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声图像特征机器学习预测前列腺癌危险度的价值

来源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联合前列腺经直肠超声图像特征及临床数据的决策树、K近邻、贝叶斯网络、Logistic回归、支持向量机5种机器学习模型,评价上述模型预测前列腺癌危险度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前列腺经直肠超声检查并确诊为前列腺癌的198例患者.将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图像特征、年龄、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比值、体积、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录入相关属性值分析,通过单个属性和类别的相关性分析以分析特征.后将这些超声图像特征及临床数据录入5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及验证,通过F1值及ROC曲线评价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贝叶斯网络模型预测前列腺癌危险度ROC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9278),K近邻AUC也较高(0.907),logistic回归最小(0.717);F1值最高的为贝叶斯网络,其次依序为支持向量机、决策树模型、K近邻及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相关属性值分析各特征变量重要性,前列腺内外腺分界是否清晰与前列腺癌危险度相关性最高,其次为前列腺包膜完整度、前列腺对称性、前列腺外腺腺体血流情况,结节灶回声对模型分类贡献最低.结论:基于超声图像特征的贝叶斯网络模型预测前列腺癌危险度的性能最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鼻腔及鼻咽肌上皮瘤(ME)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5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咽ME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良性5例,恶性10例.本组病例中15例均行CT平扫,其中5例行CT增强扫描,8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15例鼻腔及鼻咽ME位于鼻咽4例,鼻腔11例;CT上,表现为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10例恶性病灶中,5例合并片状低密度区,7例合并周围结构侵犯,9例合并周围骨质破坏;5例良性病灶中,3例合并片状低密度区,1例合并钙化,1例合并周围结构蔓延及邻近骨质压迫吸收;增强扫描5例病灶呈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遗传风险评分(Genetic risk score,GRST2DM)与脑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的相关性,并分析GRST2DM是否通过调控GMV进而影响记忆表现.方法:对116例中老年受试者(男54例,女62例,平均年龄(57.3±7.9)岁)进行高分辨率三维T1加权成像(3D-T1WI),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获得全脑GMV
目的:探索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CE-SWI)在肺癌脑转移瘤检出中的价值.方法:肺癌脑转移病例50例,分析增强T1WI(CE-T1WI)、SWI与CE-SWI对脑转移瘤的检出个数,采用χ2检验分析三种序列之间的差异,评估CE-SWI在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敏感性.结果:CE-T1WI、SWI与CE-SWI共检出病灶142个,其中CE-T1WI检出率81%,CE-SWI检出率88%,SWI检出率77%,χ2检验三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分层分析最大直径<3 mm的病灶共检出36个,其中CE-T1W
目的:研究男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超声表现与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筛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0月-2021年2月期间经手术病理确诊的男性IDC患者26例,分析病灶超声声像图特点并与Ki-67、HER-2表达情况做对比.结果:男性IDC超声征象中肿瘤形态不规则占80.77%、最长径≥2 cm占69.23%、低回声占80.77%、边缘不光整占88.46%、非平行位占76.92%、血供丰富占80.77%;Ki-67阳性率为
目的:应用能谱CT、MR高分辨率管壁成像(HR-VWI)分析颈动脉斑块成分,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行颈动脉能谱CT增强及MR HR-VWI,并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患者42例.以斑块病理分析结果为金标准,与能谱CT、MR HR-VWI分析结果进行对照,判断能谱CT、MR HR-VWI在评价颈动脉斑块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以及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结果:能谱CT检查结果显示,纤维斑块、脂质斑块、内部出血斑块、钙化斑块的能谱曲
目的:探讨儿童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星形细胞病的头颅MRI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儿童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改变.结果: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3例)、头痛(3例)、头晕(1例)、嗜睡(2例)、精神行为异常(2例).脑内异常信号患者9例,其中5例表现双侧基底节、丘脑、侧脑室周围及皮层下脑白质内多发对称性线样、条状异常信号,于T2WI、FLAIR序列呈高信号,仅2例出现脑白质放射状强化,最常见的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预测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病理完全应答率(pCR)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诊的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女性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完成NAC后手术切除且符合纳入标准,分析DCE-MRI评估NAC疗效的影像学资料,以术后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CE-MRI预测pCR的准确度(ACC)、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
目的:探讨single shot true-fisp-PSIR序列在心律失常患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8月—2021年2月期间经临床诊断心律失常且高度怀疑AMI的患者30例,经LGE-CMR中的single shot true-fisp-PSIR序列进行检查,与传统segmented-turbo-flash-PSIR序列相比.评价两种检查序列对AMI患者的检查图像质量,对比两个序列对左心室坏死心肌受累范围评价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VW-MRI)技术识别缺血性卒中患者责任斑块的基本影像学特征,进一步探讨卒中患者斑块特征与缺血性事件长期复发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8例经临床证实的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均在3.0T磁共振上行常规MRI及VW-MRI扫描.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常用的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长期复发风险的工具SPI-Ⅱ评分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低危风险组、中危风险组、高危风险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导致MCA狭窄责任斑块的基本影像学特征(斑块的偏心指数、面积、长度、强化幅度);进
目的:探讨儿童肾横纹肌样瘤(RTK)的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搜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09年9月-2021年4月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RTK患儿共35例临床及影像资料行回顾分析,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1~71月.结果:本组RTK影像特点:瘤内出血12例(34.29%,12/35)、坏死31例(88.57%,31/35)、囊变9例(25.71%,9/35);钙化12例(34.29%,12/35);包膜下积液12例(34.29%,12/35).增强其实质部分呈不均匀轻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