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制度形态的发育程度与土地改革——对独立后非洲国家的实证分析

来源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土地产权的制度安排是影响到国家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土地改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生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国家建设的一条重要路径。但为何有的国家土地改革能够成功,有的国家以失败告终?文章尝试用"国家制度形态的发育程度—国家能力—土地改革"的因果框架来解答这个问题。通过创建一个涵盖所有非洲国家独立至今的土地改革原创数据集,文章对国家制度形态的发育程度和土地改革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国家制度形态的发育程度较强的非洲国家更可能实现传统土地制度的变革,而国家制度形态的发育程度较弱的非洲国家,对传统土地制度的变革大多以失败告终。其中的因果逻辑在于:土地改革成败与国家能力密切相关,而国家制度形态的发育程度较强的非洲国家更可能在独立后获得更强的国家能力,从而实现对传统土地制度的变革。
其他文献
文章系统梳理了国民收入分配与有效税率的理论关系,并基于OECD数据库资金流量表的国民收支数据测算了各国消费、劳动和资本三大税基有效税率的水平。研究结果发现,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有效税率相对较高,资本有效税率适中,而无论是否包含社会保险缴费,劳动有效税率都明显偏低。从趋势上看,2008年以来,我国消费有效税率呈现下降趋势,资本和劳动有效税率的变化不大。为了更好地发挥税收和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建议在下一阶段注重提高劳动平均有效税率,尤其是加强对高收入群体个人所得税征管;同时,适度提高城乡居民
南宋理学家的学记创作是个突出的文学现象,具有特定的思想意涵和文化诉求。至宋代,以“内圣”为特征的“为己之学”得到理学家群体的普遍重视。尤其是南宋理学家,往往通过学记创作张扬“为己之学”的价值诉求;他们虽然“为己之学”的学术取向一致,但在“学”之进路、统系等层面存有分歧乃至纷争。官学的教育职能和学记的文体功能,使学记成为理学家宣扬“为己之学”的重要渠道、展开学统之争的文化场域。南宋理学家创作的学记,是其文章观念的成功实践和学术思想的外化形态,融义理、辞章为一体,典型地体现了“鸣道之文”的艺术特征与政教功能,
社交媒体是当今全球传播信息的关键渠道,曾被认为有助于加强民主,但近年来受到各种形式的政治操纵,成为威胁民主的工具。国外学者把使用社交机器人、人工账户来有目的地通过社交媒体网络管理和发布虚假信息的现象称为"计算式宣传"。宣传者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的商业模式,操纵趋势算法、推荐算法来制造支持或反对宣传目标的虚假共识;编造并大肆传播"觅母"来煽动极端情绪以制造混乱和政治动荡。计算式宣传以高速、针对性强的数字形式来部署,其传播速度和造成的混乱程度是空前的。计算式宣传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围绕其形式、特
《观澜文集》是南宋林之奇编纂的一部诗文选本,如今所见该集版本是“东莱集注”本,清人阮元、方功惠都认定是吕祖谦集注的,学界对此也未置疑。但细读“东莱集注”,可见有犯吕氏家讳者,有注引者称谓不类吕祖谦口气者,部分注释产生于吕祖谦卒后,甚至抄自南宋末年产生的其他集注本,这些说明“东莱集注”存有伪注。结合“东莱集注”有抄自庆元六年(1200)魏仲举家塾刻本《新刊五百家注音辩昌黎先生文集》的情况,可以推断“东莱集注”本产生于庆元之后的南宋末年,作伪者为坊间书贾,作伪原因是为托吕祖谦大儒之名。这是南宋坊间伪注现象的一
署徐居仁编次、黄鹤补注的《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是宋元时期分类编次杜注本中最为重要的注本之一,是书分类编次与《分门集注杜工部诗》有密切关系,二者在编次方法上都吸取了《文选》“以类相分”的特点。但在类分后对诗歌的排序上,《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则是按照宋人对杜诗的解读,打破了“天——地——人”的类书排序方式,将杜甫所体现的儒家情怀和体现杜诗伦理内涵的诗作放在最前面,同时又调整了同一门下诗歌分体和分时的顺序,使杜诗分类编次更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对后世分类编次杜诗具有重要的影响。
文章利用包含225个国家或地区的面板数据(1995—2016年货物贸易数据)建立引力模型,分析了世贸组织成员方加入政府采购协定(GPA)对贸易的影响。文章认为,加入GPA对WTO深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GPA是WTO框架下的诸边协定之一,目标是促进各成员方深度开放,扩大国际贸易。实证结果表明加入WTO会促进国际贸易增长,在此基础上加入GPA会进一步强化WTO的贸易促进作用。从贸易边际分析来看,加入WTO会扩展成员方贸易广度,而加入GPA则会同时增加成员方贸易广度和贸易深度。从不同类型国家或地区加入GPA促进
文章抓取上交所和深交所投资者互动平台自上线运行至2017年的投资者提问文本,利用LDA主题模型对投资者关注及关注的信息类型进行识别和量化,检验投资者关注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投资者关注与企业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说明投资者关注能够有效发挥外部治理作用。就投资者关注的不同类型信息而言,投资者对企业状态性信息的关注抑制了盈余管理行为,对故事性信息的关注诱发了盈余管理行为。文章丰富了投资者关注和盈余管理的理论研究,为普通投资者行为经济后果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我国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进程长期落后于产品的市场化进程,由此出现了资源错配现象。文章对国内外关于要素价格扭曲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要素价格扭曲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生产要素的价格扭曲会造成生产活动的低效率。具体来看,要素价格扭曲的经济效应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长期来看降低了生产率,不利于社会的充分就业,妨碍了企业创新,损害了出口竞争力以及抑制了高质量FDI的流入。对我国来说,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由市场来配置生产要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最后,文章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关政策建议。
在国际援助实践中,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相比,中国对非洲援助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援助常与投资相伴"走出去",二是给予受援国更多经济实惠且不附带政治诉求。近年来,中国对非洲援助和在非洲的投资规模增长迅速。文章认为,国际学界和各国政界对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与合作实践始终不乏争论,代表性观点包括"掠夺资源论""破坏环境论""加重债务危机论"等,还有与之相对的"北京共识""中国模式"等学说体系。不过,得益于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经验研究方法的采用,更多利益相关
政府信任研究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文章以"理性/结构"的交叉分类框架为基础,梳理既有域外政府信任研究文献,认为现有研究存在治理主义、制度主义、文化主义和社会心理四种研究视角。其中,治理主义和制度主义主要关注公民理性评价政府的影响因素,文化主义和社会心理研究则强调影响公民对政府评价的非理性因素;同时,制度主义和文化主义分析突出结构性约束的因素,而治理主义和社会心理视角则更重视非结构性因素。这种交叉分类框架有助于厘清政府信任成因的不同作用机制并拓展政府信任研究的前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