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ep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利用大连地区7个气象站1971—2017年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滑动t 检验和Mann-Kendall 突变检验法,分析了该地区近47 a来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趋势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近47 a,大连地区年、季平均气温整体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增温率南部高于其余地区、春季最高,年平均气温在1973年发生增温突变,夏季突变早于秋冬季节,南部突变早于其余地区。大连地区年、生长季降水量均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且减少速率东部高于其余地区,非生长季降水量增加趋势也不显著;全区及其各地区年降水量未发生突变,生长季降水在1998年发生突变,非生长季降水在2007年前后发生突变,且南部突变略早于其余地区。
  关键词:
  大连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突变特征
  中图分类号:P426.6
  文獻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330085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选取大连地区具有代表性且资料完整、序列一致的大连、旅顺、金州、长海、瓦房店、普兰店和庄河7个气象台站1971年1月至2018年2月的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资料。
  12方法
  采用线性趋势法对1971[CD1]2017年气温和降水进行趋势分析;同时采用滑动t 检验与Mann-Kendall 方法对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序列进行对比突变检测,以期客观确定突变发生的特征。
  气象部门通常根据阳历划分四季,即春季(3[CD1]5月),夏季(6[CD1]8月),秋季(9[CD1]11月),冬季(12月[CD1]次年2月)。大连地区生长季为5[CD1]9月,非生长季为10月[CD1]次年4月,据此对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季节处理。气候平均值采用1981[CD1]2010年30a的平均值。
  2气温和降水空间分布
  大连地区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差异较大。1971[CD1]2017年各地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在92~111℃之间,呈西南部高、东北部低的分布趋势。北部的瓦房店市和普兰店区年平均气温均为98℃;东部的庄河市年平均气温为92℃;南部的大连市区年平均气温为111℃,金普新区和旅顺年平均气温均为109℃;海岛站长海县年平均气温为109℃。大连各地年平均气温总体上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递减,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四季气温分布情况与年均值分布基本一致。
  大连各地年降水量在5712~7471mm之间,东北部庄河市年平均降水量为7471mm; 北部的瓦房店市和普兰店区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6217mm和6252mm;南部的金普新区最小为5712mm,大连市区和旅顺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6051mm和5767mm,海岛站长海县年平均降水量为6072mm。年降水量高值中心位于东北部的庄河市,金普新区以南降水量较少,呈现北多南少的特点。
  3气温变化特征
  31气温的年代际变化
  大连地区年、季平均气温在20世纪70—80年代均为负距平,20世纪90年代以后均为正距平(1990年秋季和2011[CD1]2017年冬季除外) ,年、春季平均气温距平呈逐年代持续升高趋势; 夏季平均气温距平1990年以前持续升高,而后波动变化;秋季和冬季平均气温距平表现出先持续上升后下降的特征,秋季拐点在2000年,冬季拐点在1990年。
  32气温的年际变化
  近47 a来, 大连地区年平均气温最大值出现在2007年,为115℃,最小值出现在1980年和1985年,均为91℃,年较差为24℃。其中1971[CD1]1988年气温偏低,1985年气温最低,之后开始波动缓慢上升,1990年代中后期气温明显上升,1997[CD1]2009年明显偏高,2007年气温达到最大值,至2009年之后有所下降,2010[CD1]2013年气温偏低,但仍高于1990年以前,2013年以后气温又开始上升。
  大连地区的春季、冬季气温与年平均气温变化大体一致,夏季和秋季气温与年平均气温变化差别较大。春季,在1980年末之前气温偏低,之后显著上升,至2009年以后有所下降;2014年开始又大幅上升; 夏季,在经历1990年之前降温趋势之后波动升温,1991年代增温迅速,2002[CD1]2012年变化不明显,2013年开始持续升温;秋季,在1990年之前气温偏低,之后在波动变化中升温;冬季,在1980年中后期以前偏低,1980年末期至2008年左右偏高,2009[CD1]2012年持续偏低,2013年又开始偏高。
  33气温的突变检验
  采用M-K检验法和滑动t 检验对大连地区及47 a年平均气温进行突变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α= 005,临界值为±196。结果显示: 就年平均气温而言,大连地区及其各地区突变时间均出现在1973年。就季节而言,不同季节气温突变时间差异较大,春季只有南部地区在1992年前后发生突变;夏、秋、冬季气温突变时间分别出现在1993年前后、2002年前后、2003年前后;夏季突变时间比秋季和冬季突变时间早,进一步分析发现,南部地区气温突变现象早于其余地区,二者相差1~2a。
  4降水量变化特征
  41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
  大连全区年和非生长季降水量在1971[CD1]1980年代均为正距平,之后以负距平为主,2001年以来又均为正距平,表明1970年之前降水量偏多,之后偏少,然后又偏多,表明降水整体呈增加趋势。其中生长季降水量自1970年代持续减少,而非生长季则呈波动式的增加趋势。大连年、(非)生长季各地区降水量年代际表现有所不同,年降水量1980年之前各地差别较大,1990年以后南部和北部与全区降水量年代际变化一致;生长季降水南部、东部与全区降水量表现一致。   42降水的年际变化
  由图1 可知,近47 a大连全区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475mm·(10 a)-1,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1985年,为8923mm,最小值出现在1999年,为3339mm,极差为5584mm。东部和南部地区降水量的减少速率分别为167mm·(10 a) -1和78mm·(10 a) -1 (圖1c、图1d)。东部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1971年,为11157mm,最小值出现在2000年,为4417mm,极差为6740mm(图1c);南部地区降水量明显小于东部,其最大值出现在1985年,为8571mm,最小值出现在1999年,为2746mm,极差为5825mm(图1d);北部地区降水量基本持平,无变化趋势(图1b),其最大值出现在1994年,为9559mm,最小值出现在1989年,为3453mm,极差为6106mm(图1b);长海县降水量的增加速率为91mm·(10 a) -1,其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2007年,为9496mm,最小值出现在1999年,为2644mm,极差为6852mm。各地区和大连全区降水量倾向率均未通过005信度检验,表明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有明显起伏的特征。
  43降水的突变检验
  利用M-K法和滑动t 检验对大连地区1971[CD1]2017年降水量进行突变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临界值为±196。结果显示,大连年降水量全区、北部和南部没有明显的突变现象发生,只有东部地区、长海分别在1990年前后、1988年发生突变;生长季降水量除庄河在1988年发生突变,其余各地均在1998年发生突变;而非生长季降水量突变大多发生在2007年前后,北部地区降水量突变时间发生偏早,在2003年,南部地区降水量突变时间发生偏晚,在2009年。
  参考文献
  [1]
  陈凯奇,张馨月,李佳芸,等.1951-2014年丹东地区气候变化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6, 32(3):61-70.
  [2] 王秀萍,金巍.1964-2013年大连地区暴雨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5, 31(3):75-80.
  作者简介:
  侯彦泽(1988-)男,天津蓟州人,硕士,工程师,从事气象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  大豆是我国基础农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重大贡献。但是,近年来,大豆食心虫的灾害不断,导致大豆大量减产,影响大豆质量。文章对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测报及绿色防治技术深入分析,旨在为合理控制大豆食心虫灾害,提高大豆产量及质量,给豆农提供有力参考。  关键词:  大豆食心虫;测报;绿色防治;豆农;质量  中图分类号:S4356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
摘 要:2016年4月17—18日受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安远县出现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安远县普降暴雨,局地大暴雨。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低空西南急流的建立,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高空辐散与低层辐合的垂直环流结构促进了水汽的抬升形成不稳定能量。  关键词:天气学;大暴雨;天气过程  中图分类号:TV125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本试验通过不同类型新型肥料在不同熟期水稻品种上的示范应用,研究了新型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成本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产量效益方面,新型肥料处理对“南粳2728”、“华粳5号”、“甬优2640”等中早熟品种产量具有正效应,产量增加133.5~574.5kg/hm2;对晚熟品种糯稻“99-25”产量呈现负效应,产量降低264kg/hm2;因新型肥料成本较高,效益变幅较大,效益增加-48
摘要:  黄曲霉毒素B1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其具有极高的致突变性、毒性和致癌性。黄曲霉毒素污染广泛存在于奶制品、饲料等行业中。本研究以香豆素为碳源,筛选出1株降解率为8277%的黄曲霉毒素B1降解菌,经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属于芽孢杆菌属。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降解菌;筛选;鉴定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630006 
摘 要:通过在前郭县吉拉吐乡扎拉吐村示范试验,进一步验证芸乐收在水稻上不同使用时期和施药次数的表现与增产效果,为决策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芸乐收;水稻;防病;增产;试验  中图分类号:S51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431037  1 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掌握芸乐收在水稻上不同使用时期和施药次数的表现与增产效果,为决策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摘 要:本文选取常规天气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相关资料,利用天气学及天气动力诊断方法对2012年7月8日四川省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此次特大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为高空低槽、西南急流、低涡切变线及地面倒槽。蒙古低槽底端南下冷空气同副高北上携带的暖湿气流在四川省上空汇集,激发中、小尺度对流系统产生。大气层结不稳定度增大,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抽吸作用,为暴雨天气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水汽、动力及热力
摘 要:本文以山东莱州市豪克国际橡胶工业有限公司6761k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为例,简述了6761kv分布式光伏发电继电保护应用。  关键词:光伏;发电  中图分类号:U2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206  山东豪克6761k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位于山东莱州市豪克国际橡胶工业有限公司厂房屋顶。本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6761kw,共使用电池组件2600
摘要:结合水稻生长习性,基于广东省农业气象试验站提供的2019年气温、降水量、日照等气象资料,以及双季稻生育期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2019年双季稻(早稻、晚稻)生育期内气象条件及其遭遇的灾害性天气影响,以便为佛山市双季稻生产开展气象服务提供合理有效地参考。  关键词:佛山市;双季稻;生育期;气象条件  中图分类号:S16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815039
摘 要:生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含义是指对人类具有实际用途或潜在意义的物种、生物体、衍生物或生物信息,包括生物种质资源、生物遗传资源和生物信息资源等。生物资源的价值可以划分为研究开发价值、经济利用价值以及资源保护价值等方面。本文从生物资源的基本概念着手,以贵州省为例,对其农业、药业和畜牧养殖业领域中生物资源的现状、布局及其重要地位分别进行分析,讨论其开发
摘 要:如何在高寒地区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植物景观资源,如何在滨水区域创造独具特色的植物景观,如何为居民提供一个娱乐休息的亲水空间是高寒地区园林设计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寒;滨水;植物;景观;营造  中图分类号:TV8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199  1 高寒地区植物景观特点  植物观赏期短,佳木斯市地处祖国东北地区,冬长夏短。植物观赏期大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