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b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以前所从事的教学工作中,是以应试教育来从事教学的。长期以来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负责物理教学的教师以讲解教科书中的内容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往往只能使得学生掌握教科书中仅有的内容;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教学时教科书通过教师的咀嚼后再喂给学生,考试时教科书又经过教师的一些加工变为考题来检测学生,整个教与学的过程生硬、死板,在教学过程中制约了教师将教学艺术的发挥及拓展,也限制了学生所了解到的知识面的广度。
  新课程强调了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努力开发学生IQ的同时,也要注重开发学生的AQ,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科技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我们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努力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學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和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随时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努力学习自然科学中丰富的学科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及专业水平;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备很强的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等。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众多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借鉴其他教师的工作方法和教学方式,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共同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将会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始终坚持终身学习,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索、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用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随时变化的、需要共鸣的、形势动态的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IQ)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AQ),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该是这样的:课堂不仅是科学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感将会迅速提高,同时也培养学生对于人类、对于社会的热爱及情感(EQ),使得我们从事的教学真正的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多给学生鼓励和帮助培养学习自信心
  物理是八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的一门新课,起初,学生感觉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拔苗助长,而是从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脑力激荡法”与学生共同做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简单的、有趣的小实验,并根据实验的结果适时的给学生鼓励,给他们信心,不搞偏难题。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用赞赏的目光看学生,相信这点不行那点行,今天不行明天行。对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的疏导、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大胆的参与课堂教学。可使得学生由怕物理到喜欢物理学科,由理解迟缓到举一反三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拓展。
  五、坚持不懈,勇于探索
  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极大开发他们的潜能等,将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追求和努力的方向;需要我们对物理学科的教学工作坚持不懈的永久反思和努力探索、深化改革,并持之以恒!
其他文献
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为了适应外界天气环境的不断变化,机体内的“器官”会显现出各种姿态或形状,这种“适应性”代代遗传下来,形成了一种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敏锐感知能力。其中,
一個人有权利免受身体的伤害和精神的侮辱,有理由免于基本的恐惧和匮乏,他知道,他应该自由而安全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因为这些都是被国际法和国内法承诺的基本人权。我们的现代世界建立在二次大战之后的同盟国之间对人类自由和尊严的共识基础之上,或者说,我们的现代史就是努力渐渐靠拢这些基本价值的历史。在奥斯维辛之后,我们以这些基本价值来衡量和检验权力的合法性,如果有人以残忍的暴力方式对待他的同类,他就是全世界的
课堂教学过渡语,作为教师教学语言素质的一方面,是衔接教学各环节非常重要的桥梁,恰如其分的运用课堂教学过渡语不仅是评价高效课堂的重要标准,也是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属于教学
期刊
许多人年过四十,上臂都有松弛的悬垂肌肉,左臂更明显.捏揉起来犹如棉絮,手指一搓还有疙疙瘩瘩的脂肪颗粒,稍一用力就疼痛难忍.这种情况其实是心脏供血不足、气血运行不畅的表
期刊
本文认为项目管理同样要有创新,这与规范化、标准化并不矛盾.创新不是只靠少数人的聪明脑袋,需要培育组织的创新文化和群体的创新智慧.文中提出了项目领导人要为创新限定约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生物课程目前在中学阶段处于“副科”地位,生物学科特点也介于文理科之间,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对生物学习的重视和积极性不够,也引起学生学习方法
随着高铁建设在我国的全面推进,极大地带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确保高铁系统运行稳定,一些相关技术被充分研究和运用,尤其是一些故障诊断技术,对于高铁总体运行性能保障是
计算机科技对生产方式的影响重大,应用计算机语言、技术应用于工业、农业等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将通过传统方式下的生产方式,计算机影响下的生产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以更深
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要表达出学生自己的思想”;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