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聚合物吸附树脂的镉离子吸附特性

来源 :塑料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1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硅烷偶联剂改性磁性纳米粒子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为线性聚合物,采用水溶液聚合制备了磁性聚合物吸附树脂,对其结构和镉离子吸附热力学、吸附动力学以及循环再生利用性能进行了研究,FTIR初步表明磁性聚合物吸附树脂具有目标结构单元,磁性聚合物吸附树脂表面粗糙,微孔和沟壑数量较多,镉离子吸附为自发、吸热的熵增过程,满足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动力学可用与化学吸附相关的准二级速率方程描述,五次循环利用后磁性聚合物吸附树脂镉离子吸附容量达到第一次吸附容量的74.1%.
其他文献
采用熔融共混制备磷石膏(PG)/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研究了 PG粒径、PG填充量和表面改性剂硬脂酸(SA)用量对PG/HDPE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G粒径为2.619 μm,PG填充量为20%,SA用量为2%时,PG/HDPE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相较于纯HDPE分别提高了 6.9%、16.2%和33.6%,初始分解温度、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均提高了 5℃.PG/HDPE复合材料断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表明,小粒径PG更利于其在基体中分散,高填充量下会导
结合腔穴传递式动态混合器,从腔穴形状、运动轨迹、混炼效果等角度介绍了其构型特点及其混合机理,并以球窝型动态混合器为例,系统地阐述了其混合性能的量化方式及影响因素.另外,还研究了不同物料特性下,腔穴传递式动态混合器的高扭矩以及过剪切现象,结果表明,与常规静态混合器相比,其更适用于高黏熔体内团聚颗粒的分散混合.在塑料改性、熔体纺丝与木塑发泡等聚合物加工领域中,腔穴传递式动态混合器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填料的混合均匀性,消除断面上的熔体流痕等,从而增强物料的可纺性、改善制品的外观质量、力学性能及其芯部的泡孔形貌等,具
采用微元法将锥形双螺杆挤出机的锥螺杆微元近似为圆柱形螺杆微元,建立了锥形双螺杆挤出机熔体输送段的相似放大理论,推导得到剪切速率和产量相似准则.对小端直径为33 mm的基准机型到小端直径为65 mm的目标机型进行相似放大设计,并通过Polyflow数值模拟分析了槽深指数对剪切速率和产量的影响,完成了相似放大效应的验证和相似准则的修正.结果表明,随槽深指数的增加,目标机型的最大剪切速率保持不变,平均剪切速率逐渐减小,产量逐渐升高,并且由相似准则计算得到的剪切速率和修正产量的理论值与模拟值的曲线基本一致,因此,
分析了注塑过程中锁模力设置不合理带来的问题,介绍了传统的锁模力设置方法及其弊端,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优化注塑机锁模力设定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多种思路的注塑机锁模力优化设定方法,实现对于注塑机锁模力的在线优化求解,为工业4.0条件下注塑机行业实现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提供了指导.
选取不同尺寸的硼酸锌(≤1 μm、3~5 μm、8~10μm、13~15 μm)作为异相成核剂(添加质量分数均为0.05%),制备发泡聚丙烯珠粒.同时对珠粒的泡孔微观结构、泡孔尺寸、泡孔密度、发泡倍率、成型性能、熔融结晶性能等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工艺调整来寻求合适的成核剂尺寸,以达到成型能耗与机械性能的平衡点.试验表明,硼酸锌尺寸为3~5μm时所制备的发泡聚丙烯珠粒在泡孔结构的完整度更高、成型能耗与制件收缩率匹配度更优,更有利于发泡聚丙烯制件的综合性能提升.
随着科技的发展,复合材料的研究程度和应用范围已成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碳材料由于其较好的导热性及耐磨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年来的碳纳米管(CNT)和石墨烯等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及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综合论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对碳材料改性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对碳材料改性PTFE进行了分类及详细的阐述,归纳并分析了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纤维(CF)、石墨和膨胀石墨(EG)对改性后复合材料的力学、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钛酸酯偶联剂(CS-311)三种改性剂对水滑石(LDH)进行改性后,通过溶液铸膜法制备改性LDH/聚乙烯醇(PVA)复合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比表面仪(BET)对改性LDH进行表征,观察改性剂对LDH的形貌和比表面的影响.对改性LDH/PVA复合膜进行SEM、热重分析(TG)、耐水和保水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改性LDH的加入,使LDH/PVA复合膜的热稳定性、耐水和保水性能有一定提升,其中LDH-CTAB/PVA复合膜耐水性较未改
采用水溶液聚合制备了 Fe3O4/硅酸镁锂(MLS)复合聚合物吸附树脂,并对其结构和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磁性纳米材料粒径为15~20 nm.通过硅烷偶联剂和聚乙烯亚胺的表面修饰,磁性纳米粒子的团聚现象明显减弱,比饱和磁化强度略微有所降低.Fe3O4/MLS复合聚合物吸附树脂具有一定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和较好的磁响应性.当硅酸镁锂用量为10%,Fe3O4/MLS复合聚合物吸附树脂Cu2+、Cd2+、Pb2+吸附容量分别达到238、259和466mg/g.Fe3O4/MLS复合聚合物吸附树脂具有粗糙多孔
在阐述检测实验室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严格按照方法要求开展检测活动、重视能力验证活动、学习相关认可文件等方面讨论了如何开展质量控制活动.
分别将2.5%的没食子酸(GA)、茶树精油(TTO)、茶多酚(TP)加入聚乙烯醇(PVA)/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复合薄膜基质中制得三种抗氧化活性薄膜,对薄膜的理化性能进行了评估.同时,以聚丙烯(PP)作为外层包装材料、活性薄膜作为内层包装材料对葵花籽油进行了 5周的光照贮藏实验.结果显示三种薄膜均具有较强的紫外阻隔性.2.5%GA与2.5%TP两种活性薄膜的抗氧化活性、氧气阻隔性、力学性能优异.各组油样的氧化值、酸价、共轭二烯含量、共轭三烯含量、2-硫代巴比妥酸值(TBA)的变化趋势显示薄膜对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