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文字》的章法布局之美

来源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2591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览《千字文》的书史长河,无论千字韵文的诞生是多么地富有文化气息,还是千字文的书写名家名帖辈出,都绝对是蔚为壮观,值得欣赏。欣赏书法作品需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局部欣赏要关注点画间的表现力,整体欣赏要关注结体章法的独特美。拓展延伸,更显现了千字文书写的蔚为壮观。学生在学习欣赏的同时,也感受到书家精神在书法作品中的显现。
  【关键词】书法欣赏;书写历史;整体欣赏;局部欣赏;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53-0032-04
  【作者简介】叶娟,南京市芳草园小学(南京,210036)教师,一级教师,南京市鼓楼区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书法水平等级证书考试培训高级指导教师,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
  【设计理念】
  部编版语文教材从五年级开始涉及书法家和书法作品的欣赏,所以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并感知书法的魅力,是书法欣赏课的目的所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一、基于书法的审美标准
  当代书家白蕉先生说过一句话:“学习的标准,就可以作为欣赏的标准。”学习书法要先从基本点画开始,然后学习结体,再是章法布局。而欣赏不同书家不同书体的书法作品,与创作相反,欣赏必须从整体开始,再到局部,继而深入精神内核,也即又回归整体。一开始的整体,是初印象,大概感知书法作品的风貌;最后的整体,则是深入感知章法布局之美及作品的神采之美。
  二、基于书法的审美方法
  学生是审美的主体,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直觉美感、生活经验及想象能力,培养他们欣赏书法美的能力。书法作品是静止不动的,欣赏时,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把静止的形象还原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可以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形象具体化;可以对比欣赏,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教学目标】
  1.了解《千字文》书写史,整体感知《千字文》书写文化的独特气息。
  2.重点学习欣赏《千字文》楷书、草书、行楷等书体的名家作品,并适当拓展延伸。
  3.学习欣赏书法作品的步骤、方法,获得审美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初览千字文书写历史
  师: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张……同学们,这像音乐一样好听的韵文,你知道出自哪里吗?
  生1:是《千字文》。《千字文》是四字韵文,对仗工整、文采斐然,又平白如话、易于记诵,是我国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生2:它的来历非常有趣。历史记载,南朝梁武帝为教育皇子,命人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挑出不重复的一千个字,让才子周兴嗣编成一篇韵文。这篇韵文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
  师:是的,事实上王羲之集字《千字文》不仅仅是一部启蒙读物,更是书法学习的范本。历代书法大家以此为书写素材,一写再写,乐此不疲。像智永、怀素、宋徽宗、赵孟頫、文征明等大家,都留下了许多不同字体、不同版本的旷世名帖(投影出示这几位大家的名字)。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设计,目的是弄清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气息,由当时的统治者组织,有书圣的集字,有文人才子编写,有历代书家书写,于是,千字文书写史也就成了书法史上极为光辉灿烂的一页。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是某种文化、历史的积淀,这需要小小书法欣赏者慢慢学会了解的。
  二、欣赏千字文书法作品
  (一)整体欣赏,一见倾心
  师:这三幅(出示,见图2)分别是南朝智永、唐朝怀素、明朝文征明三位书法大家的《千字文》局部作品,分别是楷书、草书和行草这三种字体。初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1:楷书工整雅致。
  生2:草书的字感觉好像飞起来了。
  生3:行草,很流畅,有点类似钢笔字的行书。
  师:我们欣赏一幅书法作品,首先欣赏的是整体,先对书法作品有个大概的印象,然后才是局部。
  (二)局部欣赏,流光溢彩
  师:我们首先关注的是一位有着特殊身份的书法家——智永,他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孙,为传承家学渊源,他勤学苦练。他的《真草千字文》,被明朝大学问家都穆赞为“天下第一法书”。还创立“永字八法”,为后代楷书立下典范。你知道“永字八法”是哪八法吗?
  生:“永字八法”包括了点、横、竖、钩、提、撇、短撇、捺这八个笔画的写法。
  师:(出示“永字八法”示意图)请你仔细欣赏这些笔画,认真揣摩,它们给你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点”很像一块巨石,很厚重,斜斜地有力地站着。
  师:说得真好!一笔小小的“点”,就藏着高山坠石的力量感。在欣赏书法作品时,我们可以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形象具体化(出示:点、巨石图)。
  师:不过,智永、怀素、文征明这三位书法家所写的“玄”字却有着不同的风貌,请你细细比较(见图3)。
  生1:智永楷书的“点”显得端正、有力。
  生2:怀素草书的“点”有种飞动的感觉,还和第二笔“横”有承接呼应。
  生3:文征明行草的“点”,显得秀气,而和“玄”的其他笔画有明显的轻重变化,显得很生动。
  师:的确,同一个笔画,不同的字体,不同的书家,有着不同的个性。这么细细比较,还真有意思呢。
  生:仔细看“钩”,有点儿我们平时跳跃时的感觉。想要跳得高、跳得远,我们得先半蹲着积蓄力量,然后猛地一跃而起。“钩”就是用这样的感觉写成的。
  师:这位同学很善于联想。我们欣赏书法作品时,要学会想象作者创作时用笔的节奏、力度,将静止的笔画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请再看这三位书法家的“宇”,比较“钩”的不同韵味。(见图4)   生1:智永楷书的“钩”,有明显跳跃的过程,饱含着力量。
  生2:怀素草书和文征明行草的“宇”都没有明显的“钩”,但很显然,力量在那儿。
  师:我们是不是可以打个比方?楷书的“钩”是跳跃的慢动作,而草书和行草的“钩”就是快动作了,很灵活,很轻盈。
  【设计意图】对于基本笔画的欣赏,主要突出“点”与“钩”,其他笔画点到为止。古往今来的书评中都认为,凡是能给人以美感的用笔(线条或点画)都应是有力度的,书学中称为笔力。所以,笔画的欣赏需要关注到力量感,关注到节奏感。同时,欣赏的方法可以是还原笔法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将笔画的感觉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形象具体化,从而获得审美体验。
  (三)重温整体,叹为观止
  师:对线条有了一定感知,再请同学们整体欣赏这三幅作品,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或发现?
  预设:
  1.智永楷书《千字文》。
  生1:楷书,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都显工整方正,像一队队有组织、有纪律的士兵。
  生2:但细看,笔画和线条又富有变化,严谨中不失活泼。
  师:智永的楷书《千字文》,其实是行楷,比正楷更轻快,更生动。
  2.怀素草书《千字文》。
  生1:怀素这幅作品虽然只有指甲般大小,书法线条显得瘦、细,但很有劲。
  生2:整体看,不但流畅奔放、灵活飞动,而且显得沉稳含蓄、轻松平和。
  师:你们的感觉非常好。这是一幅小草作品,极为珍贵,有“一字值千金”之关誉,所以又称为《千金帖》,被誉为“天下第一小草”。
  师:如果说,怀素的小草《千字文》是温和式的灵动,那暴风骤雨式的大草《千字文》呢?请欣赏宋徽宗的《草书千字文》(播放:卷轴展开式欣赏)。
  师:看到这样的作品,你又有怎样的感觉?
  生1:我似乎看到了长江奔腾、一泻千里的景象。
  生2:我仿佛听到了《黄河大合唱》那雄壮有力的乐曲声。
  师:这是一幅空前绝后的旷世杰作,被誉为“天下一人绝世墨宝”。欣赏完了仍然是心潮澎湃吧?同样是草书《千字文》,却有着不同的风格,书法真奇妙!(出示:怀素草书《千字文》局部和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局部,对比欣赏)。
  3.文征明行草《千字文》。
  师:(出示拙政园文征明题字)苏州的拙政园,四大名园之一,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风光极其美丽。拙政园亭台楼阁匾额的题字,大多出自文征明这位吴门才子之手。我们常说“字如其人”,你了解文征明吗?
  生1:文征明书画造诣高,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才子。
  生2:文征明为人温和、谦虚、耿直,他的书法作品中流露出的是一种温文儒雅之气。
  师:确实,文征明的字就如他人一样,文人雅士,温润秀劲。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文征明行楷《千字文》整幅作品与选字,配乐欣赏)。
  师:同样的内容,不同的韵味,每一位大家有每一位大家的风格。但他们不一样中又有着一样,他们都博学多才,都勤奋刻苦,都孜孜以求书法的最高境界——追求神采,书写性灵。
  【设计意图】书法作品的整体美,即一幅作品的章法布局之美。三位书法大家的作品神采、丰姿完全不同,智永楷书的章法布局的欣赏,我们可以展开想象;怀素的《千字文》是小草,灵动中见平和,與宋徽宗的《草书千字文》对比着欣赏,立即比较出不同的味道;文征明作为典型的文人雅士,他的作品必是“字如其人”。每一幅作品背后都站着一位书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个字,更是一个个有着神采的“人”。
  (四)拓展延伸,蔚为壮观
  师:我们知道历代书法大家都以《千字文》作为书写素材,一写再写,乐此不疲。请再欣赏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和赵孟頫《六体千字文》(见图5、图6)。
  三、总览千字文书写史
  师:一篇千字韵文,内容丰富,文采斐然;历代书法大家,功力深厚,名帖辈出。创造了一个沿着《千字文》流淌的书法历史长河,蔚为壮观,令人叹绝。同学们,我们在惊叹的同时,也在学习着如何欣赏书法。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随着我们知识的丰富、阅历的广博,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也就会越来越深刻,获得的审美趣味也就越来越多。
  【设计意图】可以说,历代每一位书家都练习过《千字文》,且留下了许多经典名帖。拓展延伸的目的,既为了展现《千字文》书写的丰富多彩,又让学生对《千字文》的书写史有了一个总的认识。
  【教学反思】
  《千字文》书写史如流淌的长河,学生要有书史的整体感知,借助重点作品智永的楷书《千字文》、怀素的草书《千字文》、文征明的行草《千字文》的欣赏,再拓展延伸宋徽宗的《草书千字文》、瘦金体《千字文》和赵孟頫的《六体千字文》的欣赏,有重有轻;同时重要作品的欣赏需要从整体人手,关注点画的表现力、关注结体章法的独特美,渗透欣赏方法的细致指导:把静止的书法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调动想象,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形象具体化;对比欣赏,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其他文献
跌下神坛的白酒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沪深两市2013年共有217家企业出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比例几近8%,相比2012年的9%(222家)、2011年的6.51%(153家)、2010年的4.89%(102家),亏损面微弱反弹。  具体来看,2013年,沪市共有88家公司经营业绩出现亏损,占2013年报公司总数的9.20%,比2012年的亏损比例11.53%有所下降
我现在念初二,下学期就是毕业班的学生了,功课越来越紧,但因为他,我无法专心学习。  我算不上很喜欢他,但第一次与他见面时就有心跳的感觉。或许是因为寂寞,当然也是对他有好感,我偶尔会主动找他,问问功课或者随便找个话题聊聊,每次和他在一起总是很兴奋,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好多次违反纪律都和他有关。有几次是因为晚上熄灯了还没回到寝室,再有就是回了寝室,还觉得有很多话要对他说,就躲在被窝里给他打电话或发短信
“我们学校在搞‘运动’!”  早在寒假过去、新学期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有同学向我们如此“报料”。咦,学校里搞什么“运动”呢,运动会不是一般要到秋天才开的吗?原来,他们在搞“剪发运动”。  “学校里有不少同学趁着过年,做了发型,个别的还染了发。开学了,好多人的发型还没有恢复原状,校长发怒了……我不反对整顿仪容仪表,真的,那些奇形怪状的头发是太过分了。可是,学校命令男生要统一剪成‘板寸’,好丑啊,你说这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工作,要求把灾后重建工作摆在更突出的位置。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已经决定组建灾后重建规划组,由发改委、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部作为组长单位,有关的部门和专家参加,规划组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统筹规划、科学评估、分步实施的原则,在专家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开展地质地理条件评估和选址工作,组织专门的力量研究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各方面的支持政策。  从灾后重建的
旁观者还在因 “3B大战”为百度捏着一把汗,但在李彦宏眼中,传统互联网挑战者带来的麻烦远远没有移动互联网可能出现的潜在威胁来得可怕。尽管今天的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这些传统互联网巨头依然神一般强大,但随着用户大量从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迁徙的趋势越来越明确,如果不及时抓住革新求变的机会,谁都可能失去未来。  “七种武器”装备开发者  9月3日,搜索行业的“3B大战”正如火如荼,李彦宏在一年一度的技
狗狗没有认真学习课文。下课后,老师对他说:“喂,不弄懂课文可不行!这样吧,咱们把这篇课文抄10遍。”
本文针对“函数 的图象(第一课时)”从教学背景、目标、重点难点和过程等方面所做的教学设计。教师将教学内容视为培养学生优良数学品质的极好素材,在过程中准确把握,适时引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对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体验一次完整数学问题的研究过程。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的功能与地位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研究参数 对   图象的影响和
“房住不炒”自2016年年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以来,就一直考验着各个城市主政者的勇气和智慧,长沙也不例外。  2018年以来,通过对供给侧和需求侧打出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甚至将“反炒房”定义为斗争,长沙房地产市场逐步呈现出平稳有序的态势。面对“房住不炒”难题,长沙给出了一份称得上优秀的案卷。不仅如此,长沙还向外输出了“反炒房”经验,成为一座诸多兄弟城市争相学习和研究的“樣本城市”。
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继四万亿投资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的新一轮刺激经济的方案。  一如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在“产业立国”的新历史阶段,中国的工业化之路也面临新的选择,且从已有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从一个经济大国到一个经济强国,中国必须要给出新的产业方向定位,并
【关键词】印章书法;诚信;随形布势;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1-0064-04  【作者简介】1.张玲珑,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江苏常州,213161)发展中心副主任,一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景文静,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江苏常州,213161)美术教师,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