度呈增加趋势而在T150
为研究生物重油再生沥青的流变性能,将生物重油掺入经旋转薄膜烘箱试验(RTFOT)老化的70#沥青和SBS改性沥青中制备生物重油再生沥青,通过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研究了沥青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生物重油的掺入提高了老化沥青的抗疲劳性能、低温抗裂能力和黏性比例,降低了高温抗车辙性能;低频加载易使沥青产生不可恢复的永久性变形;生物重油对70#老化沥青的再生效果优于老化SBS改性沥青;建议生物重油掺量宜为4%,该掺量下再生沥青的性能可恢复至原样沥青.
为研究冷轧铝工作区的混合润滑特性,基于平均流量理论建立考虑表面粗糙度的冷轧铝工作区混合润滑模型,并通过相关文献的数据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在不同轧制速度、润滑油黏度以及前后张应力条件下对整个工作区内的润滑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轧制工艺参数对油膜厚度、接触面积比以及应力分布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轧制速度的提高,轧制压力有一定程度下降,接触面积比会下降以及油膜厚度会增加;较高黏度的润滑剂可以有效地降低轧制界面摩擦力及轧制力,润滑剂黏度越大,油膜压力越大;施加前后张应力对摩擦力的影响不显著,只会降低施加侧的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