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民办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

来源 :网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y9538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民办高校师生关系的内涵
  民办高校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因其各自的地位、任务及规范行为的不同,为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围绕知识传授、信息传递、思想感情沟通等方面展开的交往活动,通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倾力合作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民办高校师生关系是一个有着多重层次、多种意义的复杂体系。主要包括以直接促进大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关系、以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为目的的心理关系、师生在道德上相互促进的伦理关系以及以大学生年轻一代成长为责任的社会关系。
  二、民办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师生关系失衡
  受传统“师道尊严”“尊师重教”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民办高校教师一直维持话语权的占有者地位,强调其在知识传授中的权力中心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弱势群体地位。
  (2)师生对话被动
  民办高校教师都是聘任制,而且是专兼职结合,因此,教师在课堂以外很少和学生讨论,缺乏深层次的情感互动。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教师不愿接近学生,师生对话自然被动。
  (3)师生情感淡漠化
  教师与学生情感淡漠,蜕变为一种纯粹的工作关系。而且师生课后各自行色匆匆,哪怕碰面也是擦肩而过、点头示意,蜻蜓点水似的交情,非常冷淡。更有甚者,大班教学的教师不认识自己的学生,学生也不记得自己的教师,师生见面形同陌路。
  (4)师生互动世俗化
  民办高校的收费普遍偏高,“上学我交费,讲课你拿钱”的认识置于部分学生的头脑,将师生关系金钱化。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欠缺分析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特别是在社会的消极因素诱导下,思想意识、道德认识容易走入歧途,把师生交往变成交易,师生关系被涂满铜臭的味道。
  三、民办高校营造和谐型高校师生关系的对策
  1.树立新型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创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民办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理念应该是:以生为本,建立一种民主的、挚爱的、互动的、适合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和学生都能身受感染又乐在其中的师生关系。教师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教师应将爱的理念根植教育行动之中。师生应树立互动的观念。师生之间平等交往,双向交流,互动共生,在动中共处与交流。
  2.强化大学生的尊师意识,发挥主动与教师沟通的自觉性
  成功的教与学过程,其核心在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交往是和谐师生关系得以建立的基本条件和途径。学生需要主动与教师接触,主动与教师交往,与教师进行学术交流和情感沟通,与教师融洽关系、默契配合。还要学会与教师共同生活、相互合作,增进对教师的理解及彼此间相互依存关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谐的含义和意义,在与教师相处的过程中多一分体谅,多一分理解,师生双方对各自及对方的角色规范都形成一定的共识和认同,达到对社会角色的认同,对角色规范的共识,使师生之间的关系趋于深层化、牢固化,为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奠定稳固的持久的内在支撑。
  3.重新审视教师权威观,增强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所谓的榜样源自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是对学生身心发展施加特殊并重要影响的人,这必然要求教师在知识、人格、品行、素养等方面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权威性,追根溯源就是指具有真正的人格魅力。高尚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潜移默化,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通过对事业的忠诚和执着,善于挖掘学生的情商,通过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用善良和慈爱温暖着每一位学生,这些能起到榜样作用的优良品质会使学生的性格受到良好的影响,也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易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氛围。
  4.师生现实交流与网络交流相辅相成,塑造立体交往渠道
  首先,必须加强民办高校师生课堂内外的交流和接触。在课堂上,打破“满堂灌”的做法,穿插运用一些问答、讨论、学生试授课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教师要给学生平等参与教学的机会和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与学生推心置腹地交流学习体会;教师要欢迎学生质疑,实现教学双向交流,让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在教学过程中生根和发芽。
  其次,要建立第二课堂,实现课堂内外的结合。它的形式主要有:各种类型的学术报告会、沙龙、读书会;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论文报告会、创业大赛;旅游、下乡和文娱体育活动等等。师生双方通过这些方式进行交流,建立立体的、多方位、全方面的相互了解,使师生双方在彼此心目中的形象显得丰满、充盈,其关系也变得自在融洽。
  再次,要实现师生现实交流与网络虚拟交流相结合,建立虚实相接合的立体交往渠道。可以设立师生交流论坛,给教师和学生更多沟通、协商、对话的机会,化解日常相处可能产生的矛盾以改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交流还可利用网络等现代科技,通过一些网络聊天工具、网络日志或BBS等,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5.制定运行科学的评教、评学制度,推进大学管理制度改革
  当前民办高校的教师管理特别是职称评定是把科研放在首位,教师的考核与评价都与科研挂钩,而对于教学的评价却没有硬性指标,从而导致教师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对学生的关心程度降低。为此,民办高校需要转变旧的教师管理模式,使教师从“靠学识吃饭”、“凭论文升职”的栓桔束缚中解放出来,将教师的心思才智集中到推动、引导到学生的教育上来。
  其次是改进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新型评价体系。师生互评,将学生引入评价体系之中,重视学生在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障措施。
  再者是制定能够保证并促进师生交往的制度。《高等教育法》等文件规定的高校教师及学生的行为规范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政策依据,民办高校管理部门应尽早建立有关配套制度,将教师联系学生以及教师、学生座谈会、教师参加学生集体活动的制度纳入管理章程。在教学改革中鼓励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也可在校风建设中倡导师生交往,形成良好的交流风尚。建立奖惩机制,把教师教书育人的情况,包括课内外指导、深入学生生活等要求量化、规范化,并作为教师晋职、评优的考核指标。建立科学的能力考核和管理制度,加大教师在学生能力评估以及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一种“立体管理”。也就是说,对学生的量化考核、评优鉴定不应全由班主任一人统统包管,而是应该以任课教师的评价为主,以教学督导及教学管理人员的评价为辅,主辅结合,这样可可以促进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美]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邓伟秀.构建和谐高校师生关系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07(1).
  [3]段建国等.建构大学和谐校园——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冯淑慧.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J].黑龙江教育,2008(l).
其他文献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党中央新时期站在新起点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基础性的语文学科,更担负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任务。然而,长期以来,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着脱离学生实际等诸多问题,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准确把握中职教育特点和教学规律,从生活化的角度,将传统的知识传授与学生实际生活和所学专业相结合,将培养能力同
5年前9.11的阴霾还未完全散尽, 2006年的9.11对于中国神华煤制油有限公司却意味着另一层意义。经过了精心策划与准备,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的第二个特大型反应器在9月11日成功进
9月的武汉,天气依然酷热。在武广线中铁七局三公司天兴洲大桥制梁项目部的工地上,项目部陈国良经理正在与来访的中联重科员工进行着对话。陈经理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讲起话来
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所中药炮制研究室原思通研究员主编的,近期已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中医药界的一件喜事.
【摘 要】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由于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各方面能力都相对较低,所以当他们面临就业时,压力更大。因此,加强对此类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是当前高校开展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分析了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心理障碍学生就业工作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心理障碍学生就业工作开展的措施。  【关键词】职业指导;大学生;高校心理障碍学生;就业工作  在
【摘 要】高校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工作是各高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大学生过好大学生活的开始。本文通过对大学新生的特点的分析及目前高校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在新时期加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旨在为高校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方法。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对策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大学生入学后所上的第一堂课,是高校新生了解学校、了解专业、了解校园规章制度及大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路面平整度是检验道路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平整度良好的路面,行车舒适、安全,路面的通行能力强。平整度差的路面。行车颠簸,而且还会提升行车对路面的冲击力,损坏路面,
本文结合媒体改革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对比三种媒体改革研究的理论路径,选择对"边缘突破说"进行理论拓展,通过回溯这种理论路径提出的具体语境,梳理既有研究对"边缘突破说"的
三一SCC4000型履带起重机是目前国内生产的最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履带起重机设计制造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首先,单件运输质量限制及结构分析的应力值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