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聚羟基乙酸复合物置入裸鼠皮下构建人工血管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ck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有实验表明聚羟基乙酸支架材料已成功在裸鼠及大型哺乳动物体内构建形成了组织工程化软骨、骨、肌腱等组织,将血管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乙酸能否在裸鼠皮下形成血管样结构?目的:采用新生婴儿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接种于片状聚羟基乙酸形成的复合物移植于裸鼠皮下,验证其形成血管样结构的可行性.设计:对比观察.单位: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2-01/06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新生婴儿脐带来源于本院妇产科健康新生儿,经产妇知情同意,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选用26只3~4周龄清洁级裸鼠,雌雄不拘,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聚羟基乙酸购自Albany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o..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新生婴儿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接种于片状聚羟基乙酸材料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将该复合物包绕于硅胶管使成管状结构后移植于20只裸鼠皮下为实验组,将未接种细胞的单纯聚羟基乙酸置入其余6只裸鼠皮下.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置入后第2,6周后取出两组移植物进行大体观察,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Ⅷ因子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结果:裸鼠2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体观察结果:移植物置入2周后,两组移植物均有管状结构形成;置入6周后,对照组管形结构消失,围绕硅胶管有极薄的纤维组织包裹形成,抽去硅胶管后,纤维组织失去支撑,无法维持管型结构.实验组抽去硅胶管后,新生组织仍维持管型结构.②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移植物置入2周后,两组均可在镜下观察到大量未完全降解的聚羟基乙酸,对照组内少有细胞成分,实验组内可见多量细胞存在;置入6周后,两组聚羟基乙酸成分基本消失,对照组只有菲薄的纤维结缔组织形成,实验组显示有新生血管组织形成,其最内层有Ⅷ因子阳性细胞覆盖,管壁内有大量细胞外基质及散在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细胞存在.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聚羟基乙酸复合物置入裸鼠皮下可形成具有与正常血管组织学结构相似的血管.
其他文献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4是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它们是一类有着共同结构特点的转录因子蛋白.作为细胞内信号传导分子,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4参与了机
目的:了解目前社区医护人员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为今后的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A-P的问卷方式对不同营养程度的88名社区医护人员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
患者因发现腹部肿块 7天入院。自幼无月经 ,婚后 7年未孕 ,多方检查证实有阴道 ,无子宫。查体 :右侧腹部有10cm× 6cm× 6cm大小肿物 ,质地硬 ,表面光滑 ,边界尚清楚 ,有压痛 ,活动
目的:研究DSA直视下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塞住院病人32例,随机分为动脉溶栓组和静脉尿激酶组各16例,32例均经临床及CT诊断为急性脑梗塞患者,分别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对晚期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2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对照组单用化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近
背景:干细胞的分化潜能与培养条件有密切关系,改变支架材料的表面特性,三维结构,增加生长因子均可实现对干细胞增殖分化的控制.目的:制备适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附着生长的、具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对脑血管意外患者营养状况影响的对比观察.方法:将84例脑血管意外病人按不同营养支持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观察患者体重变化,测定血浆清蛋
目的:研究小儿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接受弱视治疗的4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可对患儿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的近期疗效以及远
目的 探讨Se缺乏、CVB4、CVB3m重叠感染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低Se及相对低蛋白合成饲料、饮用含Se元素水与不含硒的水的方法,饲养小鼠及其所产的幼鼠,于出生7d,幼鼠先后感染CVB4,CVB3m,2型病毒感染间隔为7d,感染CVB3m病毒后7、14、21d,分别处死小鼠,取心脏做光镜、电镜检测。结果 Se缺乏组小鼠,心肌可见轻度损伤,心肌细胞色素氧化酶活力下降。病毒感染7d后,低Se
探讨和评价利用改良半腱肌-股二头肌腘静脉外肌襻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辦膜功能不全的25例患者(38条下肢)施以改良半腱肌-股二头肌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