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缺血性肾脏病应用ACEI/ARB治疗的现状

来源 :临床肾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老龄化趋势,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发生率明显增加,且小动脉壁增厚与肾小球缺血性皱缩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引起慢性缺血性肾病(CIRD)已成为中老年慢性肾衰竭的重要原因。最近有资料表明,65岁以上老年人ARAS的患病率至少有7%,而大于50岁的冠心病人群可高达20%~45%。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过度兴奋,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影响着血压的高低,也决定了预后。在CIRD的治疗中是否选用和如何选用ACEI/ARB,已受到临床医生高度关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在IgA肾病(kAN)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时的应用价值。方法23例经肾活检确诊为IgAN的患者行常规^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
目的:探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97~2001年采用AF系统治疗的40例胸腰椎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总结.随访3.5~6年,平均4.2年,分析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上下间
笔者近十年来在基层医院采用梅花针为主,治疗皮肤疾患,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是一所拥有500张病床,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随着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进行
目的观察41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4年8月至2006年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内
2000年1月~2005年12月,笔者对1875例患者进行肾活检,5例发生严重的肉眼血尿伴血块形成,其中3例采用膀胱输尿管镜冲洗、局部注射凝血酶,止血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校园非主流文化已经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中负面影响居多,使得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应引起思想教育
卒中后抑郁状态(PSD)是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占脑卒中患者的25%~60%,它不仅可使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延长,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可以使死亡率增加。由于临床医师重视不够,其漏诊率
黄褐斑是常见的面部色素沉着代谢性皮肤病,多见于中年妇女,发生于妊娠期,长期服用避孕药,生殖器疾病,月经紊乱妇女,或中年男性,慢性肝病,结核病.笔者用活血化瘀,补益肝肾治疗
教育学专业的发展及培养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引发我们不得不对培养方式方法、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培养模式以及评价标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检讨,正视现有教育学专业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