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视阈下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_l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处于社会大的文化生态之中,也必然要紧紧围绕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因此,作为党的理论和政策宣传的主阵地,思政课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的确应该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此实现学生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和认同,引领高校主流文化的繁荣发展。但是,这并不是高校思政课唯一的教育功能。面对文化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我国社会文化生态正经历着多元重构。从传统反思到现代融合,从中国视角到面向世界的和谐共存,从文化继承到文化创新,社会大的文化生态正在改变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理念和思维。高校思政课应实现政治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的融合,立足文化生态的生存土壤,吸收多元文化资源、通过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将文化内化为素质,将学生培养为有职场适应力的社会人,有精神追求的文化人。
   一、文化生态视阈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文化诉求
   《易·贲卦》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 “人文化成”即“文治与教化”。可见,文化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教育传播文化并促进文化的发展。高校思政课不可能离开社会大的文化生态而独立存在,文化制约和影响着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文化属性和文化訴求。
   1.受教育者的文化诉求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文化水平随之提升,社会大的文化生态正进行着前所未有地融合与时代变革。加之,信息化的发展,不同种类的文化以绚丽多彩的表现形式吸引着当代大学生。思政课堂已经不是学生获取人文知识和政治理论的唯一途径,单纯乏味的知识讲授已经动摇了学生对思政课的权威性认识。为此,高校思政课要积极拓展实践课教学,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实践课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要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的文化诉求,吸收新型文化资源,拓宽获得文化资源的渠道,探索实践课教学新颖的文化形式,以此满足学生的文化诉求,从而实现文化生态系统的教育功能。
   2.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平衡诉求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大的环境下实施的。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得益于教育文化生态的稳定与平衡。
   第一,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生态平衡的基础。
   格里芬认为:“文化形态的多样化是文化生态系统生命力和活力的表现,不同形态的文化作为文化物种链上必要的一环,各有自己的位置,彼此关联,保持着文化生态的整体平衡。”高校思政课死板的政治教条,割断了政治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联系,思政课教学在总体上表现为政治性与文化性的分离。在教学中,没有将代表人类文明的文化成果科学地运用其中,使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因缺乏多样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失去平衡,进而使实践教学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支持。
   第二,文化创新性是文化生态平衡的必要条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系统在动态发展中保持平衡。因此,保持文化创新性是维持文化生态平衡的必要条件。文化创新必须基于实践,在劳动中培养人才,在劳动中有所创造。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而不断挖掘实践教学的文化资源、不断拓展实践教学的形式其本身也是文化创新的表现。高校思想课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强大的事实依据,对学生进行文化化人。理论课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进行理论研究,从文化源头上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文化生态视阈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施
  (一)文化生态视阈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
   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既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要求,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在文化生态的视角下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首先要明确实践教学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
   1. 思政课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首先,可以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培养对象,即文化人(广义文化角度)分为政治人、社会人、文化人(狭义文化角度),接下来分别阐述三类培养对象所针对的不同的培养目标。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上,政治人的培养目标是使其掌握一定的政治理论,坚持政治信仰,并坚定践行社会主义主导文化;对于社会人而言,要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这就需要培养社会人的职业素质,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力;从文化人(狭义)角度来说,提高他们的文化鉴赏、辨别、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从文化生态的视角来看,总的来说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就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大的文化生态发展的文化人;从具体的教育功能来看,思政课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是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政治人、社会人和文化人。政治人的培养目标是高校思政课独特的教育功能决定的。高校思政课,即便是实践教学也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导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植根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土壤,完成政治人的教育。
   面对全球文化大发展多融合的趋势,高校思政课要适应大的文化生态的要求,在培养政治人的同时培养有职业竞争力的社会人和全面发展的文化人。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入一系列社会文化和大众文化,探索多种文化形式,提高学生对不同风格文化的鉴赏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创造力,通过文化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在知识以及职业技能,从而提高人的总体素质。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系统中的文化单位,三个培养目标是互相影响的。
  政治人的培养目标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做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吸收社会多元文化,在提升职业素质与社会适应力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领悟唯有把握国家发展的脉搏,才能融入时代的步伐,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追求。
   2.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化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培养政治人、社会人和文化人,要将知识内化为品质与素养,就必然要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行统一。科学理论只有回归实践,才能最终上升为学生的意志和品格。通过实践教学,积极寻求外部灌输与自我体验间的最佳结合点,在认知与实践的共振中提升学生整体的文化素养。    思政课实践教学应顺应文化生态的开放性规律,在高校文化生态和社会文化生态与企业文化生态的互相影响和能量、信息的流动中设计实施项目化实践教学。通过项目化设计融合多元文化元素,拓展多元文化平台,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实现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以项目任务为核心,选择项目内容,组织项目实施,并分享项目成果的教学模式。根据政治人、社会人、文化人的培养目标,下面分别介绍相应的项目设计,相同的是在项目设计中均可以选择5-8人为一项目小组成员参与项目实验培养。
   在政治人的培养项目上,要切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可以进行中国国家形象LOGO设计、红歌歌会的演唱与创作等;对于社会人而言,可以进行桥梁设计汇报,或者化身守护天使等,即要选择与专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项目,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在文化人(狭义)方面,可以设计如变废为宝竞赛、中华美德微电影制作等项目,以作品、微电影展示的方式呈现出来,宣扬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紧密结合。
   三、文化生态视阈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运行
   高校思政课项目化实践教学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的系统中运行。鉴于文化生态的开放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与企业文化生态和社会文化生态相互影响,每一种文化生态内部各个文化要素也都会受到其他文化生态的影响。因此,构建丰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环境是思政课项目化实践教学运行的环境保障。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环境的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环境由校园文化生态环境和企业文化生态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因子共同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环境的建设首先要融入企业精神和职业素质教育的特点。 在实践课教学中,通过项目设计和实施,学生在实践中锤炼实践品格,提升职业内涵。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大学教育,要注重吸收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先进文化。要想提升职业人整体的文化素养,就要以最先进的文化鼓舞人、感召人。多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生态环境为思政课实践教育提供大量的文化资源,同时也为实践课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文化平台和文化媒介。
   2.崇尚科技和文化创新的社团建设
   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同时它也是思政课实践教学项目化实施的组织者之一。实践课教学不可能只停留在课堂上,延伸到课堂之外的部分可以由学生社团组织和监督。学生社团能否担当起实践教学项目化实施的组织者关键要看社团的核心精神能否促进科技和文化的创新。崇尚科技和文化创新是社会大的文化生态对职业人的要求。社团建设以崇尚科技为精神引领,吸纳校园科技创新的爱好者和技术人员,这些人员能够对实践教学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指导。文化创新的理念使社团能够带领广大实践者学习和领会多元文化,通过读书会、社会调研、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挑战杯等多元形式将学生的项目成果得到展示和交流,激发了学生实践的热情。学生社团为单位的校际合作和校企交流,有利于在实践教学项目化实施过程中吸纳企业和社会文化资源,打破教学空间的封闭性,实现了文化开放和融通。
   3.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架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教育的始终,通过实践教学,在课堂上、在校园中乃至在社会上都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思政课实践教学依照教学空间的不同可分为三种实践教学形式。1.课题实践教学;2.校园实践教学;3.社会实践教学。这三种形式有机结合,形成互动的实践教学模式。
   课堂实践教学是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以领会所学知识点。为了融合更多的文化资源,在课堂实践中,可以采取两种主要方式:第一,微课组合拳。将课程以10—15分钟为单元,每一个微课单元从问题开始,让学生通过讨论以不同的文化角度来解答。下一个微课单元的问题更加深入,形成了剥笋式的思考体系。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方式是多元的,艺术设计、诗歌朗诵、小组汇报、微电影制作等。第二,嵌入式课堂。将上一次课预先让学生准备好的实践项目成果嵌入到当堂课中,将学生实践项目展示嵌入到教师的授课体系之中,并与当堂理论讲授有机结合。
   校园实践教学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校园范围内的延伸。它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由学生社团来组织和监督,同样采取项目化的教学方式。思政课教学单位要领导学生社团开发稳定的实践项目,比如读书会、参观日、普法日、模拟法庭、校园情景剧等。在开发这些实践项目时要充分考虑社会大的生态文化对思政教育产生的影响,有意识地抵御不良文化的入侵,强化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
   社会实践教学是在思政课教师的组织之下,按照实践项目化实施的具体要求,深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比如调查研究、合作创新、志愿者服务、访谈访学等。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开展是最难的一块儿,项目的设计必须要与社会团体共同来完成,具体的项目实施也需要社会人士的帮助,社会团体要为实践项目化的实施提供场所、人员、设备和资金。可是去哪里开发实践项目实施的合作单位呢?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可以充分开发现有的免费社会资源作为实践项目基地,比如博物馆、纪念堂、烈士陵园、红色革命根据地等;其次,思政课教师可以将实践课项目的设计融入学生的实习实训,利用学生实习实训展开调研分析;第三,高校人才培养要注重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中挖掘文化资源、合作单位,秉承互惠互利,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共同完成思政实践教学项目化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沈壮海.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J].思想理论教育,2008(3) .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3.[美]格里芬编.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M ].马季方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4.张润鹏.文化生态学研究范式在法学领域的运用[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湘潭大学,2008.
   5.于浩. 文化生态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稳态特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3.
   6.李拥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析.相潮.2011(3).
   [课题: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阶段性论文(项目编号:yjsz03)]
   (作者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日本人的暧昧性有着悠久的历史,暧昧是日本人的特征之一,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语言表达中尤为突出,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很独特的语言表现方式,是日语语言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日本人的暧昧常常让与其交往的外国人不得要领甚至屡屡失败。暧昧既是客观环境造就的天生习性,也是日本人在长久的生存过程中磨练出来的一种圆滑的处事之道。暧昧性的表达是日本特殊文化条件下的产物,也是日本固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是《天津教育》忠诚的读者。  参加工作的头几年,可读到的教育教学类期刊很少,每月如期而至的《天津教育》就显得尤为珍贵了。  那时我对两类文章比较感兴趣,学科教学策略与高考复习。语文是“大学科”,《天津教育》上每期都能有几篇与语文教学有关的文章。对专业功底很浅、教学经验尤其“贫瘠”的我来说,这些文章就是甘霖、营养液。那时学校没有复印机,只好把自认为重要的内容誊抄在随身携带的本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社会急需具有老年人保健和康复专业知识的人才,这对于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再加上全民健身计划和终身健身理念的形成和实施,进一步促进了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高等教育的扩招、社会竞争的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其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一面。因此,通过修订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倡导课程综合化等措施来创新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
一轮收获的满月悬挂在秋天屋檐下  在苍茫岁月里苦恋的晶莹之珠  是这个季节最辉煌的硕果  秋歌潜伏在月光的心脏  在亮丽的收割声中咯咯作响  秋风的尽头,银霜载着秋天  最后的童话,站在荒蕪的塬上  当庄稼的眸子泪光盈盈  火镰躺在谷仓里诉说屠杀的呓语  乡村是停泊在记忆里的一只船  秋歌喧响的时刻  农人的思绪如蝶盛开  整个秋季都翱翔在村庄的天空  还有谁会钟情于往日的忧伤
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妈妈和我正在买奶茶,偶然发现路旁有一只金色的甲虫。它正不停地挥动头上的触角,发出“吱吱”的声音,双腿也使劲地蹬着,可身子纹丝不动。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蹲下身凑到甲虫跟前,定睛一看,哈哈,原来不知怎的,这只甲虫摔了个仰面朝天———壳朝下,脚朝上。它努力地把腿往下伸,同时用力挥动翅膀,似乎想借力把自己翻转过来———没有成功。于是,它又开始将身体左右晃动起来,看来是想借助惯性让自己
引子  西藏日喀则聂拉木县樟木镇,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东、西、南三面与尼泊尔接壤,距离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仅120多公里。设在这里的樟木口岸,是中国和尼泊尔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承担着中国对尼贸易约90%的份额,群山、茂林、河流溪涧环绕的小镇繁华而热闹,被民间称为“雪域高原‘小香港’”。与樟木口岸隔山脉相邻的吉隆县吉隆镇,于2014年底也正式扩大开放,成为中国西藏对尼泊尔的陆路通商口岸
缘 起  2008年,对时年59岁的敬庭尧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其一,是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大型画展,对既往艺术探索之路作了回顾总结,实现了一个画家梦的阶段性成功;其二,则是他在画展大获成功后,做出一个令很多人不为理解的选择:激流勇退,沉潜身心,计划用一个画家最能出成果、最宝贵的十年时间,用来创作、绘制史诗性巨幅水墨组画《文成公主》。  敬庭尧此次举办的《西藏风骨》个人大型画展,国学大师文怀沙、
【摘 要】本文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导,利用进阶式科学探究的思路设计初高中衔接课程,展示教学活动和活动分析流程,总结进阶式科学探究在初高中课程衔接中的作用。  【关键词】进阶式;科学探究;初高中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6-0164-02  Examples of Advanced Scientific Inquiry to
谐音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一种表达技巧,采用非直接的方式将拟表达的内容通过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词来呈现。认知语言学视域下,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按照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谐音中拟表达的内容属于一个“域”(domain),谐音中使用的字词属于另一个“域”(another domain),是一种跨域喻指现象,属于隐喻范畴,所以谐音实际上就是把一个域映射到另外一个域,即一种语音
玛格丽特·芒内尔林·米切尔是著名美国作家,创作了家喻户晓的名作《飘》。  有一年,为了方便写作,玛格丽特在外租了一间房子,白天在那里创作,晚上再乘坐公交车回到家中休息。当时,从玛格丽特租住的房子步行大约三分钟便有一座公交站,但令人不解的是,玛格丽特每次都要往前多走一段路,到下一站乘车。  一天,一位记者朋友来到玛格丽特租住的房子看望她,聊了一整天后,两人准备一起坐公交车回家。玛格丽特像往常一样,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