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肿瘤切除与重建术的呼吸道管理新方法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bb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气管肿瘤切除与重建术的呼吸道管理新方法。

方法

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10月39例气管肿瘤(原发性气管肿瘤30例,继发性气管肿瘤9例)切除与重建术的呼吸道管理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28~75岁。气管上段肿瘤19例,气管中段肿瘤12例,气管下段肿瘤8例。术前综合病史、症状、影像学、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结果进行气道评估,探讨气管肿瘤的部位、阻塞的程度、肿瘤的大小与性质等重要因素。根据气道评估分别选用经口气管插管、经颈气管切开插管、喉罩、经胸腔镜切口,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切口(VATS)或传统开胸切口术野内远端气管插管、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方法对气管肿瘤切除与重建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呼吸道管理。在术中通常需要将上述方法有机组合,39例气管肿瘤中有30例在手术中采用2种呼吸道管理方法。本组中1例气管中段肿瘤采用VATS手术行气管肿瘤切除重建。另1例甲状腺癌侵犯气管的患者,其气管极度狭窄,在无法通过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建立有效气道通气的情况下,采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进行气管肿瘤切除VATS与重建。本研究使用了卡方检验来比较气管肿瘤患者在手术中的通气情况。

结果

39例均顺利完成气管肿瘤切除与重建手术。其中1例气管中段肿瘤采用VATS经右侧胸"四孔"胸腔镜切口、1例甲状腺癌侵犯气管采用ECMO、18例气管上段肿瘤采用颈部领式切口、11例气管中段肿瘤和8例气管下段肿瘤采用右胸后外侧切口行气管肿瘤切除与重建。气管下段肿瘤患者在单肺通气期间更易出现氧合不足的情况,4例在术中出现脉搏氧饱和度(SpO2)<90%(χ2=9.140,P<0.05),经吸痰、加压张肺等对症处理后,SpO2恢复到95%以上。其余35例通气良好,SpO2均>95%。1例采用体外循环下气管肿瘤切除与重建的患者带气管导管入重症监护室观察,于术后24 h内拔出气管插管。其余患者术毕均清醒后拔管,无相关并发症发生。

结论

气管肿瘤切除与重建术应采用个体化的呼吸道管理,本组自创的VATS气管肿瘤呼吸道管理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有利于气管肿瘤手术的顺利进行。

其他文献
目的制备脑炎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 EMCV)的3C蛋白酶抗体并检测抗体特异性反应位点。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QE30-3C,将蛋白进行体外原核表达,免疫纯种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制备的抗体与3C蛋白结合的特异性,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抗体与EMCV病毒中表达的3C蛋白酶结合的特异性。原核表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鉴别与食管鳞癌预后及免疫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并构建预后风险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食管鳞癌患者的转录组数据及临床资料。从分子数据库得到免疫基因,与转录组数据取交集得到免疫相关基因。使用相关性分析得到免疫相关lncRNA。通过单因素COX分析获得与预后相关的免疫lncRNA。依据这些lncRNAs在样本中的表达量,构建COX预后风险评分模
目的通过对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的分析,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的抗病毒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59例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性别、年龄、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状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宿主后并不会直接导致肝细胞病变,而是通过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细胞病变,使疾病进展。HBV感染宿主后有着不同的结局,这与感染HBV的宿主年龄、性别、种族等有关。然而,当同种族、性别及年龄相当的宿主经同方式感染相同的HBV亚型后,亦会出现不同的预后。这提示宿主免疫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和细胞因子通路
目的探究γ-氨基丁酸(GABA)能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中枢投射区域以及投射到上丘的GABA能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在视网膜中的分布情况及其形态特点。方法取6只GABA转运蛋白(vGAT)-cre转基因小鼠(实验1组)及6只野生型C57BL/6小鼠(对照1组),于双侧眼内玻璃体腔注射腺相关病毒rAAV-EF1α-DIO-EGFP-EGFP;取6只vGAT-cre转基因小鼠(实验2组)及6只野生型C57BL/
目的探讨2015—2019年青岛市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情况及基因型分布特点,为青岛女性HPV感染宫颈癌的防治提供科学支持。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体检的26 396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PCR体外扩增-DNA反向点杂交方法检测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流行特征、临床特征及病原特征。方法收集2018—2019年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流行病学信息、临床信息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研究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485例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以发热(99.17%)、咳嗽(82.27%)、咳痰(41.65%)为主。肺炎病例占总病例数的56.29%。病毒总体阳性检出率45.77%。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阳性检出率最高(8.
目的了解云南省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监测中分离到的2株柯萨奇病毒A12型(Coxsackievirus A12, CV-A12)VP1区基因序列特征。方法对HFMD监测中获得的临床标本开展RD细胞上的病毒分离培养,通过荧光定量PCR和测序方法鉴定为CV-A12的毒株,进一步对其VP1区进行序列测定,并搜集GenBank中CV-A12其他型别
目的分析淮南市2016年度外环境标本中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特征。方法采集活禽市场禽类粪便、笼具、台面或砧板、脱毛机、禽类饮水、污水等标本,选取H7N9、H9亚型PCR检测阳性标本(Ct值≤30),鸡胚分离培养后提取RNA,扩增8个基因节段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分子特征与进化分析。结果2016年150份淮南市外环境标本检出H7N9亚型46份、H9亚型71份、H5亚型38份;2份H7N9亚型分离成功。
目的揭示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SCC)组织中E6、E7、PD-L1的表达及相关性,初步探讨E6、E7对PD-L1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WB)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阴性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